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821次 | 2021年05月13日
蔚来拟推固态电池包 这些上市公司也已率先卡位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宋子乔)讯,据媒体报道,蔚来将在一月9号的NIODay(年度公布会)上公布150度(kWh)电池包,该电池包不再采用行业主流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而是固态电池技术,最早明年上车。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150度固态电池的一个潜在合作方是江苏昆山的清陶能源,这一信息得到清陶能源内部人士确认。
此前2019年八月,台厂辉能与蔚来签订合作备忘录,为其定制生产“MAB”固态电池包。辉能是固态电池龙头供应商,该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100%硅氧体系,2024年实现锂金属负极体系的全固态电池量产。
清陶能源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2018年十一月,清陶能源建成的全国首条固态锂离子电池产线正式投产,产量规模为0.1GWh,总投资1亿元,已经量产出第一批固态电池产品,目前可日产1万颗电芯,产品重要应用于特种电源、高端数码等领域;2019年七月,公司年产10GWh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在江西省宜春市签约。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将建设年产1GWh的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项目二期产量为9GWh。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我国固态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清陶能源申报的专利已近100项,开发的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达到430Wh/kg,量产阶段可达到300Wh/g以上。
去年十月,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在的公开演讲中提到,该公司的固态电池技术以氧化物技术路线为主,已经与北汽和合众汽车等进行装车测试合作,单体电池能量密度可以做到300Wh/kg(瓦时每公斤),而2021年装车的产品有望达到350Wh/kg,“现在已经开始做A样的阶段”。
超越液态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车的下一个技术制高点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是被广泛认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其目标是解决新能源车对安全性与长续航的需求。
部分关键材料技术突破和降低成本是大规模推广的核心难点。根据调研了解,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综合成本是现有锂离子电池的2到3倍。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电池成本价格也将不断下降,结合SNEResearch对固态电池成本价格的相关预测以及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固态电池出货量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或将达到200亿元,较2020年实现百倍上升。
固态电池正逐渐被业界重视
过去十年内,固态电池领域专利数量上升超过10倍,固态电池正逐渐受到业界重视。尤其是整车公司,开始通过内部研发、投资入股初创公司或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布局整合。
国外,丰田、大众、宝马分别提出了2022年、2025年以及2026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的目标。
国内传统整车厂中,北汽集团于2019年投资了清陶能源,计划2025年前上市的新车搭载400Wh/kg的固态电池;长城汽车计划在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比亚迪于2018年开始推进固态电池项目商用,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步研发重点;北汽蓝谷近期在互动易中表示,其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正在开展整车相关试验。
新造车公司中,哪吒汽车也在此前宣布了与清陶能源的合作计划,天际汽车则与辉能达成了合作,共同研发动力锂离子电池。
非车企的相关公司梳理如下:
江苏国信曾参股清陶能源;
南都电源与辉能签署了固态锂电生产技术授权协议,未来公司锂电厂的规划会考虑新技术的应用;
国轩高科与QS属同一控股股东,预计2022年开始生产高安全固态电池,2025年后生产出能量密度超过800Wh/L、超过400Wh/kg、循环800次的全固态电池;
当升科技2019年底曾表示,公司固态锂电材料已对国内外多个客户送样,产品性能获得广泛认可,目前正根据客户反馈和需求进行后续研究开发。
杉杉股份2018年曾表示,公司将从全固态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开始研发,逐步对全固态电池材料进行全面布局;
赣锋锂业自2017年开始筹备建设第一代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2019年三月,其2亿瓦时固态电池产线建设项目举办开工仪式;
珈伟新能生产的类固态电池的工艺体系可以应用于手机,其能量密度较相同材料相同质量的液态电池更高。公司表示,已将固态锂离子电池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并投资6.6亿元建设快充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生产线;
世茂股份于2020年和Karma汽车完成了合作签约仪式,为Karma电动汽车供应动力锂离子电池(含固态电池);
未上市公司中,卫蓝新能源于2020年公布了建成年产0.1GWh固态电池生产线的计划。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并掌握了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多项关键性技术,包括金属锂表面处理、原位形成SEI膜技术、固态电解质、锂离子快导体制备技术以及高电压电池集成技术、陶瓷膜优化技术和集流体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