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金沙江资本“缺钱”, 日产放弃向其出售旗下动力电池公司

钜大LARGE  |  点击量:1621次  |  2018年07月16日  

拖了将近一年,曾经排名全球第二的日本动力厂商AESC卖身中国案,最终还是告吹了。

一周之前,日产正式公告,因为来自中国的购买方金沙江资本“缺钱”,日产将放弃向其出售旗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AESC。此前该交易已经多次延期。

这一交并购案曾被认为是“引入国外先进动力电池企业”的典型代表,也创造了并购海外动力电池企业的交易额记录,但为何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同样叫做金沙江,金沙江资本却在投资成绩上远远不如金沙江创投耀眼。

一、曾经的动力电池最大并购案

时间回到2017年8月8日,日产发布公告,将向来自中国的金沙江资本出售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AESC。

AESC由日产与日本电气公司(NEC)合资组建,强于动力电池锰酸锂技术路线。日产那款风靡全球的纯电动车聆风,即是由AESC配套提供电池。在早些时候的纯电动车市场上,聆风几乎是特斯拉唯一的对手(销量上),得益于此,AESC的动力电池销量,在2014年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为特斯拉配套动力电池的松下。

但随着三星、LG在动力电池上的攻城拔寨,以及中国以比亚迪为首的动力电池生产者的崛起,AESC的地位却开始不断滑落——虽然其动力电池总销量在不断上升,但囿于车企子公司的身份,不能像三星或者LG那样四处开拓客户。

与此同时,雷诺日产联盟的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却开始嫌弃AESC“不争气”。一方面,是AESC走的锰酸锂动力电池路线,在能量密度上最为弱势,早年的聆风一直是续航不足300公里的短腿儿;另一方面,虽然AESC也研发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体系NCM622动力电池,则是AESC由于规模上不去,生产成本也很难下得来。2015-2106年,AESC都是亏损状态。

一直试图通过降成本提升雷诺-日产联盟竞争力的戈恩做主,明确引入技术更成熟、电池售价更有竞争力的LG作为其未来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2016年,日产首次明确表示了希望将AESC拆分出售的打算。

2017年,中国的金沙江资本找上门,表达了收购意愿。据彭博的报道,当时双方约定的收购价格是10亿美元。这是中国资本首次并购日系动力电池厂商的尝试,也是当年对海外动力电池企业金额最大的并购案。分析一度认为,借助中国巨大的新能源车市场,AESC将在中国迎来新生。

而对日产来说,这一交易不仅算是把AESC卖了个好价钱,更重要的是,作为交易条件,被金沙江资本收购的AESC将为聆风乃至日产的其他纯电动车型提供国产动力电池,帮助后者纯电动车国产化提升在中国这一最大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力。

而来自西方的神秘买家——金沙江资本,当时媒体报道为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创投”,但实则是与后者独立的机构。虽然金沙江资本在官网上称,与金沙江创投在投资布局上是互补的关系,而金沙江创投的头牌朱啸虎,确实也是由金沙江资本的掌门人伍伸俊带入投资行业。

与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创投”一样,金沙江资本并不打算独自承担这一并购的所有风险。而是找了一帮试图在动力电池大潮中分一杯羹的A股上市公司,共同出资筹建一个融资目标为10亿美金的并购基金,完成对AESC既有资产的收购。同时,还计划再投资125亿在镇江建设总产能达到20Gwh的AESC中国工厂,生产三元锂电池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整理,主营业务为纺织的尤夫股份,做车用铅酸电池出身的骆驼股份,坐汽车零部件的宁波华翔分别拟出资不超过1亿美金。从事石油及石油化工贸易的海峡石油化工则准备出资8.7亿人民币及1亿美元,主营工业园开发、市政建设的大港股份,则承诺出资15.3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上市公司家底都不怎么厚实,当时市值均不超过150亿元,其中最富的宁波华翔2016年归母净利为7.1亿元,大港股份和海峡石油化工则在2017年上半年略有亏损。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要出资参与,还必须额外动用融资手段。

