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99次 | 2018年05月09日
追问退役的动力电池都去哪了?
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计划启动,我国正式开启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2013年,北京、上海等地新能源汽车开始示范应用,随后,新能源汽车进入私人消费时代。按照动力电池的使用周期、寿命年限推算,“十城千辆”阶段的动力电池早已进入报废回收阶段。事实上,因为早期电池使用寿命短,示范推广阶段的部分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已经无法继续服役。那么,这些退役后的动力电池都去哪了?
回收价值小只能被闲置
“在北京郊区某停车场,一批曾经用于租赁的电动汽车被闲置在这里很长时间了。由于车辆续驶里程缩短等各种原因,这批最早进入市场的电动汽车早就无法继续使用。”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动力电池报废回收领域的专家给记者描述的场景。不过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这批车为什么被搁置起来无人问津?为何没有流入报废回收企业?该专家告诉记者,残值低是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电动汽车残值很大部分来自动力电池,而早期动力电池由于技术、生产等原因其残值更低。因此,车辆在闲置的同时动力电池也未能进入正常的报废回收环节。“电池回收价格低,而且也不知道卖到哪去。”这是有幸加入北京第一批电动车主行列的张女士遭遇到的困境。
不难发现,率先进入市场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无论是私人所有还是归运营商所有,其动力电池退役后都遭遇了流向考验。
“从汽车报废拆解厂了解到的信息是,现在很多动力电池在车辆进入报废拆解之前就已经被拆卸下来了,但不知去向。”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延莉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是最早进行电动汽车示范、推广的城市,有些在公共交通领域示范运营的电动汽车已经进入报废阶段,不过,其电池大多被主机厂回收了。“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曾经示范运营过的那批电动汽车早就已经报废了,不过那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多被研究机构或生产厂家回收,用于试验研究。而除此之外,其他动力电池去哪了并不清楚。”高延莉介绍,早期的动力电池在完成为车辆提供动力的使命后,多被用于研发,各方希望通过电池实际运行后的状况更好地研发下一代电池。但是,研发所用的动力电池毕竟是小部分,其余大部分的去向更值得关注。或许,那批去向不明的动力电池因为回收价值低、缺乏回收主体等原因都被闲置了下来,未能进入真正的报废回收环节。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无人回收是主因
此前,不断有各种数据分析预测,2018年动力电池将进入集中报废期。原因是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一般商用车运营3年、乘用车运营5年后,其动力电池就会报废。有机构测算,2018年动力锂电池报废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14GWh,预计2020年理论报废量将达到37GWh,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收益将超过110亿元。对于这些报废动力电池的去向,理论上来讲会有两种去处,一是用于梯次利用,二是直接回收材料。梯次利用是报废动力电池发挥最大价值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方法,然而,梯次利用仍有很多问题待解。而直接进行材料回收,从目前的发展状态看,也存在不少难题。
另外,由于性能差,早期使用的动力电池大部分并不具备梯次利用的价值,只能直接进行材料回收。那么那批闲置下来的动力电池为什么没有进入材料回收环节?在高延莉看来,除了残值低,回收主体缺失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从汽车报废拆解厂来看,他们只拆解车辆主体,动力电池需要拆解下来交给专门的处理厂家回收处理。”高延莉介绍,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需要具有专门资质的企业来进行,与传统铅酸蓄电池不同,这部分企业由工信部负责审核,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企业则由环保部审批。一般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企业不具备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资质和能力。但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并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具有资质或者在进行相关业务的企业并不多。
从动力电池的回收端看,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回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回收主体资质的取得就非常不容易。“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以北京为例,已经不审批这样的高污染项目了。”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杰告诉记者。所以,北京退役的动力电池都流向了梯次利用市场或被用于研发,而由于梯次利用市场化发展尚未到来,也就造成了部分退役动力电池的被闲置。
另外,技术要求高和利润低也限制了回收端的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长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的各环节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而采用传统工艺回收处理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仅无法盈利,反而可能亏损。真锂研究首席研究员墨柯也表示,由于动力锂电池的原材料回收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技术含量高,设备费用也高,目前市场上能做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的企业并不多。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看到动力电池报废回收前景的企业想进入这个行业也是困难重重。审批难将他们挡在门外,而在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化阶段尚未到来之际,对此进行投资,企业也将面临生存考验。据了解,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回收过程中使用的萃取剂、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金属提炼后的残渣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也是这些企业不被审批的原因,即使有些企业能解决环保问题,也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需要关注的是,除了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待提升、回收利用成本高、回收主体缺失之外,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尚待完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建设也亟待加强。
闭环的管理体系有望破局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量的增加,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问题已经得到各方关注,有关管理部门也提出了解决措施;企业看到未来的市场潜力也在积极谋划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开展报废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并希望用编码等措施构建闭环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后,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4月2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开展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监管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对所有纳入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起完善的动力电池监管回收体系。深圳的方案要求,在深圳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在市内设立不少于5个维保网店,负责所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修、更换及回收。针对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所装载的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单位kWh专项计提一定额度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并按规定标准给予补贴资金,在回收处理后依程序申请。
闭环管理、回收有补贴等措施的出台,或能从根本上解决动力电池回收问题,确保退役动力电池能流向正规的回收主体,实现梯次利用后再进行原材料回收。
另外,不少企业也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日前,骆驼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投资5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产业园,预计总投资5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回收处理约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能力及相应的正极材料生产能力。企业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提升报废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动力电池原材料得以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