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19次 | 2023年01月03日
警惕固态电池成画饼
近日,大数据显示A00级纯电动汽车月行驶里程平均值630公里的需求真相,让研发续航1000公里电动汽车是否有必要再成争议焦点。
此前,有业内人士担心,部分厂商2021年1000公里电动汽车的续航竞赛,会采取堆积电池的做法导致资源浪费。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造车新势力承诺应用最新的固态电池技术,或许只是画饼。
1000公里电动汽车元年
一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涨令全行业振奋,但北方地区时值隆冬电池续航显著下降让消费者不胜其苦。此时,部分厂商提出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汽车的概念,自然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注焦点。
据报道:一月九日,蔚来汽车公布150kWh固态电池,称搭载该电池的车型,NEDC续航可达到1000公里;一月十三日,智己汽车宣布旗下首款车型和CATL开展合作,搭载掺硅补锂电池,最大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一月十五日,广汽埃安公布的海报上称,其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电80%,NEDC标准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一月份,有关长续航里程电动汽车的讯息扎堆公布,2021年有望成为1000公里电动汽车元年。按理说,厂商以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为己任,推出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值得称道。但尚在研发阶段的固态电池成为某些厂商的宣传噱头是否正确?行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新势力画饼固态电池?
当前,三元锂电池似乎达到了技术瓶颈,固态电池因而多次被新势力搬出来救驾。
2019年一月十二日,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表示:未来3-5年,三元锂电池会达到技术的瓶颈。固态电池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是未来动力锂电池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我们在会场外展示了一辆搭载固态电池的天际ME7样车,预计到2021年,我们车辆搭载的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20瓦时每公斤,力争实现初步的商业化,天际有望成为首批采用固态电池的主机厂,届时天际ME7将小批量搭载固态电池上市。
显然,和早在两年前就展示出固态电池样车的天际汽车相比,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承诺:将在2022年首发150kWh固态电池,无论是技术指标上,还是时间上都落后了一大截。即便如此,部分专业人士也提出了质疑。
有专业媒体在对蔚来汽车的电池技术逐项分析后得出结论:蔚来汽车的固态电池,包括了正极高镍、负极硅碳、电解质半固态三个关键点,分别在材料和工艺两个层面进行了技术创新。本质上没有颠覆性技术,更多是沿着行业公认主流技术路线的推进和落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何时接棒?
既然上述媒体认为蔚来汽车的固态电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态电池,那么何为固态电池?它离消费者有多远?
先回答何时量产的问题。二月初,某机构公布的《固态电池市场机会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全固态电池在2030年以后才可能商业化。说白了,消费者先别惦记了,全固态电池10年之内都没戏。
再说固态电池为何备受业界瞩目。《报告》指出:和相同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可以减少40%的体积和25%的重量。从整车设计角度考虑,在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假如把三元锂电池换成固态电池,电池包的厚度将显著降低,使整车设计的余量更加宽裕。在安全性上,固态电池相较于目前的液态电解质电池有着不可燃、不挥发、不腐蚀以及不漏液等优点,即便是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发生副反应。另外,固态电池在结构上有着更强的温度适应性,使用寿命相较于液态电池更长。
既然固态电池好处如此之多,为何迟迟不能量产?《报告》认为:目前,固态电池重要分为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三条技术路线。但无论哪条路线,其技术难度和量产困境都比较大。技术方面,固态电池在高温下的腐蚀界面问题是最大的难点,同时其安全性还要进行广泛实测;量产方面困境更多: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工艺难度高。
虽然固态电池的技术难度高、量产困境大,但由于和三元锂电池相比优势明显,因而欧美、日韩、我国都在加速研发。《报告》指出:欧美的固态电池公司受到产业和资本的青睐;日韩公司在材料和工艺领域全球领先;我国在固态电池的技术全部来自科研院所。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认为:国内固态电池技术相对落后于海外水平,不仅产业链配套薄弱,而且规模化制备装备、材料、工艺、价格都不占优势。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和目前广泛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虽然优势明显,但尚在研发实验阶段,真正接棒还要很长时间。
存在误导需警惕
或许有人认为,《报告》给出的全固态电池在2030年以后才可能商业化只是一家之言。因为有资料显示,欧美某些初创公司,以及丰田等在固态电池领域领跑的公司,将量产时间设定在2025年,整整提前了五年。
其实,五年也好,十年也罢,都是固态电池公司针对目前研发进度进行的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欧美的技术公司,还是丰田这类技术积累丰富的大厂,都把量产预期放在了五年之后。然而,在整体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我国初出茅庐的部分造车新势力却大谈2021年、2022年固态电池上市。是不是对自身技术的过于自信了?
《报告》在总结部分指出:固态电池仍处于市场早期,技术门槛高。建议初创公司从装备制造、材料等方面入手;建议投资机构关注上游公司;建议产业公司,学习丰田一方面做人才培养,一方面做品牌宣传。
显然,全固态电池和消费者还有不小的距离,部分造车新势力过早地将其拿来宣传,从技术层面看,假如是真正的全固态电池,那么把技术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则存在拿消费者当小白鼠的嫌疑;假如并非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则存在以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总之,现阶段某些公司拿并不成熟的固态电池说事,值得全行业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