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滴滴杨峻:决战新能源滴滴出行的新能源汽车布局

钜大LARGE  |  点击量:1726次  |  2018年11月16日  

作为国内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一直以来的定位都在汽车产业链的最下游,即汽车的使用方,其横向的发展路线则是不断地推出各类出行服务,包括专车、快车、自行车……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大势的到来,滴滴开始谋求第二条发展路线,这条路线与能源环境有关、与汽车变革有关、与滴滴司机和乘客有关,更与滴滴平台的长远发展有关,这条线就是纵向的汽车产业链。那么,滴滴的这第二条线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滴滴对新能源汽车的有哪些前沿布局,滴滴正在“秘密”地谋划哪些变革,未来将会给司机和乘客带来哪些颠覆?围绕以上问题,汽车之家新能源频道在8月9日对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进行了专访,他明确表示滴滴的策略已经非常明晰,并为我们具体地描绘了滴滴在新能源领域的的出行布局。

●前话

当网约车的烧钱大战告一段落,滴滴出行一家独大;当分时租赁企业各方仍旧星星点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当共享单车在快速崛起中颓势初现,在冷静中清场,我们越来越相信的是,国内的共享出行领域已经入下半场。那么仍然在场的共享出行企业要如何调整自己的战略,在竞争变化中迎接下半场的挑战,则是我们关注的前沿问题。为此,汽车之家新能源频道特推出“出行+”系列专题,每月一期,通过与国内共享出行企业进行深度对话,为您呈现当下最真实的共享出行版图。

60秒读懂全文:

●滴滴正在从一站式出行平台向汽车运营商平台延伸,在拓展横向出行服务的同时,纵深向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新能源汽车是滴滴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滴滴平台上已有超过40万辆纯电动车,有信心实现“2020年平台实现1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

●滴滴将通过四种方式为平台吸纳新能源车主,分别是车主主动注册、全面布局充电设施、帮司机选择适合的运营车辆、销售定制化的新能源运营车辆。

●个人家庭用车与运营定制车不同,滴滴方面表示做定制车的目的有两个:降低成本、提高体验。但事实上,潜在的动力目的还有一个:大力推广拼车业务。

●滴滴以前是靠智能手机把汽车连接起来,未来希望通过智能车机把汽车连接起来。

★你知道滴滴平台上已经有40万辆纯电动车了吗?

成立仅6年的滴滴出行有很多光鲜的标签,它是国内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拥有近5亿的中国用户、每天服务的用户订单超过3000万笔、每月参与共享的司机超过2100万个……与快的、Uber中国大战并获得苹果10亿美元投资后,滴滴出行在中国成为一家独大的“垄断”之势。

然而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仍然保持着警惕和敏感。在他看来,滴滴是一家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公司,需要保持危机感。

危机感的来源在于,我们正处在汽车行业空前快速的变革中,这个变革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对滴滴来说,只有在汽车和出行中寻觅出可持续的、生态闭环之路,才能建立更高的护城河。而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算得上是滴滴变革的起点。

在2016年6月份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第一次提到了滴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划:“未来5年内,滴滴平台应该有能力达到100万辆的电动车”。

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告诉我们,滴滴真正开始新能源布局也由此开始。他笑着说:“当时这个数字蛮震撼行业的,怀疑的人比相信的人多,但一路走过来,(我们)觉得离这个目标越来越有信心。”

截至今年7月份,滴滴平台拥有的纯电动车已有40万辆,此外还有大量的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型。而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9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62万辆,如此看来,滴滴的40万辆分享车辆还是极具价值的,并有望实现2020年连接100万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滴滴的抉择:该做什么VS能做什么

