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日韩动力锂电池辛酸入华路:六年挣扎 将正面PKCATL

钜大LARGE  |  点击量:420次  |  2022年12月28日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锂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公司争霸,松下、LG、CATL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锂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公司重回我国市场、全球车企和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2025年车载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会是2018年的7倍。今年年中,全球动力锂电池巨头松下,对动力锂电池市场的宏大前景给出了自己的预判。


根据天风证券预测,202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637亿元;到2025年,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会爬升至5000亿元;假如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很可能会上升至1.3万亿元的高位。


和此同时,根据天风证券数据粗略推算,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2030年间接近5000亿元,数千亿级别的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使得众多巨头趋之若鹜。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一边是以CATL、比亚迪为代表的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2016年-2019年,四年时间里,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高速上升,国内公司市场布局和技术力逐渐增强。


另一边,则是以松下、三星SDI、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锂电池大军。曾被动力锂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巨头们,在叱咤海外市场,砍下众多车企订单的同时,也在暗地里摩拳擦掌,准备着我国市场补贴退坡后杀回我国市场的计划。


据了解,以松下、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锂电池势力,自2017年起加大了我国市场的布局,大部分项目将在2020年-2021年投产或实现产量释放,日韩动力锂电池巨头的准星已经瞄准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的节点。


和此同时,2019年六月,工信部提前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四批公司目录名单,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正式失去保护伞,日韩动力锂电池巨头重返我国市场的脚步正在加速。


▲工信部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自动力锂电池浪潮兴起以来,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几乎引领了每一波技术的变迁,借助技术先行的优势,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已经成长为产业巨头。巨头返华,势必会对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形成冲击。


但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经历了2016年-2019年的黄金四年,技术、规模、市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车企和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商的绑定关系也在逐渐成型,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我国市场吗?


中、日、韩三方动力锂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本文试图从中日韩动力锂电池重要玩家近些年来经历的发展和变迁,来解答上述问题。


日韩四巨头加大我国市场布局三国杀局面再现


当下,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如临大敌。


假如按原计划不变,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2020年开始,就将完全退出市场。


整个产业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简而言之,此前被政策保护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无差别地暴露在外资公司的火力中。


从下游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到上游的动力锂电池和各个核心零部件产业,无一幸免。


工信部曾经面向动力锂电池产业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配套了四批符合条件的公司名单(俗称动力锂电池白名单)。但随着2019年六月,工信部废止这批文件,白名单失效,曾经被动力锂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正在加大我国市场布局,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等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早已为角逐我国市场做好了准备。


1、日系动力锂电池公司:松下


日系动力锂电池公司松下是所有外资动力锂电池公司中,受动力锂电池白名单影响最小的公司,也是在我国业务布局最快的外资动力锂电池公司。


早期,松下一度是TSLA的独家供应商,加上TSLA新能源车型出货量大,松下生产的动力锂电池绝大多数供应给了TSLA。


2013年,松下和TSLA签订扩大动力锂电池供应量协议后,自身产量吃紧,已有生产线全面运转为TSLA供应18650三元锂电池。第二年,松下投资27亿元,兴建大连厂,年产量5GWh,重要用于给松下的国外合作伙伴供应方形动力锂电池。


在松下的客户清单中,我国整车公司的数量和订单量均较少,动力锂电池白名单的限制关于松下影响有限。


但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松下开始加大我国动力锂电池业务布局。


2017年五月,松下和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政府合资,建造了苏州动力锂电池厂。2017年下半年,厂已投入生产,年产量18650电池1亿只。


2018年九月,松下和联动天翼合资,双方共同出资200亿元,计划在江苏江阴分期建成总产量30GWh的动力锂电池厂,项目包括了锂电池和模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2018年十二月,外媒曝出松下将向已投产的大连厂投资数亿美元,将大连厂的产量从5GWh提升到12GWh。


一系列动作背后,松下在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2、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


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拓展我国市场的过程相对来说坎坷得多,其中既有政策倾向因素,也有地缘政治因素。


和所有外资动力锂电池公司相同,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均未进入2016年工信部公布的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司目录。


继续使用上述三家公司的动力锂电池,整车厂就将失去巨额新能源汽车补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和此同时,2016年韩国不顾我国政府警告悍然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国内反韩情绪高涨。


在双重因素的用途下,原本已经展开合作的国内整车厂纷纷取消了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的订单。


