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440次 | 2018年11月06日
60批次充电宝抽检“全军覆没”
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也逐渐成为手机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移动电源质量参差不齐,容量虚标、突然爆炸等各种问题时常被曝出,人们对移动电源的质量产生了担忧。昨天,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对市场上充电宝的风险监测结果,目前,充电宝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仅有行业标准。监测结果显示,抽检的60批次充电宝“全军覆没”,都不符合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还不乏小米、酷比魔方、迪比科、三星、羽博等知名品牌。
抽检结果
60个批次都不符合行业标准
质监部门这次共抽检了60个批次的移动电源,涉及47个主流品牌,单价从40元到378元不等。所有60个批次中,有34个批次来自网购,另外26个批次则来源于实体店。
目前,移动电源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充电宝市场标准执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品牌标注的是锂电池标准,有的企业依据的是行业标准《USB接口类移动电源》。
这份行业标准在今年5月1日刚实施,这次质监部门依据这份行业标准对市场上的充电宝进行了风险监测。监测结果让很多消费者挺失望,60个批次的充电宝都不符合行业标准,外壳防火问题和部分产品性能项目成了“致命伤”。
实验过程
跟踪充电电压变化,检测外壳防火性能
12月11日,笔者跟随检验人员了解了充电宝检测的相关过程。
将充电宝拆开以后,可以发现里面的核心,有的是锂电池,有的则是一排“18650电芯”。据介绍,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相对后者要高一些。“这个充电放电过程,涉及到USB端口的电压变化,我们会跟踪这个电压变化情况。如果保持稳定,表示没问题。”检验站工程师介绍。另一重要检测项目就是外壳的阻燃性。只有阻燃性能良好,才可以尽量避免充电宝起火爆炸。“需要把外壳放在70℃的温度下放七天,然后再直接喷火燃烧10秒钟,移开后看外壳上火焰的持续时间,超过30秒就意味着阻燃性能不好。”
问题多多
充电宝安全隐患不少
60批次充电宝产品标志不合标准
拿起一款充电宝,外观精致,上面的文字也是纯英文,简简单单几条信息,看起来很“洋气”,但实际上,这样的充电宝却是不符合标准的。
行业标准规定,移动电源应该标明产品名称、型号、额定容量、电池容量、厂名和商标等,而标志也必须用中文。输入输出端口要有端口名称及额定电压、电流值等。但可惜,所抽检的60批次充电宝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10批次虚标容量
现在市面上所售卖的充电宝,标称的电量有大有小,小的3000毫安时,大的达到20000毫安时,人们也更加倾向于购买大容量的充电宝。但在此次抽检中发现,有近半数的样品实际容量不达标,也难怪一些市民奇怪,“为什么我的充电宝容量那么大,却充不了几次电了。”
抽检结果显示,在60批次样品中,有26批次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符合率只有56.7%,其中10批次样品涉嫌容量虚标,占所有样品的16.7%,最严重的容量虚标,电池容量只达到制造商明示值的56%,标注为1万毫安时的电芯,实际上只有5600毫安时。
四成多防火性能不达标
提起充电宝,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安全性。参与此次检测的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电学检验室主任段勇介绍,充电宝内部使用锂电池作为电芯,存在起火的危险,因此标准要求外壳必须具有阻燃性能。
这次抽检样品中,有16批为金属外壳,本身不可燃,而在其余44批样品进行实验后发现,有27批样品外壳点燃后不会熄灭,没有阻燃功能,所有样品符合率仅为55%。
近两成输出电压不稳
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要输出电压,在合理的范围内,才可以起到移动电源的作用,可以给手机正常充电。但如果电压过高,就可能会将手机的充电电路烧毁,而电压过低的话,则无法给手机充电。
在60批次样品中,有49批次样品的输出符合标准要求,符合率为81.7%,也就是说,近两成的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
选购使用小贴士
建议购买有金属外壳的
金属外壳相对安全
段勇介绍,充电宝的结构中没有专门的散热通道,而锂电池本身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使得内部温度升高。据了解,锂电池推荐工作温度的上限为60℃。如果超过这个温度,就会容易燃烧爆炸。段勇说,“金属外壳在移动电源的产品结构中起到散热器的作用,把锂电池发生的热量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出来。建议消费者选择金属外壳的产品。”
长时间充电有危险
风险监测中,发现所有充电宝的保护电路均是完整的,提供了完整的短路保护。“比如用一带多的USB转换器,让一个充电宝反复给多个手机充电,或者是长期连在充电器上面不拔下来,”这样的使用会导致充电宝处于非正常的工作状态,一旦保护电路出故障就有可能造成起火爆炸这样的安全事故。
1万毫安时的价格低于60元就得当心
市面上的充电宝价格差异很大,段勇提醒,对于特别便宜的产品,消费者要小心上当。“比如1万毫安时的充电宝,如果是正常的材料制作,光成本就超过60元,如果开价少于60元,消费者就得小心了。”
下一篇:我国锂电池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