杨峻在一次发言时曾提到:“为共享而生的汽车一定是一款新能源汽车”,当我们在采访时将这个论断再次抛给他询问原因时,他非常清晰的罗列出了几个新能源车的特点。

首先,从大背景来看: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互联网带来新应用。

其次,从滴滴平台和新能源车主、乘客的成本和体验角度。据滴滴方面统计,新能源车对车主有很多经济效益,全职车主每天跑的公里数比较多,油费每月将近4000多元的油钱,但就目前全国平均电费来看,跑同样的公里数,电非差不多只是油费的一半,所以相当于直接增加了2000左右的净收入,这是特别直接的吸引力,而这也是滴滴愿意看到的。笔者也曾与多位滴滴司机交流,一位在北京驾驶北汽EV160的司机表示,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在里程费用上更便宜,他的EV160每天充两次电,每次大概充一个小时,每公里相当于0.2元-0.25元,但相同里程下的邮费可能要0.5元-0.6元,而且还得是小排量的燃油车。而另一位司机也告诉笔者:“除了成本考虑,用新能源车的另一个好处是不限号。”

然而,虽然“新能源适合共享”是正确命题,滴滴也早在2016年6月就计划发力新能源,但滴滴真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两大动作却都是在近半年左右发生:一是在去年12月份,滴滴宣布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落户北京中关村;二是今年4月24日,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在京共同发起成立“洪流联盟”,并计划在未来10年服务全球20亿用户,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显然,在新能源领域从计划到大手笔落地实施,滴滴用了1年半的时间准备,这里面不仅有新能源销量和保有情况,也有滴滴平台对新能源车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后期维保等问题的考虑。杨峻表示:“我们的理解有一个过程,本来滴滴是汽车产业链的最下游,是汽车的使用方(专车、快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一站式出行平台),能源、制造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我们发现,随着我们跟这个行业打交道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做一些需求侧的改革(汽车纵深行业)。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是推动供给侧的改革,那在需求侧——司机和乘客的需求、以及作为一个平台对节能减排和长远效益的诉求。此外,滴滴到底做哪些,不做哪些,是需要思考的。”

综合考虑了“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定位以后,滴滴开始快速发力新能源布局。我们也总结了滴滴未来扩大新能源车数量的四种方式。

1、开放式欢迎合规的新能源车主加入。滴滴方面一直鼓励新能源车主的注册加入,但司机本人和新能源车辆都要符合国家要求的网约车准入规范。

2、构建充电设施,2018年1月上线小桔充电。在杨峻看来,充电网络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布局的方便性、充电体验、价格不一;为此,滴滴通过大规模加盟的方式吸纳充电运营商、完善小桔充电APP的应用、规划电费合理性等方面改善。

但在收费方面,一位滴滴司机认为小桔充电收费还是较贵:“没有国家电网的便宜,国家电网虽然收取4毛-8毛的服务费,但波谷时充电还是比较便宜的。”

而在充电效率上,小桔充电目前平均水平差不多需要一辆运营车,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一些电池和功率较大的车和桩大概能实现45分钟,杨峻表示,充电时间不仅要看充电桩功率,也要看车辆能否承受大功率充电。市面上充电桩现在多数是120kW功率,但300kW、350kW的这些技术已经都出来了,随着车辆电池的快速跟进,30分钟充满指日可待。此外在换电领域,滴滴目前有几百辆车在做换电尝试,虽然还面临一些技术的挑战,但滴滴关注这些趋势。

3、帮车主选好车

即滴滴的D0项目。滴滴通过大数据综合测算,帮车主选好车,包括某款车省不省电、皮实不皮实,配件便不便宜。新能源车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科技,而且真正重度使用者并不多。D0则是滴滴与中汽研、天津测试中心一起对已发布的、上市的新能源车进行筛选、测试、收集反馈,将一些适合运营的车推荐给车主;同时滴滴自己采买大量的新能源车租给滴滴的司机(这更是滴滴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如果滴滴采买的新能源车出现问题,滴滴作为大客户会去找车厂谈,这比个人用户的力量更大。

