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2433次 | 2019年01月09日
动力电池领域11种动力电池新材料入选《重点新材料目录(2018年版)》
12月2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重点新材料目录(2018年版)》)。据电池中国网梳理统计,动力电池领域共有硅碳负极材料、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NCA)、高电压钴酸锂(≥4.45V)、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等11种重点新材料入选,较2017年增加了4种新材料,也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新材料开发进步明显,同时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NCA)的入选也意味着在高镍NCA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我国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另外,动力电池企业在使用入选的重点新材料时,风险也将进一步降低。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重点新材料目录(2018年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也同时废止。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动力电池部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NCA(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材料国内已有企业研发成功,并且正式推向市场。国内由于在NCA技术研发上起步较晚,而NCA技术壁垒又相对较高,且国内没有相关研发基础,过去一段时期,国内多数电池及材料企业较为偏重NCM811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NCA的主要产能仍然分布在日韩企业。此次入选《重点新材料目录(2018年版)》也表明相关技术已得到工信部层面的认可。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为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竞争力,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考虑到新材料一般缺乏有效的市场验证,致使很多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是否使用新材料、新产品上存在一定顾虑。
据一些动力电池新材料研究人士透露,尽管新材料对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在初次推广应用时会面临诸多障碍。如新材料投入市场之初,需要经过长期的测试评价与应用考核,耗费较高的资金、时间成本,而下游用户首次使用新材料也存在较大不确定风险。这往往会导致不少企业宁愿高价进口国外的成熟产品也不愿意购买国内新材料产品。此外,一些企业可能宁愿牺牲一定的材料性能,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同时新材料性能如果不能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工艺技术无法迭代优化,那么一些关键的应用数据也就无法积累。这种现象客观上导致了“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生产与应用脱节、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出现。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是由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和原保监会于2017年推出的政策性文件,旨在运用市场化手段,对新材料应用示范的风险控制和分担作出制度性安排,突破新材料应用的初期市场瓶颈,引导下游客户积极使用新材料,加快新材料相关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电池中国网在此前报道中曾提到,随着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全面退坡,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更为残酷的市场环境和生存压力。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机制的推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研发创新的负担和风险,鼓励企业通过加大在新材料、新产品上的创新力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实践也证明了《重点新材料目录》对推动动力电池新材料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据电池中国网统计,入选《重点新材料目录(2017年版)》的7种新材料已被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LG化学、杉杉电池等36家动力电池及相关企业应用到生产中,对改进电池材料体系和结构、提升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提升帮助巨大。相信随着《重点新材料目录(2018年版)》试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将继续对改善我国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自身研发实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