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27次 | 2019年05月28日
1个月内7台电动车起火 特斯拉蔚来反复中招 电动车怎么了?
近日,一连串的自燃事故将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特斯拉ModelS就发生了三起自燃事件,蔚来、比亚迪、荣威也都相继“起火”。
网络上的讨论一方面集中在各起自燃事故的原因,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集中在各个车企面对自燃事故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
有的车企如蔚来,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调查、公布结果,诚恳道歉并给出解决方案,但不到一个月再次冒烟。有的车企藏着掖着,调查了一个月也不公布结果,顾左右而言他,观望着等风头过去。
特斯拉却是最坚决的一个,三起事故后至今仍无调查结果,并称电动车的自燃概率仅有燃油车的1/10。
在多方舆论压力下,美国时间5月15日,特斯拉宣布通过OTA升级的方式,更新ModelS、ModelX的充电系统和电池温控系统,但解释此举为“进一步保护电池并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梳理近一个月以来的多起电动车自燃事件,各家车企的应对方式,以及电池安全的突破方向。
1个月内7起电动车自燃事件特斯拉占3起
尽管还未入夏,但最近一个月以来,特斯拉、蔚来、比亚迪、荣威已经相继“走火”,接连发生7起事故,按时间顺序来看:
4月21日上海特斯拉ModelS自燃;
4月22日西安蔚来ES8自燃;
4月23日杭州荣威ei6自燃;
4月24日武汉比亚迪e5自燃;
5月3日美国旧金山特斯拉ModeS自燃;
5月12日香港特斯拉ModelS自燃;
5月16日上海蔚来ES8冒烟。
可以看到,特斯拉是“中招”次数最多的车企,并且三次都是旗下ModelS车型自燃。
1、特斯拉:1个月内起火三台推出软件更新打补丁
据媒体报道,4月21日晚间,一辆特斯拉ModelS在上海的一个地下车库发生自燃,火势凶猛并迅速蔓延,不仅特斯拉被烧得只剩框架,旁边的雷克萨斯、奥迪等私家车也都遭了殃,造成了数百万损失。
不到半个月时间,5月3日美国旧金山,一辆Model3再次在地下车库自燃。
对于两起事故,特斯拉官方均未给出事件调查结果。在社交媒体Twitter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布了特斯拉车辆起火事故的统计数据,并得出结论称电动车的自燃概率仅有燃油车的1/10。
这一言论被普遍认为是转移话题,不正面回应车辆自燃原因。
就在上周日,5月12日香港,又一辆ModelS在商城的停车场中自燃,据媒体报道,这辆车停放半小时后突然冒烟起火,连续爆炸了三次。美国路透社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称特斯拉官方拒绝了置评要求。
各方舆论压力下,特斯拉官方终于坐不住了。
据BBC报道,美国时间5月15日,特斯拉宣布了将通过OTA空中升级的方式,更新ModelS和ModelX的充电系统和电池温控系统,但不会影响特斯拉的最大充电功率和“电池在途预热”功能。
特斯拉对此举解释为“进一步保护电池并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但对三起自燃事故的原因仍闭口不谈。
此前有媒体统计,自2013年以来,特斯拉已经发生了至少14起车辆起火事件,绝大部分均是撞车事故引起的,静置自燃事件确属极少数情况。
2、蔚来、荣威、比亚迪:相继起火处理方式各有不同
虽然从近几年来看,电动车静置自燃的事件确属少数,但近一个月以来却接连发生多起类似事件。
就在上海特斯拉自燃的次日,4月22日,西安一辆蔚来ES8起火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由于是在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发生的自燃,火势很快被工作人员和消防部门扑灭了,无人员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
蔚来官方介入了调查,并在两天后给出了调查结果:车辆底盘曾受撞击,电池短路起火。
蔚来官方解释道,该车在送修前底盘曾遭受过严重的向上撞击,发现电池包左后方有凹坑,同一位置电池包内部也有相应变形。
由于撞击并未刺穿电池底板,因此监测系统并未检测到冷却液泄露,也没有检测到电芯状态异常。在电池包和冷却板大面积变形的情况下,电池内部长时间短路引发了火情。
网络上对蔚来官方的回应仍有质疑,既然电池受过撞击,为何在检修中心没有查出来,检修时难道不检查底盘和电池状况?
