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负极黑马斯诺如何实现市场突围?

钜大LARGE  |  点击量:1527次  |  2018年12月12日  

“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在细分市场领域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斯诺)董事长鲍海友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也是深圳斯诺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的发展策略。

动力电池市场持续增长的拉动下,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快速壮大,从而直接拉动了负极材料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

然而,在前景良好的同时,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两极分化、产品价格和毛利下滑、产品性能突破艰难等压力也一直压在众多负极材料企业的心头,如何在困境中突围也成为了这些企业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差异化策略避免恶性竞争

“公司去年负极材料的销量近1.5万吨,营收超过4个亿,同比去年翻一番。今年的目标是销量突破3万吨,销售10个亿,目前订单已经接到10月份。”鲍海友对高工锂电网表示,斯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归功于在公司改性人造石墨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工艺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坚持差异化经营策略。

作为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负极材料的性能对电池性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负极材料主要以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为主,而人造石墨因在循环性、安全性和兼容性等性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更有优势,从而成为负极材料的市场主流。

与行业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天然石墨材料企业不同,深圳斯诺一开始就坚持人造石墨的研发生产。公司十多年扎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具备极强的设计开发能力,目前形成了多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并荣获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项目认证,其产品市场份额也随着大客户的市场增长而快速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负极材料市场高度集中,人造石墨前五家企业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仍在提升。这意味着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多数的市场份额,单纯一家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非常大,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对此,鲍海友表示,负极材料领域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在此压力之下,差异化、精细化和规模化是负极材料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三大策略。同时也要在技术路线、材料类型和市场定位三个主要方面深刻思考;在产品参数、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在客户构建方面也要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未来,有技术实力和产能规模的企业将获取更多竞争优势。

“公司去年营收主要贡献是在动力方面,我们预计公司在数码领域的销售比例还要继续减下去,动力和数码实现7:3的占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今年继续上新的产线也是这个目的。”鲍海友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加快产能建设步伐,预计今年整体产能将达到35000-40000吨。

目前,深圳斯诺已经和沃特玛等多家电池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优先保障核心客户的产品供应。凭借着可靠的产品性能和产能优势,深圳斯诺成功跻身行业前五的位置。

不过,尽管当前深圳斯诺发展情况良好,但鲍海友也坦言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

一方面,针状焦、沥青焦和石墨电极等原材料受环保整顿影响导致产能缩减、价格暴涨,直接导致人造石墨的成本上涨,企业在采购、生产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补贴退坡导致整车企业对电池厂大幅压价,电池企业降成本向上游原材料领域传导要求材料价格降价,从而进一步压缩了材料企业的利润空间。

鲍海友认为,补贴退坡意味着企业过去靠补贴盈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锂电行业将走向常态化,最后拼的就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预计将会有一批在技术、产品、规模等方面没有优势的负极材料企业被淘汰。

抢占下一代负极材料市场先机

在市场高度集中以及电池性能提升的迫切需求下,除了扩大产能规模和提升制造工艺之下,研发新一代的高性能负极材料就成为了企业的制胜法宝。

为此,深圳斯诺从多方面入手提升产品性能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深圳斯诺坚持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方面深耕细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和积累沉淀,形成了多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目前,斯诺已经申请专利31项,专利数量行业排名第四。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0项,PCT专利2项,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9项。公司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被列入为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例如,深圳斯诺在国内首创了“机械粉碎和整形分级技术与设备以及包覆改性技术”的独特生产工艺,并获得发明专利。通过这项工艺产出的产品具有振实密度高、比表面积低、容量高、超长循环性能等特点,其产品性能领先行业水平。

在人造石墨包覆技术方面,斯诺还开发出了碳纤维可纺沥青包覆工艺技术。生产出表面包覆完整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这种产品的比表面积低,循环性能与可加工性远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

鲍海友认为,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方面,一味的提升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是不对的,更多的应该是从提升材料的库伦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入手。因此,斯诺在提升材料性能方面的做法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在材料性能方面的研发投入和力度,保证原材料供应稳定,跟客户和其它材料企业积极配合研发新材料。

“斯诺的策略就是做好自己的产品,在产品没有完全成熟之前绝不会推向市场。”鲍海友表示,斯诺在材料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一直很稳定,过硬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客户结构让公司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鲍海友透露,未来两年人造石墨依然是公司的主要销售产品,但斯诺也在加快硅碳类负极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他认为,硅碳负极材料有望在两年以后在动力电池领域大规模应用并成为主流。

事实上,当前行业内对硅碳负极材料的探索应用也验证了鲍海友的判断。

据了解,当前几乎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在进行以高镍三元+硅碳负极材料为体系的新一代电池的研发,并共同认为硅碳负极将成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的主流。

为此,深圳斯诺正在大力研发以人造石墨为基础的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以适应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日益提高的技术要求。例如,斯诺研发的高容量硅基锂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具有多孔结构的硅粉,并结合碳材料的稳定性制备而成,具有高容量、长循环的特点,首次库伦效率可达95%,500周循环材料克容量保持率为1000mAh/g以上。

有别于传统制备技术中硅和石墨简单混合或复合工艺,该产品制备的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技术上解决了硅在充电过程中的膨胀效应,安全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循环性能也明显改善。

鲍海友透露,该项目产品目前处于中试阶段,还未推向市场,但相关技术指标已达到预计目标,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小批量生产。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