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回款困难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 正极材料企业苦楚有谁知?

钜大LARGE  |  点击量:2832次  |  2018年12月05日  

尽管企业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和净利润都表现良好,但回款困难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却让正极材料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受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拉动,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和出货量都同比有所增长。然而受骗补调查、补贴退坡和新能源扶持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影响,国家补贴至今仍未下发导致下游客户拖欠供应商货款产生的压力已经传导至锂电原材料领域。

高工锂电网从多家正极材料企业处获悉,正极材料企业正普遍承受着账期延长、回款困难、流动资金紧张等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之下,加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加深与供应链合作客户的协作成为了正极材料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共识。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行业资源整合以及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正极材料领域出现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账期延长致正极材料企业经营压力倍增

受国家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影响,尽管2016上半年锂电产业依然保持增长,但下游终端需求的放缓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锂电产业链。正极材料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采购、付款等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小客户我们是要求现款采购,大客户则是有了2-3个月的账期,而且越大的锂电客户回款账期越长。”一家大型正极材料企业高层对高工锂电网表示,公司上半年销量和出货量同比都大幅增长但在回款方面也受到了影响,导致公司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正极材料都遇到了账期延长货款被拖欠的情况。其中客户结构单一的正极材料企业账期变化不大,而拥有大量锂电客户且出货量较大的正极材料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回款压力。

目前,正极材料企业与电池厂之间的付款模式都已经从此前的月结变成2-3个月账期。

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很多动力电池企业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很多锂电企业在产能扩充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处于观望状态。

事实上,尽管所有的正极材料企业都采取了严格的风险管控机制,但当电池客户出现回款困难问题时依然无法避免。与此同时,正极材料企业还要面对上游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原材料涨价和下游锂电客户不断要求降价的压力,因此绝大多数正极材料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紧张。

一位正极材料企业负责人戏称“正极材料企业就是锂电行业一个简单的搬运工,在给上游原材料企业和下游客户打工”。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毛利率逐渐下滑的同时如何降低成本和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据了解,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品毛利率在碳酸锂等原材料涨价、制造成本上升以及下游客户要求降价中逐渐下滑。而三元材料受三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上升拉动,其市场需求和产品毛利率都在快速上升成为正极材料企业的一大利润增长点。

根据企业2016半年报显示,包括湖南杉杉(835930)、当升科技(300073)、厦门钨业(600549)、ST金瑞(600390)等正极材料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净利润都出现了明显提升,但账期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巨大的资金风险,这将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重大威胁。

如湖南杉杉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18亿元,实现净利润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1.31%,存在应收账款8.64亿元;厦门钨业实现营业收入34.99亿元,实现净利润68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10%,存在应收账款13.23亿元;ST金瑞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实现净利润7480.88万元,存在应收账款5.29亿元。

两极分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受骗补调查和国家政策不明朗的影响导致整个锂电产业链企业基本都处于观望状态。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除比亚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沃特玛等几家大型动力电池企业之外,绝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产量和出货量双双降低,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是按需采购基本不做库存。

“目前没有动力电池企业会大量库存正极材料,随着下半年正极材料产能的集中释放,电池厂的选择性更多对供应商也更挑剔,在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方面不具备更多竞争优势的正极材料企业的日子会更加艰难。”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充和原材料采购方面比较谨慎,下游采购需求变缓导致上游材料企业的销量和价格都有所压缩。

事实上,在下游需求放缓、企业资金压力紧张以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之下,正极材料领域资源整合和行业洗牌的速度正在加快,正极材料领域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正极材料企业之间在销量和企业利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正极材料企业强者越强、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江西省金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志刚指出,企业要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正极材料企业不能一味扩充产能而忽视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此压力之下,竞争实力较强的正极材料企业正在扩大企业融资力度以缓解资金压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而一些中小型的正极材料企业则会寻找意向买家出售企业股权脱身上岸。

“公司下半年的重点有两件事,一是扩大企业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二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也会考虑收购合适的正极材料企业标提升公司整体实力。”一家大型正极材料企业高层如是说。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