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496次 | 2019年04月29日
怎样做好半固态电极使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得到提升?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目标,2020年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Wh/kg,2025年达到400Wh/kg,2030年达到500Wh/kg。提升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研究永恒的话题,行业内普遍认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近期目标是通过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实现单体300wh/kg,中期(2025年)目标是基于富锂锰基/高容量Si—C负极,实现400wh/kg。
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提升离不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提升。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开发新的电极活性材料,隔膜和电解质材料,却很少关注电极和电池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如通过优化电极的结构,可以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和其对电解液的浸润性能,加快电子和离子在整个电极内部的传输速率,进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
提升涂布量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方式,但是随着涂布量的上升,我们会发现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特别是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是由颗粒组成的多孔结构,其中的孔隙复杂、迂曲度高,会显著增加锂离子在其中扩散的阻力。能量密度提高以后,电极设计问题更突出。活性物质在电池中的占比是影响电池比能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正负极材料,同样的克容量,如果一个电池里面活性物质质量占比较小的话,电池的能量密度就低。所以要提高能量密度,一定要从相同重量的电池里面尽量多地填充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多一定是辅助材料少,铜箔要减少、铝箔要减少;其实最主要的是将电极做厚,电极厚了,集流体和隔膜的用量也就减少了。然而,如何获得既具有良好的电子/离子传输特性,又具有较高活性物质负载量的厚电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锂离子电池电极不能做厚,厚了之后电极表面极化就变大了,电极在厚度方向的利用率就降低,而且会造成充电过程中负极析锂、正极分解等问题。从提高能量密度来讲,希望越厚越好;但是极化理论告诉我们,电极越薄越好,这两者是完全矛盾的。随着能量密度提高,比如一个单体100wh/kg,现在变成300wh/kg,意味着单位重量的材料所承担的电流同步提高,因此对于高能量密度电池,保持功率性能是非常难的,所以高载量的电极设计技术越来越重要。
越靠近隔膜的时候液相电流是越大的,这个电流就是外部电流;沿着极片厚度方向,液相电流慢慢减少,固相电流逐渐增加。所以越靠近隔膜电极孔隙应该越高,越靠近电极的集流体,电极孔隙可以越低。
上一篇:新型高密度可充电锂电池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