钜大LARGE | 点击量:330次 | 2022年12月16日
坚瑞沃能迎来"至暗时刻"前三季度净利润至少亏损29.44亿元
10月12日晚间,坚瑞沃能发布第三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至少亏损29.44亿元。
与此同时,坚瑞沃能还称,坚瑞沃能及控股股东、董事长郭鸿宝,董事、时任总经理李瑶,财务总监张建阁被深交所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副总经理、董秘李军被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深陷泥沼坚瑞沃能迎来“至暗时刻”
据了解,此次坚瑞沃能及相关当事人遭深交所公开谴责,主要是因为业绩修正严重滞后等违规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2018年1月30日,坚瑞沃能披露《2017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0,000万元至62,500万元。2月27日,坚瑞沃能披露《2017年度业绩快报》,预计净利润为52,207万元。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4月14日,坚瑞沃能披露《关于2017年业绩快报修正的提示性公告》,预计净利润为亏损335,000至375,000万元,修正的主要原因是对全资子公司沃特玛商誉全额计提减值。4月20日,坚瑞沃能披露《2017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预计净利润为亏损368,947万元。4月26日,坚瑞沃能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经审计净利润为亏损368,413万元。
证监会认为,坚瑞沃能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的净利润与年度报告相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且存在重大差异,业绩修正严重滞后。
(二)2018年4月13日至4月26日期间,坚瑞沃能控股股东、董事长郭鸿宝所持部分股票被质权人以集中竞价方式在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前三十日内强制平仓卖出,减持股票数量合计1,838.34万股,金额合计8,040.86万元。
此外,坚瑞沃能自4月4日起披露《关于控股股东股票式回购交易拟违约处置的风险提示性公告》,郭鸿宝4月13日至4月25日期间发生的平仓减持,距离其首次披露风险提示性公告不足十五个交易日,涉及股份数量1,795.39万股,金额合计7,870.18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坚瑞沃能的烦恼远不止于此。
9月29日,坚瑞沃能公告称,在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全资子公司沃特玛生产的动力电池产品因故障率较高被列入所要求的安全隐患排查范围内。而这已经是沃特玛第二次被工信部点名。(9月4日,工信部就曾发文点名沃特玛电池)
10月9日,坚瑞沃能披露了最新和仲裁进展,主要都为欠款及违约,其中,4项进展情况皆为,同时,还收到23项新增。
10月10日,坚瑞沃能还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沃特玛及其下属子公司名下新增17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本次涉及冻结金额为549.03万元。另外,沃特玛及其下属子公司相关固定资产被。
截止目前,坚瑞沃能累计被冻结银行账户100个,涉及冻结金额共计9112.02万元。固定资产累计被的价值约31870.66万元(不含新增43辆大型汽车,暂无法准确估值)。
公信力丧失、账户冻结、资产,接二连三……毫不夸张的说,坚瑞沃能已经迎来了“至暗时刻”。
对于如此局面,坚瑞沃能表示,目前公司面临严峻的危机和经营困难,大规模逾期致使公司及沃特玛大量银行账户被冻结、大量经营性资产被,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在手的订单无法正常执行,其营业收入主要系为缓解压力,折价处置、变现存货等资产形成。
根据最新公告披露的进展,目前,坚瑞沃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郭鸿宝、大股东及董事李瑶已接洽几家关注新能源企业的大型企业及机构,但截至目前,尚未与潜在战略投资者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
资金短缺成闪崩元凶沃特玛牵手创新联盟真的错了么?
事实上,深陷资金泥沼的坚瑞沃能也曾风光过。
2016年9月,坚瑞沃能通过发行股票以52亿元收购沃特玛,在消防系统厂商的基础上,新增了动力电池业务,而沃特玛也成为了坚瑞沃能最大的利润奶牛。2017年上半年,坚瑞沃能净利润飙升43772.27%;2017年,在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排行榜中,沃特玛跻身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但好景不长,由于自身战略决策失误,扩张速度过快,内部管理失控加上新能源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调整等不利变化,沃特玛陷入危机,各地工厂几近停产。坚瑞沃能方面表示:“假如公司无法解决资金及资产被问题,那么会造成开工率进一步降低,甚至全面停工的风险。”
国内第三到几近停产,不过半年。显然,危机成了坚瑞沃能闪崩的元凶,而这一切的根源离不开“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2013年10月,由沃特玛牵头,联合18家上市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沃特玛的思路很简单,即整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系统,通过联盟的方式相互合作,形成一个政企合作、企业联动的新模式。
实际操作中,沃特玛全资子公司民富沃能将会根据当地公交公司需求,给出整车方案,结合当地车企的底盘方案和车身方案,在联盟中的企业中去推荐,选用联盟中的核心零部件来配套。并借助联盟的资本和供应能力,进行更好的售后模式。
这样的联盟模式,也取得了野蛮增长的效果。截至2017年底,联盟企业已在全国17省34市投放运营纯电动汽车4.5万辆,建成汽车租赁网点近千个;累计投放移动补电车2300台,建设充电场站500个、充电桩超5000个。拥有近200家核心企业、1000余家会员企业,产值累计突破了5000亿元。
随着新能源补贴额度一降再降,以及三万公里等补贴限制的出台,电池企业资金问题进一步凸显,而摊子越铺越大的沃特玛想要收手,已然来不及。截止2018年上半年,沃特玛应收账款高达87亿元。
事实证明,利益联盟可以同富贵,却难以共患难。巨额债款也最终让沃特玛及背后的坚瑞沃能深陷资金泥沼,所谓的联盟并没能伸出援手,沃特玛也成为电池企业的经典反面教材。
毫不夸张的说,沃特玛成也创新联盟、败也创新联盟,但创新联盟又真的错了么?
其实也不尽然,复盘沃特玛兴衰过程,固然有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对市场、对政策的错误预判造成了决策性失误,以至被巨大的企业资金缺口淹没。笔者个人始终认为,创新联盟如一江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时运不济也好,自作自受也罢,沃特玛确实是可惜了。
写在最后:
其实,沃特玛的资金困局也只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一个缩影。补贴下降、原材上涨、市场挑剔、毛利下滑,电池企业本就经营困难,而巨额的应收账款就像一张张紧随的“催命符”。2018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应收账款高达85亿元,国轩高科达53亿元,其他诸如天劲、福斯特等电池企业,都背负着巨额应收账款,用句行业的玩笑话“谁家还没个上亿的应收账款呢?”
然而,市场竞争就是如此残酷,肚量决定胃口。未来的电池企业之争不仅仅是技术、质量的竞争,也是产能、资本、优质客户的竞争。随着日韩企业的卷土重来,以及补贴大概率的进一步下滑,电池企业的“厮杀”只会愈演愈烈。中国百余家电池企业,又能活下几家呢。
下一篇:东芝将在日本建设锂电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