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从“金主”沦为“累赘”激烈市场竞争下的黯然离场

钜大LARGE  |  点击量:905次  |  2019年06月11日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有力带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攀升,其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也在2016年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彼时,涉足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好景并不长,随着补贴退坡逐步开始实施,动力电池毛利率快速下滑,曾经的“金主”如今却沦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罪魁祸首”。


4月17日,东方精工公告称,因子公司普莱德去年净利润为亏损2.19亿元,因此对普莱德计提38.48亿元商誉减值。受此影响,东方精工2018年归母净利为亏损38.76亿元。东方精工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收66.21亿元,同比增41.3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76亿元,同比大降890.22%。


东方精工巨亏38.76亿元


而在此前双方签订的对赌协议中,2018年普莱德需贡献净利润为4.35亿元。因此东方精工还称,关于普莱德2018年财务数据审计调整事宜及业绩补偿承诺人的业绩补偿事宜,公司与普莱德原股东及其委派的普莱德管理人员沟通,但由于业绩补偿事项与普莱德原股东存在重大利益冲突,目前未能达成共识。


从表面上看,东方精工与另一位“苦主”坚瑞沃能的遭遇有些相似,毕竟两者都是因为动力电池业务的拖累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而与东方精工、坚瑞沃能的“无法割舍”不同,包括科陆电子、*ST集成(即“成飞集成”)等则选择了剥离、打包出售旗下动力电池业务,达到收缩投资、调整产业链战线的目的。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01


剥离、出售动力电池业务增多


4月22日,*ST集成发布公告称,拟将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锂电科技”)、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称“锂电洛阳”)控制权转让,交易的对方为常州金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常州华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出售原因是锂电池行业正处于调整期,公司锂电池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且具不确定性。


而在本次交易前,*ST集成直接持有锂电洛阳63.98%股权,并通过锂电洛阳间接持有锂电科技的30%股权;*ST集成直接持有锂电研究院35%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ST集成拟出售锂电洛阳63.98%的股权,并解除对锂电科技控制权。同时将锂电研究院35%股权增资至锂电科技,购买等价值锂电科技股权。


2011年,*ST集成通过定增增资中航锂电,使得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到2016年,锂电池业务已成为*ST集成的主营业务。得益于锂电池业务的迅速发展,2015年和2016年*ST集成分别完成营收16.2亿元和22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至8811万元和1.38亿元。依靠动力电池业务推动,*ST集成华丽转身。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中航锂电展出的储能电池系统


然而进入到2018年后,*ST集成因为锂电池业务发展不理想而出现亏损。据其发布的年报显示,2017年*ST集成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年报同时提到,锂电池业务毛利率仅0.69%。而2018年实现营收为21.4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5亿元。


而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今年3月*ST集成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而其股票简称由“成飞集成”变更为“*ST集成”。彼时,公司证券部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极推进并完成对锂电池业务的重大资产重组。而时间仅仅过去一个月,重组的公告已经发布。那就是剥离旗下动力电池业务,调整战略。


当然了,*ST集成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年1月份,科陆电子和恒大健康同时公告,科陆电子拟将持有的国内三元电池龙头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58.07%股权以总价人民币10.6亿元,转让给恒大健康的旗下公司恒大新能源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理由同样是动力电池也为已成为公司业绩包袱。


其实从实际情况来看,卡耐新能源资质不差。不仅是国内较早批量生产三元叠片软包动力锂电池企业,而且首批入围国家工信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还是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江铃集团等车企的电池供应商。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软包动力电池行业排名前三。


然而尽管诸多光环缠身,卡耐新能源的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数据显示,卡耐新能源在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约5085.93万元和1.17亿元。而这对于本身就处于大幅亏损的科陆电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科陆电子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降13.36%至37.91亿元,净利润亏损-12.2亿元。


科陆电子希望回归核心主业


科陆电子表示,转让上海卡耐股权是为了聚焦新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等核心主业,收缩投资和产业链战线,回笼资金,降低财务投融资成本,提升公司效益;*ST集成也透露,公司战略已有所调整,希望成为“值得信赖的国际顶级汽车工艺装备及特种零部件合作伙伴”,实现特种和汽车两大领域的并重发展。


