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TSLA续约CATL,车企自产电池为何走不通?

钜大LARGE  |  点击量:258次  |  2023年03月28日  

动力锂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一块,一直是整车公司眼前的"肥肉"。获得电池部分的利润,是整车公司"垂涎三尺"、"处心积虑"、"朝思暮想"的事情。


这其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当属TSLA:2020年九月,TSLA在电池日上正式宣布了电芯生产计划,宣布力争1年后,也就是2021年底,电芯年产量达到10GWh,到2022年使自产电芯的年产量达到100GWh。


但是即使野心如此的TSLA,也在继续大量外采电芯。


2021年六月二十八日晚,CATL公布通告称,在2020年二月和TSLA签订的协议的基础上,公司和TSLA签订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一月至2025年十二月期间向TSLA供应锂离子动力锂电池


和TSLA类似的还有大众,大众在PowerDay上虽然宣布自产一部分电芯,但同时也和CATL、LG化学、SKI等供应商签下了巨额订单。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一边自研自产,一边还要大量外购,怎么理解?现在看,TSLA也无法实现电池自产,那车企自产电池这条路还能走得通吗?


1技术路线纷繁,研发投入大


动力锂电池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动力锂电池产量产量建设成本大约为4亿元/GWh。投资40亿元,建设10GWh的产量,也只能满足2万辆50度电的A级车的需求。从数据上看,动力锂电池产量建设成本,甚至于要比整车产量建设投入还要大。


除了产线建设的投入,还有研发投入。根据年报显示,2020年,CATL的研发投入35.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9%;国轩高科研发支出6.96亿元,占报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35%。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主流电池公司的研发占比大概都在10%左右,这些钱重要用来做技术研发和储备,这重要是动力锂电池技术难度大、技术路线多的特点决定的。


(1)技术难度大


电池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建立在大量研发投入之上,而整车公司一般不具备电化学方面的能力。


研发重要分为基础研发和项目研发。


基础研发指从材料到电芯到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尤其在电芯方面要对原材料的深刻理解;项目研发指针对客户具体项目的匹配开发研究,要根据客户需求给出方法。同时电芯和电池制造环节作为连接材料端和应用端的关键环节,要和上下游持续协同研发,来探索布局新技术,谨防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式创新,这都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技术路线多


另一个难点就是技术路线多。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整车对安全和能量密度的追求,促使电池公司不断研发新的技术,目前下一代电池中最有希望的是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有机会率先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同时还有锂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等技术路线。


七月份,CATL还会公布钠离子电池。


这些技术路线中,哪个会是未来5-10年的市场主流?这考验着动力锂电池公司的技术路线判断能力。


动力锂电池产量建设成本非常高,一旦技术路线选择失误,公司很可能就此销声匿迹。


在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历史上,就出现过一次重要的技术路线转向。在2009年,刚刚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时候,磷酸铁锂电池是重要技术路线,由于该技术相对安全、成本低,是车企的主流选择。2012年起,随着国家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升,车企三元电池的需求逐渐上升。2014年下半年开始,CATL所引领的三元电池路线开始崛起,主流乘用车企纷纷试水。


2017年开始,连磷酸铁锂的坚实拥趸——比亚迪都大规模转投三元电池。在乘用车领域,三元电池路线大获全胜。此时,以磷酸铁锂技术为重要路线的电池公司大部分退出了乘用车市场。


然而,随着补贴退出,磷酸铁锂电池卷土重来,在乘用车上的装车占比接近一半。包括TSLA这样的高端电动汽车都开始用CATL磷酸铁锂电池。和此同时,三元势力仍强,无钴、半固态电池装车的消息也此起彼伏。技术路线如何选择,事关生死。假如要判断好技术路线,整车公司就要有全面评估不同技术路线的能力,意味着沉重的资本投入和研发投入。这是车企自产电池的一个前提。


2生产高精密,成本难控制


假如掌握了电池技术,能不能造好电池呢?进入电芯的生产环节,面对的困难也并没有减少。电芯生产环节复杂精细,从搅拌到分条为前段工序,卷绕到注电解液为中段工序,后段工序为化成到包装。


前段工艺涉及极片制造关系到电池核心性能,中段和后段涉及电芯成型和激活检测对电池整体性能同样重要。动力锂电池对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要求很高,这要电池制造各环节的工艺积累提升,以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做到。目前,像CATL等公司,已经提出了极限制造的概念,试图将单体失效率从PPM级别向PPB级别跨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整车厂希望电池也能达到车规级的品质水平。但关于新兴的动力锂电池行业来说,这并不是容易的事。目前,全球那么多动力锂电池厂,真正跨越到车规级电池供应商之列的,其实并不多。


2020年,英国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基准矿业情报机构(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公布报告称,全球只有CATL、LG化学、三星SDI、远景AESC和SKI、松下-TSLA等6家电池制造公司,达到其"全球动力锂电池一级制造商(Tier1)"标准。


曾经试图进军电芯领域的欧洲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都对生产电芯打了退堂鼓。2018年二月,博世就宣布放弃自制电芯,转而集中力量做BMS(电池管理技术)和PACK(电池包技术)。博世认为,采购电芯更划算一些,假如坚持自制,竞争不过亚洲的大电芯公司。而且电池技术仍然在快速迭代之中,现在投巨资砸进去,很可能会成为包袱。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