LG化学此前在2014年已经建成了南京动力锂电池厂,每年可为5万辆纯电动汽车配套动力锂电池,但失去在华订单后,2017年,LG化学只能被迫将厂设备和相关知识产权出售给吉利旗下的衡远新能源。


无独有偶,三星SDI和SKI的在华业务也于2017年前后受挫,前者停建了西安动力锂电池厂的二期工程,后者和北京电控、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BESK直接停产。


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偃旗息鼓,几乎退出了我国市场。


但随着补贴退坡,市场环境转好,LG化学、三星SDI和SKI集团已经重新开始了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七月,LG化学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南京,项目包括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和小型电池三类生产线,厂规划电极、电芯生产线共23条,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占16条。


该项目于2018年十月开工,2019年底,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年产量10GWh。


LG化学称,该厂将在2023年完全释放产量,预计总产量可达32GWh。


随着LG化学回到我国市场,三星SDI和SKI也加紧了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七月,SKI宣布在江苏常州建造拥有7.5GWh的动力锂电池厂,同年十月,SKI宣布追加投资25亿元,为动力锂电池厂配套隔膜生产线。


2018年底,三星SDI重启了已经暂停两年的西安动力锂电池厂二期项目。


韩国动力锂电池公司,正在一点点重新拾起在我国市场的布局,产量规模已经接近50GWh。


当下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有些许像2014年前后,国内掀起新能源热潮,日韩动力锂电池集体进入我国市场所形成的三国杀局面。


但今时不同往日,国内整车厂基本已经完成了和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大型动力锂电池供应公司绑定。


动力锂电池产品和整车要进行复杂的定制、匹配、验证工作,时间、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整车公司是否愿意抛弃成熟的供应链,劳心费神去选择一家看似高级的外资动力锂电池供应商,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更何况车市寒冬之中,众多整车公司都在寻求降本增效,重新适配一家全新供应商的动力锂电池所需耗费的成本值得三思。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回归,真的会对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吗?


日韩动力锂电池全球制霸四年前何故折戟我国市场?


要正视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重回我国,是否会对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还要正确认识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深厚底蕴以及强大实力。


得益于消费电子时代的产业红利,日韩动力锂电池产业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先机。


以日系电池厂为例,锂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方法最先由索尼开发成功。上世纪,日本三大电池厂索尼、松下、三洋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同时也大量出口,并且业务范围从消费电子朝储能、汽车动力锂电池等领域扩展。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的18650圆形锂电池产业化推广者索尼,由于误判了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之外的潜力,错失动力锂电池和储能浪潮,随后又将自身的锂电池业务出售给了村田,黯然退出电池市场。


而三洋则因代厂产量过剩,自身创新不足,集团各项业务逐渐被分割收购。其中负责汽车动力锂电池业务的三洋电机,就在2009年被松下收购。


日本本土残酷的淘汰制中,松下成为了三家公司唯一一家幸存下来的公司,通过早期对动力锂电池的摸索,以及吸收三洋电机后,动力锂电池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日系动力锂电池公司的代表。


在技术方面,松下在继承18650圆柱形锂电池方法的同时,还开发了新的21700圆柱形锂电池技术路线,实现动力锂电池单体容量上升35%,能量密度上升20%,系统成本下降9%,系统重量下降10%,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松下发力NCA体系正极材料,将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做到了340Wh/kg,搭载松下NCA21700的TSLAModel3,目前动力锂电池组综合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53Wh/kg。此外,松下还在和信越化学共同开发硅基负极体系,进一步拉升了NCA21700圆柱形动力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要了解,松下从2017年开始,就为TSLA批量供应NCA21700圆柱形动力锂电池,而国内同代的NCM811动力锂电池则是在2019年,由CATL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为304Wh/kg。


这意味着,不仅在动力锂电池电芯的单体能量上,松下领先于国内的动力锂电池技术;在量产时间上,松下也比国内同代产品早两年。两年时间,足够松下优化NCA21700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实现低成本稳定量产。


在产量铺设方面,松下在中、美、日三地建有8座厂,预计2020年产量将会持续释放,达到52GWh。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松下圆柱形动力锂电池几乎独供TSLA,而在大连厂生产的方形电池则重要配套给北美和欧洲的车企。目前,松下的合作伙伴包括了TSLA、福特、大众、丰田、奔驰等知名车企,配套车型在2018年达到了58款。


虽然2018年松下出货量略逊于国内最大的动力锂电池公司CATL,但在技术路线、产量建设和合作客户等方面,松下不仅不落后,反而在各方面都有所领先。


相关于日本动力锂电池产业的激烈竞争,韩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相对来说温和许多。


