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钛酸锂电池的优点呈现

钜大LARGE  |  点击量:712次  |  2019年06月12日  

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火爆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用一句广告语概括,那就是:电池好,车才好!可以说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在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要素中,电池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一块好的电池,既能减轻整车重量,增加续航能力,还能够使车辆的行驶性能、安全性能以及使用便利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新能源汽车怎么选,动力电池是关键。从多年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发展实践中,历经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到现在的铝空气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甚至董明珠跨界造车所使用的钛酸锂,据说钛酸锂电池的优点是充电速度快,只需5分钟即可满,而且充放电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使用寿命可达30年。

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之后,在目前的动力电池系列中,锂电池是现阶段技术较为成熟、性能较为稳定、应用最为广泛的,目前新能源汽车包括美国的特斯拉,都是使用锂电池做动力。其中的三元锂动力电池更是为行业所推崇,据悉在同体积重量下,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更大,能量密度高,相对寿命也更长。并且随着电池组效能的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越做越轻巧,发展前景较为明朗。

不过在电动汽车大行其道的同时,一直默默无闻的、以氢燃料为动力的氢动力新能源汽车闪亮登场。特别是去年2月15日,曾任科技部部长的万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文章,更如一个重磅炸弹,使新能源汽车向何处去的问题引起业界的争鸣,大家或赞同支持或提出反对意见,于是乎,氢燃料电池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

按照万钢的观点,“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为此,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万钢认为燃料电池产业化已经有基础,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一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形成自主特色的电—电混合技术优势,并经历规模示范运行;二是中国氢能来源广泛;三是上汽、潍柴、福田、长城等骨干企业已经启动燃料电池商业化。因此他建议,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开展氢燃料电池的区域商业化示范运营,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型谱电动化、智能化全覆盖。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走的是锂电优先的道路,日本直接发展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过我国并没有忘记氢能源电池的布局。根据我国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2025年、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要分别达到5000辆、5万辆以及100万辆。并且在电动汽车补贴不断退坡的同时,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多家央企在内诸多企业和资本涌入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这片蓝海。今年1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号)》,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予以公告并征求意见。同时在今年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与比亚迪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国家的政策到奖励,都说明了国家对发展锂电池的肯定。但氢能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日本、欧洲、美国等在内的国家现在已经把氢能燃料电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并且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我们国家也没有闲着,国家四部委在2018年2月就已经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等方面,也明确指出燃料电池汽车是重点发展方向。并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已经有41家中国整车企业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及在建的加氢站分别有19座和45座,仅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就超过850亿元。

因此按照专家的观点,笔者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之源,不是谁替代谁的你死我活的绝对的替代,可能是一个两强相存、齐头并进的双轮前进的时代。无论锂电或者氢燃料电池,两者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既有优势又各有缺陷,偏向一方而损毁一方都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一旦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结合,在不同的行业使用不同类型的新能源电池,可以使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布局更加合理完善,锂电及氢燃料汽车的发展才会又稳又快。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