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18次 | 2018年09月29日
我国具有氢能产业化条件吗
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我国氢能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整合成为电、热、气一体化的能源利用方式,是实现电网和气网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已初具氢能产业化发展条件。
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都已将发展氢能产业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美国能源部出台了USA氢能基础设施计划;德国Power-to-Gas计划目前有23个项目正在运行;日本明确提出要向“氢社会”迈进,致力于推广氢能源发电商业化。国际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市场导入阶段。目前,我国乘用车燃料电池寿命超过5000小时,商用车燃料电池寿命超过1万小时,基本满足车辆运行条件;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功率密度已达到传统内燃机水平;氢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达到750公里;氢燃料电池低温启动温度达零下30℃,车辆整体适用范围基本达到传统车水平。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每年可产生4万亿美元经济效益,可与石油产业媲美,可见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规划都将氢能发展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包括制备、储运、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以北上广为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氢能产业集群,并逐渐辐射到周边地区。例如,河北张家口以服务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正打造我国北方氢能产业示范基地。
尽管如此,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两大主要困难:一是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制约瓶颈。关键材料尚未实现国产化,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以及炭纸等材料大都需要进口,且多数为国外所垄断,价格较高;关键组件制备工艺急需提升,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氢循环泵等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在加氢站方面,目前日本已建成100座加氢站,欧洲和北美的加氢站规模也分别达139座和68座,我国仅有10座左右。
二是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国家有关规划都从战略层面将氢能产业纳入其中,但尚未形成引领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当前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亟需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引导氢能产业科学发展。建议国家适应行业发展形势,尽快确定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专项规划,对加氢站、制氢工厂等审批流程予以规范指导,出台氢能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和氢能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有效组织产业链企业协同有序竞争,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当前,我国正面临能源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发展氢能可以部分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既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此外,发展氢能产业能够有效带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氢储存与运输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