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55次 | 2018年10月13日
动力电池回收何时摆脱混乱之局?
废旧电池的后续处理一直是社会各界极度关注的环保板块,特别是时下特别火热,且体量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其回收问题更早已不仅停留在警示与探讨阶段。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蓄电池将达到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的年报废量或将达到35万吨。根据车用动力电池4—6年有效寿命推算,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将在今年开始爆发,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目前,市场上的车用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和三元动力电池。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肖成伟预计,2018年三元材料电池的生产量将首次超过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量。为此,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三元材料电池必将是废旧电池回收中的“大头”。
当下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完备,相关政策法规也还在不断完善,这也给不规范的回收者带来了可乘之机。特别是目前市场上猖獗的“游击队式”的“小作坊”,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力电池由谁回收、怎么回收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邦普集团副总裁、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海军认为: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畅通、责任人和进入门槛不明确,是直接导致责任主体没承担回收责任,小作坊林立,造成回收效率低、污染严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除去目前动力电池尚未进入批量大规模退役时期这一主观原因,小作坊的恶性竞争不仅拉高了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正规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回收量小,难以实现规模化,这也是正规回收企业难以实现盈利或持续盈利的核心原因。
近日,工信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汽车生产、电池生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企业应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溯源管理,确保溯源信息准确真实。因此,《规定》的实施将会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电池有了编码和溯源机制后,谁生产、谁使用,都一目了然。一旦查出违规处理的电池,马上就能找到责任人,上述小作坊乱象丛生的问题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另一方面,回收利用技术分为两个方面,电池包拆解和材料回收。电池包拆解拆解时,由于传统的电池包型号众多,拆解多采用人工,难以实现自动化,降低了拆解效率。材料回收方面,工艺回收效率低,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
“研发和引进自动化设备,提高电池包的拆解自动化效率,利用大规模的拆解回收来降低整个回收过程的成本过高问题,同时减少人工拆解的安全隐患。开发新的材料回收工艺,提升材料回收的效率”。余海军建议。
据悉,为解决以上问题,邦普牵头起草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等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国家标准,并承担了我国首个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有序、健康可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致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政策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改进创新的有利背景下,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将迎来怎样的曙光?我们拭目以待。
下一篇:三元锂电池材料配方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