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旭化成4.4亿元扩产锂电隔膜

钜大LARGE  |  点击量:1603次  |  2018年12月11日  

国际隔膜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下也开始加码扩产。

春节前夕,旭化成发布公告称,将在隔膜设备方面投资约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同时扩大干/湿法隔膜产能。预计2020年项目全部达产后,旭化成的隔膜总产能将达到11亿㎡/年,其中,干法隔膜产能4亿㎡/年,湿法隔膜产能7亿㎡/年。

作为日本化工业最前端的企业,旭化成在锂电隔膜领域长期占据着全球湿法隔膜龙头的地位,自2015收购美国Celgard公司后,旭化成正式晋升为同时拥有全球最大干法、湿法隔膜核心技术和产能的公司,是松下、SDI、LG、索尼、Maxell、LEC、BEC等企业的重要隔膜供应商。

据获悉,就在此次宣布扩产之前,旭化成已经进行了一轮更大规模的扩产。

去年3月,旭化成增资150亿日元,对日本滋贺县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LIB)的隔膜工厂进行扩产,达产后旭化成湿法隔膜将增加2亿㎡/年的产能。旭化成当时表示,项目预计2019年投产,达产后可实现6.1亿㎡湿法隔膜产能。

持续大规模扩产背后,是来自动力电池市场的持续增长。

据数据显示,2017年仅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就高达44.5GWh,接近2016年全球水平。此外,美国、日本等市场电动车销量增幅显著,预计动力电池产销量也随之得到了大幅提升。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全球地区,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之下,包括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国际一线动力电池企业都开始大举进行产能扩张,而这正是驱动作为隔膜供应商的旭化成大规模扩产的直接因素。

过去的2017年,扩产最为激进的仍当属松下。2017年10月底,松下公开宣布将投资1000亿日元,在拥有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日本、中国、美国同时增产。同时,在中国市场,松下还将在无锡原数码圆柱基地大量生产电动摩托和低速电动汽车等使用的车载电池,并考虑在华生产特斯拉电池,以及与特斯拉共建电池厂的可能性。

三星SDI除了在韩国蔚山、中国西安的动力电池工厂外,其匈牙利格德的电池工厂也将于2018年第二季度投产,预计年产能可满足5万台电动车的需求。

此外,根据LG化学的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公司在中国南京、韩国吴仓、美国霍兰德、波兰弗罗茨瓦夫分别布局了4个动力电池基地,到2020年预计公司产能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需求。

配合主要客户的扩产,旭化成也先后在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印度等地筹建了多家隔膜事业相关公司并形成了多类型产品体系,全球网络布局脉络初步成型。

尽管此次旭化成并未扩张在中国的项目,但有业内人士担忧,随着包括松下、三星SDI、LG等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加大,旭化成未来也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及市场开拓力度,是否意味着国内隔膜企业将遭受来自国际巨头的冲击?

“对于旭化成而言,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配套在华设厂的国际客户,另一条就是国内第一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

一位国内隔膜从业者向高工锂电表示,国际客户的配套上,旭化成的大规模扩产可能会对国内拥有出口业务的隔膜企业造成一定压力。而在国内一线动力企业的开拓上,旭化成其实并不占优势。

就国内而言,一方面,国内一线电池企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隔膜供应商配套,并在合作上已经通过资本、技术合作等进行深化

而另一方面,大量隔膜公司在过去2年内都上马了规模惊人的湿法隔膜产线,预计在2018年、2019年产能陆续释放。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少国内一线隔膜企业已经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围猎客户,如果旭化成贸然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实际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而反过来从国内隔膜企业的视角看,在专利缺失、资本大量涌入、价格混战的国内隔膜领域,应该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升、生产管控的优化、产品品质、技术专利的储备上向旭化成这样的国际企业借鉴学习,在这个意义上讲,其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有助于国内隔膜行业走向成熟。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