目前,韩国主流的三大动力锂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SKI从不同的领域切入到了动力锂电池产业,各自技术路线和布局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互相侵蚀市场份额的情况并不严重。


LG化学是现阶段全球出货量最大的软包动力锂电池供应商,2000年启动动力锂电池研发项目,并于2008年左右和现代起亚合作,正式开启商用化进程。


在技术方面,LG化学拥有丰富的化学材料开发相关经验。在研发动力锂电池的早期,LG化学在就建立了隔膜和电解液技术的技术壁垒,并基于自身的技术培养了一批优质供应商,巩固了LG化学在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地位。


此外,LG化学作为最早布局软包动力锂电池的公司之一,覆盖了大部分软包锂电池的核心专利,2019年,LG化学软包锂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产量铺设方面,LG化学在中、韩、美、欧建有4座厂,目前产量已经超过23GWh,该公司预计,到2021年,其产量将会扩张至110GWh。


庞大的产量和先进的动力锂电池量产技术,是的LG化学拥有消化全球电动汽车公司订单的能力。2019年年底,TSLA宣布我国厂Model3生产线投入量产,其二供首先选择了LG化学,而非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


除此之外,LG化学还合作了现代、通用、福特、戴姆勒、大众等主流欧美韩车企,重要配套车型12款,配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据东吴证券统计,2018年,LG化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7.4GWh,2019年,LG化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超过10GWh。


三星SDI主推方形动力锂电池,和LG化学几乎是同一时期进入动力锂电池市场。2008年,三星SDI和汽车Tier1博世合资,成立动力锂电池公司SBLimotive,开始给宝马供应动力锂电池。


2015年,三星SDI收购了麦格纳的动力锂电池组子公司MSBS(MagnaSteyrBatterySystemsGmbH&CoOG),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先后在我国、美国和匈牙利建造了三座动力锂电池厂,产量也上升至22GWh,和LG化学非常接近。


在技术方面,三星SDI坚定NCM三元锂电池路线,并从NCM523逐渐向NCM622、NCM811演进,其单体能量密度已经从2016年的130Wh/kg上升至2019年的250Wh/kg。


在合作车企方面,三星SDI的合作对象重要是宝马,其余核心客户包括大众、马恒达、LucidMotors,供货车型达到30+款。


SKI的技术路线和三星SDI类似,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加大动力锂电池的布局力度,但目前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据光大证券数据,SKI集团2018年动力锂电池产量仅3.9GWh,和国内二线动力锂电池厂接近,配套客户也较少,重要是现代、北汽、戴姆勒等公司的二供。


整体来看,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在技术力、产品力、产量等方面竞争力都非常强。


那么,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能够凭借这些硬实力颠覆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吗?答案是不一定。


早在2016年之前,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就曾尝试在华布局。


2014年,松下和LG化学的动力锂电池厂先后落地我国大连、南京,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星SDI厂落地我国西安,SKI和北京电控、北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BESK生产动力锂电池。


那么,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第一波布局的结果如何?答案是惨败。


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入华时间较晚,布局最早的LG化学在2014年才建成南京厂。


2016年前,日韩动力锂电池尚未和整车厂完成大规模的车型配套,出货量较低。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近8成的动力锂电池出货量由前十名包揽,而前十名完全是国内动力锂电池公司,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市场份额小于2%。


在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即将展开在我国的布局的时候,2015年底,工信部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在2016年连发四份符合条件的公司名单(俗称动力锂电池白名单)。


出于保护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的目的,动力锂电池白名单中并不包含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这也意味着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产品无法享受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日韩动力锂电池被拒之门外。


此外,地缘政治的摩擦也成为了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韩国政府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极大地威胁到了周边安全,激起了国内的反韩情绪,当时三星SDI的电池也发生过爆炸事故,这一轮节奏使得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在国内举步维艰。


前一轮日韩动力锂电池的入华路,走得相当艰难。


我国动力锂电池的黄金四年


市场接受度低迷、政策保护以及地缘政治的摩擦,使得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第一轮入华布局遭受重创,同时也错过了2016年-2019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轮黄金期内,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迎来了高速上升。


从玩家情况来看,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的集中化趋势越发明显,公司数量从2016年的200+家缩减至2019年的60+家。