对此,蔚来发布了《进一步保障动力电池安全的行动方案》,称从此次事故中吸取了教训,并给出如下解决方案:
(1)强化应急响应机制;
(2)增加检视电池包底板的单独工作项目;
(3)加强换电和一键加电服务时的电池包底板检查;
(4)免费更换具有安全隐患的电池包;
(5)开展消防演练,强化安全意识。
但在昨日,5月16日下午6点,在上海市嘉定区安礼路附近,又一辆蔚来ES8出现冒烟情况,消防部门赶往扑灭。蔚来称已启动调查,事故原因查明后公布。
近一个月,电动车自燃事故确实多发,特斯拉与蔚来只是因为连续多次发生事故而被更重点关注,其他电动品牌也有自燃事故发生。
4月23日,在特斯拉、蔚来接连发生事故后,一辆荣威ei6插混车在杭州路上发生了自燃,整个座舱被完全烧光。
一天以后,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发生自燃。比亚迪官方调查后表示该车动力电池完好,起火原因尚待查明,并附上了动力电池完整的事故车照片。
截止目前,上汽荣威与比亚迪均未给出事件调查结果。
电动车起火背后:4个主要原因和4种应对措施
在多起事故发生后,只有4月22日西安蔚来ES8自燃事件有了官方调查结果,即底盘曾受撞击引起电池短路,其余6起事件均未为有官方调查结果给出。
但据行业专家介绍,电动车电池自燃、爆炸事故80%都是电池热失控引起的。
热失控即是电池温度失去控制,电池单体温度升高时,电池管理系统、温控系统失效,引起整个电池系统温度上升,这又反过来导致电池单体温度进一步升高,连锁反应下电池最终自燃、爆炸。
值得注意,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著名的三星手机爆炸事件,即是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发生了热失控。
而一般来说,有以下4个情况可能引起电池热失控:
(1)碰撞事故。电动车电池起火最常见原因就是碰撞事故,发生车祸时,瞬间的高压使电池破损,冷却液流出,电池温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起火。
(2)电池老化、受损。电池老化后,有许多零部件接触不良,导致系统温控能力下降。部分电池单体出现短路、过热后,系统无法正常处理故障,引起热失控。如果电池曾遭受过撞击、进水、剧烈颠簸等也可能出现类似事故。
(3)不良充电。电动车充电时也常出现事故,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私自接线,充电功率、电压与电池标准不符,电池受损自燃;二是充电的零部件老化、接触不良,充电时瞬间短路产生极大电流和热量;三是多次过度充电后,内部电路受损引起热失控。
(4)高温环境。电动车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行驶时,电池无法正常散热,也可能发生热失控。
另一方面来说,从电池自燃事故的预防、防护角度看,也有4大方向:
(1)机械防护
加固底盘、加固电池护板等,避免撞击、刺破电池。
(2)温控防护
增强温控系统的效能,在电池局部短路、过热时,温控系统迅速响应,避免热失控。
一般来说,液冷系统冷却效率会比风冷系统高数倍,但液冷系统成本更高,并且会增加系统重量,导致电池能量密度降低,不易达到国家的补贴标准,因此许多车企不愿意采用液冷系统。
(3)电池能量密度适当
车辆续航里程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增大电池能量密度,但电池能量密度越大,电池面临的热失控风险越大,自燃、爆炸时的威力也越大。
因此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项指标应当适当,即以当前的温控水平、防护能力来决定能量密度多高,而不是一昧追求高能量密度。
(4)后台监管与预警
电动车电池的工作状态,各项指标数据是很容易获取的(本来温控系统就靠这些数据才能工作)。因此,可以考虑在仪表盘、中控屏上显示异常情况,比如电池正处于过充、过温等状态,并有相应的提醒和预警。
这一举措的难点在于电池的自燃、爆炸通常发生地很快,例如上海特斯拉起火事件,短短几秒钟火势就蔓延到了机舱,如果只是预警而没有逃生机会,意义也不大。如何有效地提前预警,是非常值得突破的方向。
从另一方面来说,有时电池局部出现问题,其实并不会立即引发重大事故。而如果因为电池预警导致驾驶员紧张慌乱,引发了更大的交通事故,则得不偿失。因此加强电动车车主的安全培训、科普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结语:公布起火原因才能消除用户疑虑
回过头来说,电动车起火虽然可怕,但比电动车起火更可怕的,是电动车企的不作为。
正如上海那位遭遇自燃事件的特斯拉车主所言:“对于消费者的生命,可以用百分比去搪塞吗?”
客观地讲,事实确如马斯克展示的数据那样,电动车自燃概率远低于汽油车,但多次安全事故已经发生了,难道不应该查明原因,正面给出解释吗?
得益于电动车的各项优势与国家补贴,如今的电动车市场正在迅猛发展,但若因个别车企傲慢、消极的处理态度,损害了电动车好不容易挣来的名声,则会让整个行业去承担责任,开历史的倒车。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面临各种问题,安全事故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最重要的是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对待问题,积极处理问题,至少以企业的底线来说,是尊重用户。
一旦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行业就失去了所有。
不过,这一情况正有好转的迹象。5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在电动汽车安全领域明确提出了三大要求:
1、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充电连接安全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的征求意见;
2、完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技术审查;
3、开展《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
可以期待,通过政策的引导与强制规定,电动车行业能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上更进一步,进入更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