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884次 | 2018年05月31日
杉杉为啥钟爱锂电产业?
杉杉,昔日的中国头号西装品牌,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前三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并已进入奔驰、宝马、苹果等全球知名品牌的上游产业链。其锂电产业的收入从2002年的近50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17亿元,利润从2002年的500万上涨至2012年的近9700万元,对上市公司利润贡献率达61%,已成为杉杉第一主业。
投资遵从“三流”原则
从时尚消费品跨界到高新科技产业之初,杉杉并不被人看好。钱投向哪里、技术哪儿来、如何保持产业可持续性,都是业界的质疑。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总结,民企转型高科技主要靠“三流”,即产业方向入主流,技术路径看潮流,发展模式避寒流。
入主流,进入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具有大规模市场潜力的产业,企业才有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在于技术门槛,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径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引领产业发展的潮流。避寒流,民企最好从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基础性材料入手,投资小,见效快,抗风险,事半功倍。
杉杉的转型就遵从这“三流”原则。1999年,杉杉盯上了原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正在研发的中间相炭微球。在上世纪90年代末,镍氢电池仍占据中国充电电池市场的主流。这种俗称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新材料,只有日本能够成规模生产,但其作为通讯电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基础材料,发展趋势已不容小觑。
郑永刚迅速找到鞍山热能院,承诺对方技术入股,双方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1月,项目正式投产,终结了日本企业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大大降低了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成本。
科技研发“借鸡生蛋”
“锂电池是由负极、正极、电解液和铝壳组成,我们的每一个负极材料的客户,同时都又是正极、电解液和铝壳的需求者。那么,杉杉为什么不搭建一条锂电池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郑永刚嗅到了商机,更发现了实现商机的研发资源。
民营企业资本小,技术积累少,很难独自完成基础创新。杉杉便主动去科研院所“淘宝”,“借鸡生蛋”成了郑永刚将杉杉锂电池业务由小壮大、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捷径。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攻正极材料;并购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中科英华,“顺手”拥有了位于惠州的联合铜箔公司,以提供锂电池铜箔材料。这些合作,不仅为杉杉提供了技术,更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自1999年杉杉上马锂电池材料,投资回报直到第四年才开始显现。虽然前景相当乐观,但起步阶段的资产回报率增速缓慢。投入巨资转型的郑永刚曾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坚持是一种品质,我们也是坚持了10年的投入才换来今天的收获。”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新能源汽车也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郑永刚又在抢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机遇。杉杉在锂电池产业的路还有很远。
上一篇:锂电池是否能取代铅酸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