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234次 | 2020年02月14日
沃特玛破产清算 动力电池行业进入新拐点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玛”)这家曾经的动力电池巨头,或许再也看不到下一个春天了。
前不久,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选任管理人公告》,标志着沃特玛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当晚,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发布公告,确认了上述信息。
其实,近来倒下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沃特玛不是第一家,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洗牌,加之车市下滑的背景,导致此次洗牌效应更为明显。”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些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当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电池巨头岌岌可危
业内注意到,过去一年里,沃特玛已经经过了工人放假、停工等等的波折。
坚瑞沃能的公告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19年11月7日裁定受理沃特玛破产清算案。
据介绍,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目前尚在经营,现有员工800余人,对外负债约197亿元,其中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余元。公司现有资产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的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以及对外股权投资、车辆、存货、机器设备、应收账款等。
坚瑞沃能表示,若人民法院裁定沃特玛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会对公司目前所面临债务危机的化解产生积极影响。截至目前,公司及管理人尚未收到深圳中院的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管理人后续将根据该事项的相关法律文书及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30日,注册资本金13.4亿元,惟一股东为上市公司陕西坚瑞沃能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有形动产租赁;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经营进出口业务;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锂电池的产销。
公开资料显示,沃特玛曾是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电池销售收入及销售量上一度排名前三,然而,因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企业发展上已错判局势致经营不善,2018年,因订单不足,沃特玛曾安排全体职工休假六个月。
2016年2月,坚瑞沃能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以52亿元收购沃特玛,坚瑞沃能也成为沃特玛惟一的股东。不过,随后的几年中,沃特玛经历了停产、停工、销量下跌、资金链断裂等,在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早已看不到它的身影。坚瑞沃能的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为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年下跌,前三季度亏损26亿元。此外,公司非独立董事李瑶也在该报告期内提交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公司全资子公司沃特玛法定代表人、沃特玛董事长职务。公告称,这是为了配合、协助公司妥善解决债务危机,保护上市公司利益。
公告显示,受沃特玛影响,坚瑞沃能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下降87.86%,归母净利润为减少26.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减少24.8亿元。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告诉记者,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有所不同。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意味着沃特玛将告别动力电池行业。对于坚瑞沃能,则意味着剥离了一个“包袱”,这或许就是坚瑞沃能所称的“积极影响”的含义。
沃特玛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曾经位居中国动力电池前三强。2015年,沃特玛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26.6%。沃特玛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坚瑞沃能带来高达1681倍的净利增长。
有分析认为,沃特玛的危机,除了市场大环境,还折射出其不重视核心技术,只想通过产业联盟赢得一时订单的做法有直接关系。其缺乏技术根基、短视的市场策略,一旦遇到市场风吹草动就束手无策,从沃特玛到环宇赛尔、国能等电池企业的倒下,在这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行业洗牌分化明显
“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热度正随着车市的低迷开始降温、扩产日趋理性,市场新一轮深度洗牌开启。”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震荡洗牌,全行业的产业链日渐完善,众多供应链环节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定位高能量密度、高性能动力电池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行业投资热度正随着车市的低迷开始降温、扩产日趋理性,市场新一轮深度洗牌开启。”于清教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留存的生产企业大约有80家,其中能真正实现装机量的仅一半左右,并且前10家企业占据着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近一年多来,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加剧,分化明显。多家企业或出现资金问题,或悄然倒下,从此成为“白云千载空悠悠”。
2019年11月7日起,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四家上游企业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杭可科技、新宙邦陆续发布关于应收账款风险的提示性公告,提示针对比克电池应收账款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2019年11月12日,比克电池发布官方声明称,未能如约付清供应商货款主要是因为公司目前面临着一定的现金流压力,其中主要受两家整车企业未付货款影响,并因此波及上游厂商。比克债权已得到充分保障,将积极推动整车厂商回款。此外积极制定付款解决方案,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未受影响。除此之外的几家客户订单都在正常进行,江铃、东风日产、零跑、中兴汽车等目前都在陆续装车。
时至今日,新太行、百顺松涛、恒动新能源、航天电源、环宇赛尔新能源、剑兴锂电池、威能等50余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基本杳无声息了。
与此同时,相关企业也受到波及。如电池上游的电解液生产商新宙邦也因深圳中韬电池破产而对坏账进行全额核销。先导智能在其2018年年报中称,因波士顿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没有可执行财产,公司不得不对其75.61万元应收账款进行核销。
记者了解到,2016年进入工信部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约为200余家,2017年降为90余家。业界当时有专家预判,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将只剩余20余家,九成以上的动力电池企业将被淘汰。
“受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连续四个月下滑,对电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行业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
其实,随着2019年6月补贴的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急转直下,电池行业也进入冬眠期。数据显示,2019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10.1%,且近4个月连续出现下滑。
为了活下来,国内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重新回归3C电池领域或转向储能行业,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或收缩投资,或重返主业。
同时,国际动力电池市场也不乐观。在国际市场,博世此前也宣布不再自行生产动力电池单元,日本索尼则出售了锂电池业务。
比亚迪锂电池事业群深圳研发中心副总监江文锋认为,新能源汽车低补贴强度,对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生存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锂电池的性能已经能够支撑各种动力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各种应用全面开花,竞争进入白热化。同时,动力电池完整的研发生产产业链长,涉及多学科交叉,未来动力电池的竞争是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
■电池企业如何过冬
“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北京大学教授其鲁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必须加快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个个倒下的电池企业,令行业不寒而栗。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4.5%、79.7%和88.2%。其中,2019年前10个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22.81Gwh、比亚迪9.19Gwh、合肥国轩2.44Gwh。同年10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2.08Gwh、比亚迪0.47Gwh、力神0.29Gwh。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2019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也出现下滑,为13.62亿元,同比下降7.2%。宁德时代财报中表示,这是因为部分产品售价下降,毛利率有所降低,再加上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增长、管理费用增加,费用占收入比例有所上升所致。
“未来新能源汽车是主流,电动化是必然趋势,但不是只有电动化代表新能源,未来5到10年,可能是多元供给的能源结构,燃料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将是完整的新能源的组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如是说。
回望2019年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有企业选择退出,另外一部分仍选择继续坚守。有专家表示,对于坚守的企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剩者”即“胜者”,成功挺过新能源汽车发展过渡调整期的企业,将有望分享市场大发展带来的红利。
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至2020年是动力电池企业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车市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不仅有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还将面临外资大举进入的挑战,这愈加考验动力电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场应变的能力。从长远来看,提升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企业而言,聚焦核心技术,打造创新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引领市场,不断壮大成长。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做大做强。”王敬忠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