▲近年来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公司数量变化情况


产业内逐渐形成了以CATL、比亚迪为第一梯队,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天津力神灯公司为第二梯队的产业格局。和此同时,第一梯队的市场份额,尤其是CATL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扩张,相反地,第二梯队的市场空间和玩家规模都有进一步收缩的趋势。


整个产业正在从野蛮生长期走向成熟期。


从技术的演进来看,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从早期的磷酸铁锂路线,切换到了NCM三元锂路线,并且在四年内完成了从NCM523、NCM622到NCM811的技术迭代。


伴随技术的迭代,我国国产动力锂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也从磷酸铁锂时代的140Wh/kg上升至NCM811三元锂电池的304Wh/kg,CATL也成为全球首家量产NCM811三元锂电池的公司。


在市场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上升,动力锂电池市场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关键指标变化情况


2016年,国内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28.3GWh,2018年,国内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达到56.9GWh,比较2016年上升超过100%。


产量则从2016年的30.8GWh,上升至2018年的70.6GWh;产量从2016年的90GWh,上升至2018年的260GWh。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近几年出现了大幅上升,但从产量和装车量差距的扩大,也反映出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出现产量结构性过剩的现象。


另一个体现出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高速发展的现象是,除了布局国内市场,部分有竞争力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开始收到国外车企订单,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CATL、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动力锂电池公司。


据了解,CATL是国内最早和国外车企接触的动力锂电池公司。2012年,CATL和宝马达成合作,为其供应动力锂电池,2018年CATL和宝马正式签订40亿欧元(约合311亿元人民币)订单,成为宝马的全球动力锂电池供应商。


CATL和宝马的成功合作案例为其带来了一系列国际车企,其中不乏大众、通用、日产、本田、戴姆勒等知名车企。


除此之外,CATL还在德国规划了一个100GWh的动力锂电池厂,预计2026年产量完全释放。一旦这一厂落成,将会超越松下和TSLA合资的内华达超级厂(35GWh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厂。


除了CATL,2018年以来,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也陆续收到了海外车企的配套订单。


举例来说,国轩高科在2019年二月和博世达成合作协议,为其供应锂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零件、产品)等,除此之外,还和印度汽车集团塔塔合作,计划为其乘用车和商用车供应动力锂电池。


孚能科技则在2018年十二月获得了戴姆勒超百亿欧元的动力锂电池订单,根据协议,孚能科技将从2021起至2027年这7年间,向戴姆勒供应合计140GWh的电池。


从产业格局变化、技术突破、市场上升以及出口布局来看,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缺席的2016年-2019年,成为了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的黄金四年。


中日韩动力锂电池再PK到底谁更强?


那么,一边是高速发展了四年的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另一边是布局海外,持续在技术和产量上取得突破的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中、日、韩三方动力锂电池势力将在我国市场再度聚首,究竟谁的竞争力更强?


车东西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中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比较。


▲中韩动力锂电池核心竞争指标比较


从技术力上来说,目前日系动力锂电池公司松下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该公司和TSLA合作研发的NCA21700圆柱型动力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40Wh/kg。


这款电芯的能量密度目前领先于CATL的NCM811动力锂电池(304Wh/kg)以及LG化学的动力锂电池产品(253Wh/kg)。


此外,在动力锂电池成本方面,根据研究机构瑞银此前公布的信息,松下的动力锂电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773元/kWh,LG化学动力锂电池成本在1031元/kWh左右,CATL动力锂电池成本在1042元/kWh。经过推算比亚迪动力锂电池成本在整车的占比以及比亚迪唐EV带电量可得出,比亚迪动力锂电池成本大约在1100元/kWh。


成本上来看,松下的优势也不小。


不过从出货量、合作客户、产量以及配套车型等方面来看,CATL作为行业龙头,比较松下和LG化学依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优势。


2018年,CATL出货量23.5GWh,全球排名第一,松下则紧随其后,出货量20.7GWh,排名第二。


合作客户方面,CATL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了15家重要车企,松下的合作车企数量为12家,LG化学合作车企数量为9家。


配套车型方面,松下2018年配套车型58款,2019年预计为70+款,重要客户仍然是TSLA。LG化学自2017年加大动力锂电池业务投入以来,一直在快速拓展欧美地区的车企,目前有重要的9家合作车企,重要配套车型12款。


CATL的配套车型数据中计入了商用车型,因此表中CATL配套车型的数量大幅超过松下和LG化学,达到了1000+款。


据车东西预估,今年,CATL的配套车型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国内合资车企的动力锂电池供应商基本选择了CATL,而今年合资车企将会有多款电动汽车型上市。


