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869次 | 2018年11月08日
“多能互补”助力行业跨越平价门槛
在第十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指出:近几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也要看到国家在调整政策后我们面临的挑战。无锡新能源大会已创办十年,十年来,以太阳能光伏、风能业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产业已经历了数轮起伏。但每一次“寒冬”都刺激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的不断成熟。
无锡市贸促会会长、会展办主任徐惠娟认为,无锡新能源大会见证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辉煌,虽屡遭挫折,其发展前景依然看好。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未来规模很可能超过20亿千瓦时。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则认为,面对困局,以“多能互补”为核心的“智慧互联”将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新能源业的破局之钥。
“多能互补”助力行业跨越平价门槛
本届大会上,“多能互补”——尤其是“风光储充”成为与会企业关注的焦点。新能源市场这一轮挫折之中,“风光储充一体化”成为行业降低成本、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口。远景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江阴,是以风能发电装备为主业的知名民营新能源企业,也是目前“风光储充一体化”领域的领跑者之一。
该公司阿波罗光伏市场团队负责人许坤铭介绍,近年来“风、光、储、售、配、用”六大新能源应用平台与能源物联网平台(ENOS)有机结合,“六脉神剑”+“神经中枢”,已是远景拓宽加深新能源下游市场的最大优势。在这一模式中,风能通常占到电力来源的一半以上,光伏占约三分之一。用电及能效管理云平台包括光伏发电阿波罗、风电格林威治两大部分。储能和充电、配电、售电平台也在加紧筹建之中,预计明年内可以投用。远景依托“6+1”应用平台建成的制造业企业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总装机已近20兆瓦。初步估算,可为企业降低用能成本15%以上。
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多能互补”市场的拓荒者。据该公司能源互联网事业部洪成杨介绍,近期投资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已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苏州工业园区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则入选了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观望与犹豫的背后
当前部分光伏应用开发企业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资金力量的不足,更多的中小型新能源企业表现出另一种状态,即:对于新能源开发——尤其是“多能互补”等新模式的应用雷声大,雨点小,处于等待和观望之中。即使是一些有知名度的企业,对“多能互补”的未来前景仍在犹豫。
无锡市政公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无锡市拥有汽车、助力车充电桩2000多个,规划五年后增加至9900个;并已承接太仓市政府大楼的微电网控制项目。但该公司迄今未建设一台套光储充一体化设备。面对记者的疑问,技术总监方立勇显得有些困惑。他说:相比电网供电,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尚无优势,而且企业掌握的光储充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也是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开发企业真实的疑虑。
即使是拥有成功经历的大型企业也仍然存在种种瓶颈。许坤铭认为,远景能源物联网平台实施应用不久,还没有足够多的成功案例,难以说服并引导潜在客户,市场培育之路还很漫长。
更加开放积极地推进应用“互补”
国家新政出台之前,“多能互补”的开发对于打破平价上网瓶颈的意义,企业家和专家们看法趋同,并不约而同地呼吁国内业界加速推进能源的“智慧互联”,以开拓新能源发电市场,实现“去补贴”和“平价上网”。远景智能副总裁孙捷认为,中国制造业贡献的GDP占总量的30%以上,为大量制造业企业、工业园区服务,提供更加绿色、智慧和相对平价的能源,将是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全新机遇。朱共山指出,“多能互补”也是一种象征和比喻。今年的大会以“剑指平价上网,聚焦风光储充”为主题,站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角度上可谓恰如其分;行业是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我们不但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互补”,也要在新能源应用发展方面更加开放和积极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