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硅片尺寸之争将更剑拔弩张,TCL中环加码应对隆基

钜大LARGE  |  点击量:965次  |  2020年08月31日  

硅片尺寸之争或将更为剑拔弩张。


此前,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环集团”)其子公司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中环股份)通告称,“通过竞价,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CL科技”)成为中环集团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至此,近两个月的竞购终于画上句号。


市场人士认为,TCL科技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后,将获得光伏单晶硅片龙头资产中环股份;中环集团旗下的中环股份可借TCL科技产业做大做强光伏、硅片产业,增添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新活力,尤其是中环210mm硅片与隆基182mm硅片之间的硅片尺寸之争或将更为激烈。


硅片尺寸之争或将升级


纵观2020年硅片市场,充满“火药味”。


今年以来,有关210硅片的捷报接踵而来,二月二十七日,天合光能举办新品全球线上公布会,推出至尊系列210超高功率全新500W+组件;三月十八日,东方日升公布500W+210mm组件技术白皮书;四月,通威、爱旭加快210mm电池产量规划。而为了对抗210阵营的“进攻”,隆基、晶科、晶澳、潞安太阳能等七家光伏公司六月份联合倡议,将硅片尺寸统一为182mm,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


如今,单晶硅片环节已形成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两家垄断的格局。以去年单晶硅片产量为例,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分别达45GW、30GW。目前,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将继续,两家龙头公司正面对抗或将一触即发。


一位不愿具名证券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硅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本原料,90%以上的半导体芯片采用硅片作为基础材料制作而成。关于中环股份来讲,其发端于半导体行业,此次“易主”,将大幅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大尺寸硅片产业将迎来新的想象空间。“在210阵营的‘强攻’下,隆基股份的全球单晶硅之王宝座或将不稳。”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此次中环集团混改后,TCL科技与中环股份在工艺流程、管理效率、海外市场、资金四方面有望全方位协同,TCL科技有望把高技术、重资产、长周期领域积累的科技产业发展相关经验传递给中环集团。尤其是中环股份海外市场与隆基股份相比处于劣势,引入出海相关经验丰富的TCL科技,有助于加速中环股份海外市场扩张。


通过“混改”扭转竞争态势


TCL科技执行董事廖骞在官宣“牵手”后公开评价,“中环集团在产品技术方面有非常好的储备和前沿积累,也做了敏锐的前瞻性布局,假如摆脱现有机制和资源的束缚,中环集团定能在半导体硅片和光伏硅片两个领域达到更高的成就。”


记者了解到,中环集团是天津国资委旗下的大型电子信息公司集团,其参股投资的公司有250余家,本次混改涉及的重要标的是中环股份与天津普林两家上市公司。中环股份前身为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是我国最早从事单晶硅研究的公司之一,截至2019年底,中环股份光伏单晶硅片产量达到30吉瓦,今年有望提升至55吉瓦。


然而,在与隆基的硅片市场竞争中,中环一直处于略占下风的态势。此次,“混改”引入TCL科技,外界认为,将有利于帮助中环扭转此前的不利局面。


近年来,在降成本的驱动下,太阳能级硅片向着尺寸大型化演进。去年,中环股份公布了具有行业颠覆性影响的12英寸超大光伏210硅片和系列标准。如今,中环股份的12英寸硅片已通过多家客户认证,进入了增量阶段。


中环股份近日公布的半导体硅片生产情况显示,12英寸硅片天津产线在完成前期的技术研发和认证的同时,已实现2万片/月量产,宜兴全自动生产线在2020年八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量5万-10万片/月,预计2021年实现12英寸硅片产量15万片/月。


正是看好中环股份在硅片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商业理念,通威股份、正泰电器等光伏资本玩家也曾参与混改竞购。多位证券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TCL科技、中环股份均是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新增竞争力的公司,两家联合之后,中环股份在大尺寸硅片业务领域的布局会进一步加强。


中环股份对外称,全球首家DW智慧化切片厂的梦想成为现实,12英寸光伏硅片已融入工业4.0智能制造,210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半导体硅片将成重要发力点


中环股份对210mm硅片前景充满自信,“从整体市场来看,目前光伏行业中产量结构较为复杂,旧产量及改造产量占比较大,以210为代表的优势产量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环股份董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在拓展太阳能级硅片的同时,处于产业协同的考虑,TCL科技或将推动中环股份在半导体级硅片上投入更多资源。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五年,全球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需求将持续上升,到2025年,12英寸需求量将上升为接近800万片/月。与大硅片市场需求高速上升相对应的是,我国12寸硅片长期重要依赖进口,具备大尺寸硅片生产量力的公司寥寥无几。


“而且,硅片生产线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且收回投资成本时间较长,投资回收期约为6-7年。因此,传统硅片制造大厂缺乏新建产量的动力,未来大硅片产量不具备快速提升的基础,在预期需求快速上升的同时,大尺寸硅片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孙远峰判断,未来十年在摩尔定律的推进下,半导体技术将持续革新,使得半导体硅片具备较高产品创新和升级空间。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