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71次 | 2019年09月19日
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如何才能水乳交融?
同床异梦:车企和电池企业的“后蜜月”生活
国内的车企和电池企业像是刚结婚不久的“小两口”,度过你侬我侬的“蜜月期”,开始直面生活的“柴米油盐”,才发现对方“身上的毛病”。“双方家长”还终日给各自“儿女”出难题,“小两口”没有了浪漫,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冷语相加。
整车企业普遍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高端产能不足,不能满足他们的生产需求,对于车辆的性能提升帮助不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电池企业则认为,国内动力电池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是中国汽车产业“枯木逢春”的关键,车企整体的制造能力偏弱,产品竞争力不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最大“病灶”。
而事实上,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要求的提高和财政补贴的退坡,国内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的矛盾日益凸显,深刻地反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方方面面。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高级顾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对此向电池中国网表示,一方面车企依然按照传统汽车企业的思维惯式来处置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关系,将动力电池企业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来对待,这种落后的产业观念对新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而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也没有足够的硬实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企业依赖于整车企业,发展观念亟待转换。因而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还是“两层皮”,颇有点“同床异梦”的尴尬,急需要深度的产业融合。
水乳交融:产业融合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国际豪车制造商的宝马,已经嗅到了国际汽车市场风向的变化,在电动汽车布局方面频频出手,除了十月下旬在沈阳投产的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上周五宝马又表示,将成立新的电池技术中心,整合自家电池研发专业技术。将在未来四年对这个中心投资2亿欧元。宝马董事长OliverZipse也表示,希望能通过对电池的研发投入,来全面地了解动力电池产业,借此能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积累技术基础,让潜在供应商能够为宝马量身定制电池。
OliverZipse还说道,“宝马能否自行制造电池并不是最主要的,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研发投入来获取有关动力电池方面的知识。”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教授对电池中国网表示,相较于传统汽车,车企并没有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他们急需向“三电”核心技术渗透。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想要真正掌握“三电”核心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宝马就非常清楚目前产业的现状,如果不努力掌握这些技术,那么未来就极有可能被市场边缘化。宝马积极部署动力电池技术,搞电池技术研究,自己做动力电池模组和系统的开发,就是要牢牢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任重道远:产业融合还需努力
目前,国内车企和电池企业“小两口”过日子的发展现状,显然无法满足汽车产业未来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技术的互相渗透还需要时间,而想要实现产业融合,国内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用上汽-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车辆电源系统资深高级工程师董敏学向电池中国网表示,电池企业不能单纯只立足于电芯,还要涉及控制策略;而车企也要不断对动力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不单是电动的,还要涉及混合动力,甚至是燃油机。这需要二者去沟通协调,不去沟通协调是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的,这其实就是产业融合的过程。
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懂电池技术,而电池企业同样也不懂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目前车企和电池企业间普遍存在的现状。有车企负责人向电池中国网表示,按照传统的供应习惯,车企最理想的采购方案是采购电池系统,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整套的动力解决方案。而对于电池企业来说,则只能按照车企的要求定制电芯,对于PACK的深度开发则依然以车企为主导。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先行创新的佼佼者,如:普莱德、华霆动力就是较早捕捉到市场先机的探路者,作为第三方介入到整车动力方案中,用专业的整套系统解决方案,为自己赢得了国内市场的一席之地。而力神电池、欣旺达、鹏辉能源、捷威动力等则是电池企业为车企解决整车动力方案的代表,通过成熟的动力系统配套,稳定的货源供给,得到了车企的认可。猛狮科技、桑德集团、银隆新能源则在造车的路上先行一步,通过前瞻性的新能源汽车布局,不仅带动了自己的产品销量,还摸索出了成熟的动力控制技术,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但大多数车企和电池企业还处在一个博弈的状态。面对日益降低的利润,面对陌生的技术领域,车企和电池企业谁都不想让雷炸在自己手里。即使是迫于市场压力,电池企业选择PACK的开发,但由于成本、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产品也是差强人意。车企和电池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应该要向宝马学习,各自踏出一步,而不是惧怕成本龟缩不前。要知道现在畏惧的东西,正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最具有价值的核心技术。
而对于车企和电池企业而言,不能再用老的眼光去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不能用以往的发展模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搬硬套。在产业融合的道路上,首先需要转变发展观念,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如何在未来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