4、做新能源专属定制车

即滴滴的D1项目,也是滴滴目前“跨界”最大的项目。是与车企合作,打造一系列新能源定制车。目前用于共享的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多数还是为了个人家庭设计的,但职业运营的话对车有一些特别的需求,设计细节跟家用车不太一样的。通过运营场景的分析,大量数据调研和反馈,滴滴也开始自己尝试定义共享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什么样的。★谈定制化:滴滴主动找车和家达成合作

杨峻表示,滴滴定制的目的就两个:第一个是降低整个里程成本,把成本降下来,无论是对滴滴、司机还是乘客;第二是为了提高乘客的体验,希望乘客会有“Wow”不一样的感觉。

很多人潜意识中会有一个误区,认为个人家庭的汽车和共享的汽车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这显然是错误的。从共享单车的特点上可以看到GPS电子锁、实心轮胎等不同,而这种区别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大的多。

滴滴已经意识到,现在很多新能源车对专职司机来说并不适用:比如8年12万公里的三包政策,这12万公里远远不够滴滴全职司机使用,滴滴需要的是30万公里甚至50万公里的设计。但车厂面对家庭用车不会做这种设计,滴滴认为有必要站出来推动这件事情。

于是在今年3月份,滴滴与车和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出适合共享出行的新能源汽车,对标出行场景则是滴滴最主流的快车业务,定制车预计2020年推出市场。

滴滴出行新能源“大事件”时间规划目标计划时间推广40万辆新能源车2020年推广1000万辆新能源车2028年推出新能源定制车2020年

提到双方的合作,杨峻并没有对外界传言的51:49的合资股比作回应,只是表示是滴滴主动促成了此次合作。他表示:“是我们想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才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其实跟几个、几家主机厂都谈过,滴滴认为共享出行的工具应该是这样的,也许刚开始可能很少有人相信,但是共享单车给了大家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汽车毫无疑问要比自行车复杂太多,但总要有人迈出这一步,所以滴滴主动寻求合作。但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车厂接受了这个观点,正在做出他们的尝试,虽然对细节的理解不同,但大方向越来越相同。”

杨峻补充道,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滴滴其实并不愿意投钱研发定制车,而是更愿意钱用在客户端,但目前市场上的确没有适合运营的共享车。不过,未来滴滴推出定制车后,并不会强制性地要求车主购买。杨峻说:“如果滴滴车又便宜又好,很可能是滴滴车主自主选择的产品,渗透率更高。而且滴滴没明确一定要卖多少台,因为滴滴不是卖车的,滴滴也不关心车能卖多少台,还是关心每公里成本更优,体验更好。”

至于滴滴的定制车到底有何不同?杨峻笑着表示:“大家肯定会有很多遐想,透露一点点,就是空间更大更舒适,上下车更方便。”而在续航里程上,初步规划在350km-400km区间。此外,因为滴滴知道订单的密度,所以滴滴平台的智能大脑会提醒司机在什么时间充电最理想,不一定是全耗完才行,也不一定要一次充满。杨峻坦言:“这比燃油车复杂,因为燃油车一周大概加两次油,不是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决策,但电动车如果每天充一次电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事实上,笔者通过与滴滴司机交流后发现,滴滴布局新能源定制车还有一个“潜在”的经济动力——发展拼车业务。快车业务是滴滴的主营业务,而拼车则是快车业务中最赚钱的部分,而且也更符合“共享”二字。但滴滴司机普遍并不喜欢接拼车业务,因为滴滴司机仍旧按照里程和时长收费。举例来说,如果A、B、C三个拼车乘客的行程分别是2公里、4公里、5公里,司机完成这三个拼单业务后,滴滴平台会按照总里程、总时长付费给滴滴司机,而在里程方面,抛去重合的部分,除去接人过程中的路程,这三位乘客的实际路程也许只比最远的5公里多一些,而滴滴也按照这5公里的总行程和时长付费,而对A、B、C三个乘客,滴滴平台却是按照一口价分别收费,总收入比滴滴司机更多。当然了,从乘客的角度,选择拼车虽然会牺牲一部分时间成本,不过也会减少一部分花费。但对于滴滴来说,将拼车业务进一步发展的话,需要车辆有更多的座位、更好的体验,而这正是定制车的关键特点。