除此之外,还包括新海宜(002089)将持有的南京海宜星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的股份进行转让,转让价格为2520万元;五龙电动车(00729.HK)计划出售由其控股的SynergyDragonLimited的75%的股权及中聚电池全部股权;江森自控国际有限公司140亿美元出售旗下生产汽车电池的电力解决方案业务等。


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坡,动力电池领域相关企业,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产能过剩的阴影,净利润亏损情况屡见不鲜。*ST集成、科陆电子净利润出现亏损,与锂电池业务亏损不无关联。而江森自控负责人表示,动力电池根本不能赚钱。因此,剥离并不赚钱的动力电池业务,或许也是自救的开始。


02


未来或更多企业提前离场


众所周知,国内动力电池的市场集中度仍在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56.34GWh,同比增长55.58%。其中,装机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47.20GWh,占整体装机量的83%,较2017年TOP10企业合计占比上升达9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而这其中,头部企业和尾部企业装机量差距巨大。据了解,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企业合计占据66.8%的装机份额,分别为23.53GWh和11.44GWh。而上述被剥离出售的中航锂电以及卡耐新能源,分别排在第九位和第十位,装机量分别为0.72GWh和0.64GWh。虽然增长非常迅速,但体量显得较为单薄。


与此同时,调研显示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65GWh,而有效产能超300GWh,因此最乐观地估计,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30%。然而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来说,其产能仍然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两家企业自2018年起开启产能扩张模式。截至目前两家企业已建成和规划的产能均破100GWh。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攀升


目前情况来看,两家电池企业仍有很大的扩产空间。同时通过扩大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来绑定客户,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来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正反馈循环。而中小电池企业的境遇则刚好相反,由于产能利用率低、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在扩张的道路上显得小心翼翼,未来极有可能在行业发展道路上淘汰出局。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动力电池领域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愈发的剧烈。大批中小型动力电池企业将无法获得车企订单或订单大幅下滑,导致企业营收净利下滑而出现大幅的亏损。那些没有庞大资金支持、没有产业资源链条辅助、没有核心大客户绑定的企业已经很难进入前列梯队。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价格的骤降也让动力电池企业盈利更难。由于补贴退坡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动力电池行业之间持续发酵,导致动力电池单价不断下行,行业阵痛效应仍在持续。即便是龙头企业,其毛利率虽然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也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而对于中小电池企业来说,这种阵痛更加的明显。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出现了逐年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1.28%,较2016年年末减少了12.42个百分点;亿纬锂能2018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3.57%,同比大幅下滑7.73%;国轩高科2018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2.08%,同比大幅下降5.92%。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加速,竞争加剧、补贴退坡将导致电池价格下滑明显,企业毛利润下降。而采购价格、材料成本、设备折旧等也是影响电池企业毛利率的重要因素。从多方反馈信息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毛利率普遍大幅下滑,甚至有的企业动力电池业务平均毛利率不足10%。


今年动力电池仍将面临降价压力


然而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后续仍将面临着巨大的降价压力。随着2019年新的补贴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获得的难度越来越大,车企对动力电池降价的呼声持续走高。《动力电池》杂志了解到,部分车企希望2019年动力电池价格再降20%左右。即磷酸铁锂降至1.1元/Wh,三元降至0.8元/Wh左右。


远东福斯特副总经理杨闯曾表示,“今年动力电池价格还会继续下降,但降的幅度不会再像2017、2018年那么大。车企希望动力电池成本再下降20%,我认为这不现实,动力电池价格降幅应该在10%左右,这是个合理值,下降空间会有限。”但不管最终结果怎样,今年动力电池持续降价已经是大趋势所在。


而事实上,在补贴持续退坡、主机厂压价、毛利率走低等多重压力之下,大批动力电池企业在2018年都遭遇了发展困境,资金短缺、订单下滑、产能利用率低、新产品研发困难等因素迫使部分电池企业转型,将电池的业务重心转向数码、电动工具、叉车以及储能等领域寻求生产,或直接卖掉动力电池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的2019、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想要活下去,拼的是控制成本的能力。如果不能盈利,及时止损则是最好的选择。在此情况之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上市公司为了止损考虑剥离、出售其动力电池业务,从而降低企业损失。毕竟,未来动力电池企业或许仅剩3-5家,可不是谁都有机会。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