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84次 | 2019年04月12日
锂电设备上市公司“难念的经”
尽管锂盐价格持续下滑,但大型锂盐企业上控锂矿资源的决心依然不减。
4月2日,雅化集团(002497)发布公告称,2019年3月29日,公司全资子公司雅化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化国际”)与澳大利亚公司Core全资子公司锂业发展(格兰兹北领地)有限公司(简称“锂业发展”)重新签署了关于锂精矿的《承购协议》(以下简称“新承购协议”),2017年11月3日签署的关于DSO锂矿的《承购协议》同时终止。
新承购协议约定,从锂矿床开始商业化生产开始至2023年11月30日,雅化国际将向锂业发展购买至少30万干吨约6%的氧化锂精矿。在锂矿床开始投产后,雅化国际每年将购买至少7.5万干吨(上下浮动不超过10%)的氧化锂精矿。
在协议有效期内,每年的11月30日前,雅化国际和锂业发展将举行会议和谈判以确定锂精矿价格及价格期间。当前雅化国际持有Core公司10.06%的股权。
此前的协议是,雅化国际将参照市场价包销锂业发展未来菲尼斯项目的DSO锂矿,对锂业发展其他锂矿项目的锂矿拥有优先合作权。而新协议则明确了采购期限以及年度氧化锂精矿的采购量,表明雅化集团将在未来加大锂产业发展力度,并将Core作为其未来锂盐生产重要的原料保障渠道之一。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2018年,中国锂盐市场价格也呈现了“过山车”式的变化,锂盐价格一直处于下滑通道,让锂盐企业集体走出了“躺着赚钱”的时代。当前锂盐整体产能过剩,碳酸锂市场价格较为稳定,氢氧化锂市场需求疲软。
随着新增项目产能的释放,支撑2019年锂盐价格上涨的动力也不明显。
而雅化集团在2018年持续加码上游锂矿资源,通过签订锂精矿承购协议和开采自有矿山为其产能扩充提供原料供应保障。
2017年12月,雅化集团与银河锂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签署关于采购锂辉石精矿的《承购协议》,2018-2019年雅化集团向银河锂业每年最低采购锂精矿数量10万吨,2020-2022年每年最低采购数量12万吨。
加上此次与澳大利亚Core过剩签署的氧化锂精矿采购协议,雅化集团未来锂盐生产的锂精矿原料供应得到了保障,有助于降低其原料采购成本。
雅化集团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0.25亿元,同比增长2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15.60%。
雅化集团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受阶段性供需影响,锂盐产品销售价格出现较大下跌,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同时在动力电池行业马太效应“催化”之下,锂电设备企业的发展走势也正迎来深刻变局。
高工锂电梳理了2018年锂电设备上市公司业绩信息发现,在动力电池装备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在营收方面依然保持较好的增势,但是在净利润方面大部分企业呈现出下滑态势。
10家涉足锂电设备的上市企业当中,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有4家,8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处于上涨通道,5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究其原因,营收方面,受益于下游锂电池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实力的头部锂电池生产企业进行全面布局,带动设备企业的业绩正向增长;收购标的的业绩并表也修饰了企业的营收增长。净利润方面,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加剧,导致国产锂电设备业务竞争加剧,补贴退坡压力传导下,装备产品也面临价格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政策补贴“腰斩”落地,锂电设备企业的高增长态势或将放缓,利润下滑将成大概率事件。同时,降成本将成为锂电设备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动力电池企业大幅杀价倒逼之下,锂电设备企业将迎来技术升级、降本思路以及市场策略的深刻调整。
高毛利下的风险与暗礁
高工锂电注意到,在部分上市公司的锂电设备板块业务方面,毛利均在30%以上,而且大部分还存在微增浮动,在动力电池整体产业链降本的态势下,这样的高毛利着实让行业“眼红”。
与此同时面临的风险是,一方面,背负较高的应收账款。受制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国内电池厂商现金流压力向设备类企业传导,锂电设备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应收账款回款压力。从统计数据来看,锂电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占当期营收占比最高达到78.44%。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动力电池企业与装备企业达成的常规付款方式是“3331”模式,而最后1成需要等到动力电池企业确认验收之后才会付款,面对超长账期及回款风险,装备企业不得不做出一定的防范措施。
另一方面,售后成本高企。囿于交付周期短,前期设备调试准备的不充分导致售后需要做善后工作。同时,生产人员对于设备工艺理解不到位,导致装备企业售后成本不断升高。而售后成本高企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也削薄了设备企业实际的盈利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动力电池企业的降本压力传导之下,设备企业必然受到巨大的降本压力。低利润率、高集中化将成为锂电设备企业未来几年的主要发展态势。
需要警惕的是,在降成本的过程中,动力电池企业需要防范部分企业违背市场规律采用的极端价格战,简单粗暴的“唯价格论”不仅对设备企业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产生极大的损伤,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互利共赢才是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路径。
高工锂电了解到,提质降本压力下,锂电设备企业的降本思路是:1、通过一体化设备思路推动生产效率、节能效率的优化;2、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上做持续的改进和提升,降低产品宕机率,降低售后成本;3、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思路;4、在不改变工艺的前提下更改生产方式方法等。
“剩者们”的市场红利
业内的一致观点是,降本压力之下,锂电设备企业若能够协同整个产业链通力降本,并在这段时间内完善技术工艺、产品性能的优化提升,以传统车企供应链思路为向导,通过产品性价比综合优势占领市场份额,将会在未来全面电动化的过程中迎来巨大的市场红利。
在此过程中,锂电设备企业也将迎来“阵痛”式洗礼,缺乏技术研发、资本实力、客户资源、产能规模、技术专利等的锂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淘汰或转型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下,各国正在加足马力加快电动化进程。全球动力锂电池龙头集中在中国,其高速发展也将持续拉动中国本土优质锂电池设备厂商高速增长。
事实上,有一部分头部设备企业已经收到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车企抛出的橄榄枝。
其中,先导智能先后与特斯拉、瑞典锂电厂商Northvolt签订了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采购合同/框架协议,涉及金额约20亿元。
新嘉拓部分设备产品进入大连松下及特斯拉供应体系,实现与国际尖端电池厂商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供应。
自动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利元亨也已经成功进入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的制造体系供应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全球化的市场角逐中,中国锂电设备企业除了在产品性能、价格上提升竞争实力,还应特别注重在质量体系,知识产权管理、法务、产品安全生产等环节与国际接轨。公司新增多项对外投资导致财务费用支出增长;民爆产品主材料价格大涨也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