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864次 | 2018年12月12日
四部委号召3年优化充电设施 力争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短板问题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2015年,因有高额补贴支持,成本问题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车辆续航里程普遍不足200公里是当时最大的难题。随着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都在300公里以上。而现阶段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是怎样做好车,怎样把成本降下来,充电设施怎么解决。”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日前在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7.9万辆和86万辆,今年产销量分别突破100万辆已毫无悬念。但与之配套的充电设施发展却较为滞后,特别是充电基础设施依然面临着建设落地难、运营效率低等问题,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之一。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12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大幅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全面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快速升级充电运营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为让《行动计划》成功落实,四部委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提升充电设施运营效率、优化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强化充电设施供电保障、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
一、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加强充电技术研究和充电设施产品开发,满足新能源汽车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充分发挥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生产、设施运营等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技术创新,确保充电设备质量优良、环境友好、使用便捷、安全可靠。严格执行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加强跨专业合作,共同提升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
二、提升充电设施运营效率。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要全面提升设施运营维护水平,加强管理和资源保障,结合服务场景科学配置车桩比例,切实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继续探索出租车、租赁车等特定领域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应用。
三、优化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各地能源主管部门要牵头会同相关方面,加强协同,分析充电需求场景,优化车桩匹配,及时滚动编制充电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指导充电设施科学合理布局,补齐充电网络短板。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充电基础设施的用地政策,保证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分时租赁车、共享汽车等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用地,以及有明确需求的其他新能源车辆的充电专用场地,提高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落实简化规划审批要求,重点加快居民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建桩,企事业单位既有停车位建桩,以及运营商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建桩的推进速度。建立和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用地及其相关管理标准、规范,明确场地方、建设方、运营方责任和管理措施。
四、强化充电设施供电保障。将充电设施电力接入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范畴统筹考虑。对用户充电规律、充电电量、使用场景进行系统研究预测,将设施供电纳入配电网专项规划。电网企业要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做好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合理建设充电设施接入系统工程,相关成本纳入电网输配电价。同时加强居民区充电设施接入服务。全面摸排现有居民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及供电现状,研究探索公共电网对物业管理停车位直接供电模式,引导电动汽车低谷充电,挖掘现有电网设备利用潜力,千方百计满足“一车一桩”接电需求。保障公交、出租、物流、环卫等专用充电设施用电需求。
五、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提升充电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构建和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信息互联互通网络,有效解决充电用户找桩难、联通难、结算难等问题。推进国家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协同发展。研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溯源管理,做到充电行为数据可追溯、节能减排数据可计算、车桩信息数据可统计。推进国家级信息平台与重点城市信息平台、企业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充电设施信息服务网络。
六、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做好标准顶层设计和体系规划,发挥标准技术引领、规范充电设施市场的作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行业标准间的协调统一。加快推进充电标准化进程,建立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有效互补的充电标准体系,满足充电技术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国际标准化工作,参与国际充电标准制定。推动我国充电标准国际化,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中的地位,服务行业企业走出去。
为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四部委还提出积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三大保障措施。
一、积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运营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公共、私人、专用充电服务领域创新商业模式,鼓励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工程,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服务体验与综合增值服务,促进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环境。
鼓励整车、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出行服务等企业开展合作,促进充电服务专业化发展,通过众筹建桩、电力市场、车位经营、车辆租赁、广告服务、大数据应用、电动汽车充放电等多种方式增加运营收入。
二、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相关部门间统筹协调力度,系统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电力接入、配建预留、燃油车占位、运营盈利难等共性问题。引导地方财政补贴从补购置转向补运营,逐渐将地方财政购置补贴转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电网公司要按照规定落实现有优惠电价政策。加大峰谷电价实施力度,引导充电基础设施参与电力削峰填谷,降低电力使用成本。利用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鼓励新能源汽车提供储能服务,并通过峰谷差获得收益。引导鼓励开发充电设施的财产险、产品责任险等险种,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充电联盟等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促进充电设施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创新,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自愿性产品检测认证、行业白名单制定等工作,配合政府部门严格产品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督,引导充电技术进步,提升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推动国家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的信息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充电桩数量超过60万个,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配套能源保障,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动计划》将着力推动解决现阶段充电桩产业面临的诸多难题,推动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像是“一盘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凭先进材料的研发、电池技术的提升、电机产品国产化率的提高等单个环节的突破,依旧无法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的大踏步前进,就如同“木桶效应”一样,只有整个产业链条都不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的这桶水才能“越积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