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81次 | 2018年05月28日
中日燃料电池车对比分析 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面临困难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与日本是不同的,日本是汽车强国,中国是汽车发展中的国家,还要“弯道超车”。一些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下面对中日燃料电池汽车不同技术路线的对比分析,且提出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困难,供大家参考。
一、中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的相同点
氢燃料可以是发动机的技术路线的,就也就说,氢做为动力源,也可以是走内燃机燃烧的技术路线。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目前都发展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路线,都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下面介绍燃料电池基本原理:
中日燃料电池汽车不同技术路线的对比分析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其组成与一般电池相同。其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进行反应。原则上只要反应物不断输入,反应产物不断排除,燃料电池就能连续地发电。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中日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电池技术在原理层面是相同的。
二、中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的不同点
日本丰田公司是汽车强国技术路线的典型代表,即高门槛战略。其路径是从燃油车,到普锐斯,到燃料电池。中国汽车行业许多专家,一般也认为是混合动力、插电、燃料电池的发展路径。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的总结,2012年确立了纯电驱动战略,即门槛相战略。也是外行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基本上都采用的战略。中国不是汽车强国,相对日本、美国而言,是要外行一些。
具体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中国采取的是在纯电动基础上,在电-电混合的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即电池能量占比大一些;日本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燃料电池能量占比大一些。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成果有,动力电池规模世界第一,水平也进入世界第一方队,主要是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有明显突破和应用,尤其是纯电动公交车,取得实质性成功;日本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成果有,混动动力乘用车,世界第一。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公交车开始示范推广应用;日本在乘用车有小批量应用。技术层面两者差距不大,也是比较客观的。
丰田的基本做法是,先做混合动力的平台,如丰田的普锐斯,在普锐斯基础上电池加一点点(比如插电式),在普锐斯基础上用燃料电池把发动机换下。国外的大客车是纯燃料电池驱动,轿车是全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搞的很大。
中国的基本做法是,先做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的基础上做插电式和深度混合的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深度混合的基础上再减少电池,再加大难度,在进一步做全功率燃料电池。中国燃料电池大客车是燃料电池跟动力电池的深度混合大客车;中国燃料电池乘用车,是燃料电池做辅助动力的增程式燃料电池轿车。
三、中日燃料汽车技术路线不同的基本原因
①日本是汽车强国,中国是发展中的汽车大国。中国在传统汽车技术的高端上比日本相差较大。这是大家的共识。一般思维,中国要跟在日本后面学,是比较理性的。
②中国已经是汽车大国,必须要成长为汽车强国,是历史的要求。如何超?如何成为汽车强国?如果跟汽车强国的路线是一样,中国汽车地位永远是落后的。
③当前汽车技术面临变革新的新时代,汽车电动化是一个历史性潮流。如何变?没有现成的答案。日本有日本应对路线,中国有中国的应对路线。中国人把“中国应对路线”比如是“弯道超车”。当然能不能“超车成功”,取决中国人自己了。
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面临困难
中日推行各自的燃料汽车技术路线,都面临相同的困难:
①氢气不是自然的存在的能源,而是自然能源的载体,而是转换而来的;
②一些富氢,纯度不高,不再次提纯,否则不能直接给燃料电池用,提纯要再次消耗能量,主要的消耗还是电能;
③氢气必须压缩到容器里。比如35MP、70MP。压缩又要消耗能量,主要还是消耗电能,否则没有比能量一说;
④全世界的燃料电池技术也没有新的突破,相对动力电池而言,更具有前瞻性,成本更高;
⑤动力电池汽车一次性里程,有望与传统汽车比高低。欧阳明高院士说,动力电池完全可以替代汽油机。言下之意,动力电池的汽车完全可以替代汽油机汽车。
⑥动力电池完全替代柴油机可能性不大,燃料电池技术主要是用于商业车,必如说,长途客车。目前开发氢能公交车,理解在技术铺垫。公交车有一定特殊性,纯电动公交车普及开来,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深圳的公交车全部的纯电动的;
⑦燃料电池技术是能源的前沿技术,局限在汽油机汽车里,燃料电池技术与动力电池相比,目前看不由什么强大优势?
⑧燃料电池技术是能源前沿技术与柴油发动机相比,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坦克、飞机、船舶、发电全都由柴油机,所以燃料电池定位在一个通用型的动力机械,可能成本优势更明显,替代这些领域的柴油机,前景广阔;
五、中日燃料电池汽车不同技术路线对比分析的结论:
中国与日本相比,在混合动力乘用车层面,有一定差距,但是燃料电池这一领域里,中国与日本有多大差距,基本上处于各说各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