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826次 | 2019年03月22日
加快推进燃料电池国产化进程
在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电堆是关键因素之一。低成本、高性能、批量供应的电堆是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并与传统汽车竞争的关键。
丰田、通用等外国车企对电堆的定位,大多为100千瓦以上的高功率密度电堆。而国内在电堆方面已初步形成研发体系和制造能力。国鸿氢能引进巴拉德技术后,能够推出30-80千瓦的燃料电池电堆,目前在广东省云浮市装载了70辆燃料电池大巴车投入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认为,2018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快速发展,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国产化。如北京亿华通推出的基于石墨板的第四代燃料电池发动机,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电堆,功率密度达到2.0kWL;武汉喜马拉雅广电攻克了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技术,产能达到200g/天的规模。在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催化剂、双极板、密封胶等环节,东岳集团、武汉理工、江苏行动、新源动力、上海神力和氢璞创能等公司的原材料国产化进程在不同程度地推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与锂离子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长、前景好。“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太短,而氢产业链将从制氢、储氢、运氢到加氢,再加上燃料电池产业,构成了很长的产业链,也是新能源的黄金产业链。”
不过,这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壁垒,这条全新的产业链所需要的材料,有很多国内生产厂商目前仍不具备生产能力。
上述车企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指出,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国产化突破,工程工艺方面较多。“这两年从海外回来一批人员,带回技术成立了公司。这些技术多是部件级别,因此,现在国内做部件的多了起来。而电堆中的核心材料,包括催化剂、质子膜、碳纤维、高压氢的管道等仍然需要依靠进口。国产材料方面,目前大多停留在研究机构。产业链的根本突破,长期来看就是拼材料。”
上一篇:UPS电源能为锂电池供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