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60次 | 2018年12月08日
三元净利暴增/磷酸铁锂受重挫
作为锂电池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这两种正极材料在2017上半年呈现了截然相反的发展态势。
梳理发现包括厦门钨业、当升科技、杉杉能源、科恒股份、格林美、安达科技、金锂科技、卓能材料等15家正极材料上市公司的2017半年报发现,主营钴酸锂和三元材料的正极材料企业都呈现了营收净利双双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净利润同比增长最高达1380.5%;而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则遭遇了营收、净利、毛利全面下滑的重挫,净利润同比下滑最高达—200%。
通过观察2017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及企业半年报可以发现,常规型号毛利将继续下滑。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两大正极材料之所以遭遇两种相反的发展情况,主要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新能源政策调整、补贴退坡、上游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有关。
而在这场由来已久的技术路线之争中,三元材料已经占据了明显优势获得了胜利。
三元材料迎来绝佳发展良机
由于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优势,钴酸锂和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和3C数码电池中的应用占比正在不断提升,产销两旺直接助推三元材料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厦门钨业2017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61.81亿元,同比增长76.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562.12%。
厦门钨业表示,受益于低价钴原料库存、销量增加和产品涨价等因素,公司锂电材料发展情况良好,盈利能力提升。上半年锂电池正极材料实现销量7536吨(其中钴酸锂销量4526吨、三元材料2748吨),同比去年销量5391吨增长39.79%。
除此之外,包括杉杉能源、当升科技、科恒股份等企业也迎来了营收净利大幅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客观来看,上述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之所以出现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拉动三元材料产销两旺。2017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27.2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26.2%和21.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超过20.6万辆成为市场增长主力,占比高达83%。受补贴金额与能量密度直接挂钩影响,新能源乘用车主要以三元电池为主导致其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受三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拉动,三元材料出现量价齐升,产销两旺。
2、上游原料价格暴涨助推三元材料涨价,助推企业营收增长。受益于三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对钴产品的强劲需求拉动,上游钴金属因资源稀缺且主要集中还海外,出现供需失衡导致各类钴产品价格从年初开始出现暴涨,导致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助推材料企业营收增长。
3、前期消耗原材库存增厚产品利润。尽管上游钴盐持续涨价给正极材料企业在采购原料方面产生极大压力,但包括厦门钨业、杉杉能源、当升科技等大型材料企业都在前期采购了低价钴原料作库存,上半年以消耗原料库存为主使产品盈利能力未受到较大冲击。
总体而言,受益于三元动力电池强劲需求拉动和上游原料涨价影响,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普遍受益,产品产销两旺导致业绩大幅增长。
不过,上述企业也表示,随着上游原料的持续涨价和现有原料库存消耗完毕、以及下游整车厂大幅压价,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今后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盈利能力下降等挑战。
磷酸铁锂材料为何全面败退?
和三元材料产销两旺相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却遭遇了营收、净利、毛利率全面下滑的打击。
事实上,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遇冷的情况可以追溯到2016年底。高工锂电网了解到,自2016年11月份开始,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大规模缩减产能,上游磷酸铁锂企业的产量和出货量大幅下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出现了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结合高工锂电此前文章《第四季度产销量集体大幅下滑磷酸铁锂市场为何遭遇滑铁卢?》和《电池企业产能波动产品调整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开年遇冷》,以及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半年报,可以窥见2017上半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发展受挫的几个主要原因:
1、新能源客车销量下滑导致磷酸铁锂材料市场表现疲软。受骗补调查、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重审、补贴政策调整和三万公里要求等政策影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客车在2017第一季度出现断崖式下滑,上半年产销量同比下滑,导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订单和出货量缩减,对磷酸铁锂材料需求下滑,市场表现疲软。
2、补贴政策调整导致磷酸铁锂材料产销下滑。去年底新版补贴政策将补贴金额与电池能量密度挂钩,导致大批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停产减产以改造产线,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从而导致对磷酸铁锂材料采购需求大幅缩减。再次压力之下,磷酸铁锂材料企业也被要求提升产品性能,从去年底开始忙于改造产线,研发符合最高补贴要求的新产品,导致铁锂材料企业上半年产销量和出货量下滑。
3、上游原材料涨价及正极材料产品降价。一方面,上半年碳酸锂等原材料仍维持价格高位导致磷酸铁锂材料采购成本增加,产品毛利率下滑;另一方面,新能源客车销量下滑和补贴退坡,下游车厂对动力电池厂大幅压价,从而传导至上游正极材料领域。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磷酸铁锂产品价格下滑,导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毛利率和净利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绝大部分磷酸铁锂材料企业上半年市场表现普遍不佳,但随着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和动力电池市场的爆发,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将逐步回归。
正极材料企业面临多重发展风险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都将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找到更合适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行业发展成熟度的提升,正极材料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多重风险和挑战。
分析认为,正极材料企业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风险和挑战:
1、原材料供应紧缺及价格波动风险。事实上,2017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普遍迎来营收净利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上游钴、镍、锂等金属材料涨价。碳酸锂、钴、镍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将极大的影响正极材料企业的产品盈利能力;同时,原材料的供应紧缺也会对正极材料企业在产能扩充、市场开拓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产生掣肘。
目前,包括厦门钨业、杉杉股份、当升科技等大型正极材料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或与原材料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以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稳定,降低采购成本。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对动力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极材料更新换代速度逐步加快,性能要求不断升级。如果正极材料企业不能持续保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生产,将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劣势而被淘汰。
目前,磷酸铁锂材料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为明显,材料产品面临被三元材料替代的威胁。与此同时,当前三元材料主要以NCM523为主,但在长续航里程的诉求之下,NCM811和NAC等高镍三元材料被业内认为是未来的主流,三元材料企业若无法在产品性能上取得突破,也原有产品也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3、产业政策波动风险。虽然目前国家针对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出台不利政策的可能性比较低,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调整变动的可能性,这些政策调整也可能会对正极材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4、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在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客户压价的情况下,正极材料企业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企业也面临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的风险。
5、产能过剩的风险。自2017年1月份以来,包括厦门钨业、当升科技、科恒股份、天赐材料、湘潭电化、优美科、安达科技、裕能新能源、三秋新能源、国光电器、浩普瑞等11家企业都在国内投扩建正极材料,涉及投资金额超70亿元,产能规划近40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释放,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很有可能被打破,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据判断,未来市场上将出现中低端材料产能过剩,价格战将进一步激烈,总体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上一篇:国轩高科设立5大关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