分阵营总结,日系动力锂电池公司松下目前在技术上的优势较大,后续进入我国市场开拓业务时,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将为其供应很强的竞争力。


但目前松下关于产量建设和客户渠道的拓宽较为保守,东吴证券预期,松下未来数年内的上升有可能会落后于CATL和LG化学。


韩系动力锂电池公司LG化学目前从产品力和合作车企来看亮点不多,但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2021年将产量提升到110GWh。同时,LG化学还在快速扩展和车企的合作业务。假如能够协调好产量扩展的速度和业务扩展的速度,LG化学将可能成为2020年-2025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动力锂电池公司之一。


国内动力锂电池公司CATL动力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芯成本虽然不如松下,但合作车企数量众多,并且和大众、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达成了动力锂电池供应协议,同时还在德国规划了100GWh的动力锂电池厂,随着动力锂电池量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成本的下降速度也会加快。不出意外,CATL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高上升,同时其海外业务的比例会不断扩大。


日韩动力锂电池加速到来国内二线厂商空间受压缩


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重回我国的布局十分迅速,产品力和技术力直逼甚至超出国内水平,但经过黄金四年的发展,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已经有领先的公司能够站出来和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对抗。


那么重回文章开篇的三大问题:


1、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我国市场吗?


2、中、日、韩三方动力锂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3、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已经十分清晰,国内动力锂电池公司CATL在技术、产量以及合作车企方面并没有完全落于下风。甚至得益于国内的环境,CATL比松下、LG化学获得了更好的客户资源,这一点从近些年CATL蝉联动力锂电池出货量第一就能看出。


此外,诸如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国内动力锂电池厂也获得了戴姆勒等国际知名车企的大订单,借助和知名车企的合作,这些二线动力锂电池公司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完全有可能抵御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入侵。


第二个问题目前来看也有了答案,日系技术力确实占优,但发展速度却是中韩更快。简单来说,日系动力锂电池公司松下技术和成本占优,但目前合作伙伴较少,过于依赖TSLA,此次TSLA国产后选择LG化学作为二供,松下的地位立刻就受到了挑战。


韩系有竞争力的玩家目前较多,LG化学实力最强,优势体现在产业链布局深入,牵手车企多,且产量扩张较快。但新能源车市上升动力终究有限,LG化学在20201年前规划达到110GWh产量,很容易陷入产量过剩的局面。


而国内CATL产品技术较有竞争力,且绑定车企较多。但相对而言,其电芯成本较高,后续还需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使自身产品在和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同类产品竞争时更具优势。


第三个问题,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根据文章分析和车东西和业内人士的交流,目前也可以得出三个趋势:


1、国内二线动力锂电池公司生存空间被压缩,产品、成本、产量等硬性指标被日韩动力锂电池厂超越,很可能会失去当前的合作车企,二线动力锂电池厂面对被淘汰的风险。


2、车企和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定制、匹配、测试动力锂电池仍需一按时间,这个时间周期大概会持续1-2年。即是说,日韩动力锂电池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将会在2021年左右,在此之前都是国内动力锂电池公司寻求产品力突破、成本下降、提升产量的时间窗口。


3、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的优质产品进入国内,不会对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造成致命打击,相反会促进动力锂电池产业整体产品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国内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从全局来看,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对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威胁。但经过四年的发展,国内电池公司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力足以和国际一线电池厂匹敌,因此并不要担心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入华会掀翻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小船。


但要注意的是,中部和尾部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可能会在这轮变革中被迫出局,要抓紧日韩动力锂电池入华前的窗口期,抓紧和头部车企形成绑定,保证自身不被淘汰。


结语:日韩动力锂电池返华再现三国杀


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重回我国,已经从此前的预测到迹象,再到如今已成现实,并且随着政策的开放,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回到我国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公司的动力锂电池厂大多已在我国落地,并处于产量爬坡阶段。


但现象背后的事实往往没有那么危言耸听,日韩动力锂电池的到来很大可能不会对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造成过强的冲击。目前来看,国内CATL、比亚迪等公司有实力和松下、LG等公司同台竞技。此外,一些二线动力锂电池公司也在通过和国外车企合作,寻求突围的机会。


不过客观来说,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入华也确实会加速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洗牌的进程,使得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更快向成熟期过渡,实现产品力的提升。


当日韩动力锂电池公司真正开始在国内大规模量产销售动力锂电池,产业很可能会再现2016年前,动力锂电池三国杀的局面。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