★以前靠智能手机连接,未来靠智能车机连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滴滴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产物,滴滴的兴起也是靠着一部部手机连接了千万车主和乘客,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大数据和运营优势。而定制车、智能驾驶的到来,则让滴滴有意识让车机代替手机,实现全平台连接。

杨峻坦言,滴滴对定制车的前期投入很多,因为涉及到研发设计,但踏实的地方在于,滴滴看到了需求和市场就在那里,而这也是滴滴说服车企为其制造的基本理论。在他看来,每年2000多万台的个人家庭市场确实巨大,今天的出行市场远不能及,但个人家庭市场是有几十个车厂、几百款车去共同竞争,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红海,而共享出行市场却是蓝海。因此,谁能最早精准的瞄准这个市场,制作出最适合运营使用的车,毫无疑问是一个很大的收获着。杨峻补充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合作伙伴开始动手了,因为车的研发周期很长,并不是你今天想明白,明天就能出来,还是要几年的时间。”

而D1毫无疑问要实现网联化,网联化后才能智能化,而业内热门谈论的Level1-Level5自动驾驶分级,滴滴也在做相关的硬件准备和布局。

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洪流联盟上,程维说滴滴的未来目标是服务20亿客户,这就意味着滴滴也会国外重视国外共享车的布局,这也是滴滴一直在做的事。杨峻表示:“滴滴在海外尤其是南美,还是有很多布局的,但各个国家情况不一样。中国汽车有2亿多辆保有量,这也是我们共享的主要来源。但像印度等国家的保有量就很小,只有2000多万辆,十几亿人才有这么多车,要么是非常有钱的人,要么是纯粹的工具车,可分享的体量不多,所以印度的网约都是运营商直接投放。滴滴的定制车在中国一旦成功了,未来会走出去。”

★滴滴不怕竞争,大家都知道滴滴的实力

提到滴滴未来的布局,就不得不提到当前滴滴面对的竞争。随着高德、美团进军网约车领域,其对滴滴是否会有影响?

杨峻对此表现的很轻松:“说说我们的态度。第一,这个市场非常大,共享出行、公共出行的市场可能几万亿级都不止,我们其实是开放欢迎的态度,希望大家一起做大这个市场;第二,我们其实特别欢迎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友商进来,滴滴一路走来也是从友商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滴滴对这种竞争是欢迎的,倒不是矫情。但对于那种简单复制的竞争,坦率来说竞争意义不大。你们也看到了有些厂商在有些城市通过超额补贴去竞争,但滴滴不怕,大家都知道滴滴的实力。”

全文结尾:

不得不说,在原有的出行供需匹配基础上,滴滴正在铺展一个巨大的共享出行网络,并且在延伸在交通指示、智能驾驶、定制化、充电、后市场等各方面的布局,除了亲自建厂造车,滴滴仿佛已经覆盖了与出行有关的一切。杨峻概括称,其实就两条线:横向,一站式出行平台,不断地推出消费者需要的出行服务,而另一条线则是纵向的汽车产业链,但滴滴所有的业务布局都离不开出行、出行工具。归根结底滴滴的商业模式是平台。

但另一方面,滴滴的确在为了更广阔的布局而让自己资产变重了,有了更多运营和服务,这一定是个艰难的转折,但的确是一个创新拓展。而一旦成功,滴滴在行业内的地位将很难撬动,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也将助其成为真正的出行帝国。我们问杨峻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铺的这么广,压力是不是很大?”杨峻笑着说,压力都有,但策略是非常明晰的,剩下是能力问题。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