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但日常使用和存放移动电源的一些错误操作却会使其内部的锂电芯寿命提前终结。本文盘点了危害锂电池使用寿命的几种错误操作,希望能帮助大家最大化的避免锂电芯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延长使用 ...
工业自动化、物流以及智能电网等很多工业领域都要求机械设备和产品具有安全性,经过了功能安全认证。当开发必须符合全世界安全标准的机械设备时,灵活性和逐渐增高的安全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在这些应用中,安全要求 ...
移动电源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但是移动电源行业鱼龙混杂,缺乏国家标准和监管,造成了大量的爆炸、烧毁手机、逼停地铁、在飞机上燃烧等事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安全。相信大家迫切需要真正专业又简单的选择移动 ...
近日,Markus Niederberger教授和他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柔性薄膜电池”的原型,这种电池可以在不中断电源的情况下拉伸、弯曲和扭曲。
据外媒报道,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WMG)研究出新方法,不仅可以回收废旧电池,还将它们重新打造成小型储能系统,为发展中国家或偏远社区供电。
如何用先进有序微结构材料实现新能源器件的高性能化是能源化工领域前沿课题之一。其中,构筑具有高能量密度、大形变稳定供能、高柔性编织、自供能等性能的纤维基超级电容器被寄予厚望,它对促进可穿戴电子产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纤维基材料微结构重复性差、难以调控、成分不均一及规模化制备困难等,造成器件中电荷迁移速度慢、累积总量少、能量密度低等缺点,一直是该领域的瓶颈。
巴斯夫计划携法国公司埃赫曼和苏伊士,与欧盟创建的EIT原材料组织共同出资470万欧元,投入锂电池回收项目。围绕欧洲动力电池产业布局,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布局正在进一步延伸。
据外媒报道,汽车厂商和储能厂商计划采用电动汽车(EV)二次电池在德国构建一个电池储能项目,其装机容量为20MW,但并没透露其储能容量。
近日,工信部对2016年公告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总部位于伦敦的循环能源存储中心(CES)周四表示,考虑到全球消费,预计到2020年,仅中国就将产生约50万吨的电池废料,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每年120万吨。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丰田宣布,将把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保修期从之前的8年(或10万英里)延长至10年(或15万英里),电机、电力电子控制器、逆变器等其他混合动力部件保修期仍保持为8年(或10万英里)。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也保持持续猛增的态势。国际能源署(IEA)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数量超过510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然而,动力电池回收不同于普通物资回收,因其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操作不当会带来污染等问题,需要更严格的标准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纳米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生产锂硫阴极的新方法,这种阴极在200多次的循环中表现出了稳定的性能和高存储容量。该研究机构表示,这代表着“锂硫电池商业化有望。”
近日,行业内讨论多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开始征求意见。《指南》公布后,记者采访了企业相关人士,但却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10月17日,在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办的“智慧车联网+绿电交易、扶贫公益”发布会上,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表示,自当天起,北京地区的电动汽车将首次用上来自西北地区的约7000万千瓦时绿电,这一绿电交易预计将减少标准煤燃烧2.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72万吨。
封面新闻记者9月23日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19 EB-PAC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性能评价赛”(简称“评价赛”)日前在重庆举行。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表示,要强化市场化导向,共同协作推动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明确责任,加快完善落实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统筹谋划,推动车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发展。
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接近25.57Gwh(折合成18.57万吨),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接近45.80Gwh(折合成30.9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