而这次收购的直接发起人金沙江资本,总计划投资则只有6亿元。业内人士调侃,这是一次投资机构主导的“四两拨千斤”——金沙江察觉到日产急于脱手AESC的心理,以中国市场的前景和收购承诺获得日产的许可,又用AESC曾经的地位和在研技术游说一帮希望站上新能源车风口的国内公司,撬动两头。手段不可谓不灵活。

二、收购为何失败?不只是“缺钱”

如今,随着日产一纸公告发出,金沙江的“四两”显然没能将千斤拨动。用6亿元撬动纸面金额近200亿人民币的投资(10亿美金+125亿人民币),这个杠杆倍数显然是有点高了。

最后,“没钱”成为了这一动力电池巨型跨国并购案失败的直接原因。金沙江拉入伙的资本方,因为各种原因相继退出,并没有掏出承诺的巨资。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一家,大港股份。为了抓住这波入局动力电池发财的机会,大港股份的控股股东瀚瑞控股曾试图转让12.5%股份,也因收购终止而叫停。这波失败之后,大港股份的股价已经从8.2元直落至5.3元,中间经历三个跌停。

而车东西与行业人士交流发现,这次收购失败的直接理由——“没钱”——本身也是一系列因素导致的结果。

首先,宁德时代自2017年越来越响的声势,以及在2018年上市后受资本追捧的情形,让动力电池行业的头部效应显现,明显打击了资本方对AESC的投资信心。

虽然在中国收购方的公告中,AESC拥有能量密度达到230wh/kg的NCM622三元锂电池技术,但当其中国工厂建成乃至投产之时,已是2019年乃至2020年。届时,国内电池厂商更先进的NCM811三元锂电池都可能投放市场,AESC入华的市场前景仍然存疑。

其次,要将AESC的技术引入中国,本身也有不少困难。如何安置AESC以日本人为主的人才队伍,中日团队之间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开展业务等等,都是跨国并购要面临的典型难题。

再次,国家对资金出海的监管收紧,于此事或也存在一定关系,一位证券业人士向车东西表示。当下正是国家紧盯外汇储备的紧要关头,监管层对跨国并购会更加谨慎。如果花费重金买来一家前景不明,最终可能会在竞争中落败的“落后资产”,那么监管层对此收购的审批将较难通过。

最后,则是金沙江本身的资源调度能力以及在这一并购联盟中的协调能力,似乎没能说服诸位参与者。

从各方的出资额可以看到,作为并购发起人的金沙江资本,在收购中投入的资金反而是最少的,其他并购参与方承诺的投入资金则高度一致,均势则意味着群龙无首。

同时,作为一家投资机构,金沙江资本本身难以提供财务之外的战略资源,导致只能撬动一帮同样弱势的小体量公司,弱弱联合并未

总之,曾经试图参与这起并购的资方在推进中都逐渐认识到种种困难,先后退出。唯一留下来的大港股份,则在股价上遭受了“冲动的惩罚”。

对于金沙江资本来说,收购AESC的失败,则意味着金沙江资本丢掉了其新能源车产业布局中最核心、最能够打造创投品牌的项目。

事实上,金沙江资本从2012年便开始加码新能源车,通过投资方式攒起一个局。

三、布局新能源车7年却多次错失头部项目

2012年,还没与金沙江创投完全分家的金沙江资本便投资了轮毂电机公司普罗天恩,如今的金沙江资本掌门人伍伸俊主导,大力开拓对新能源车领域的投资。

随后,金沙江资本主导对动力电池厂商波士顿电池1.3亿美元的投资,把这家美国企业成功变成了一家立足于中国的公司。在接受这笔投资后,波士顿电池的总部从波士顿搬到了北京,同时在江苏溧阳以及北京设立工厂,三元锂电池的年产能达到1Gwh。在宁德时代等尚未成长起来之时,波士顿电池的出货量还一度排到过全国前十,但随着各路群雄的崛起,波士顿动力电池早已被甩出人们的视野。在动力电池的另一个技术方向,金沙江资本则投资了台湾立凯电能,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提供商。同样在动力电池领域,金沙江资本还投资了下一代固态电池初创公司SEEO。但是这两者的体量都不大,也是在产业链中无足轻重的角色。

并购AESC是金沙江资本操作的最具吸引力的明星项目,然而由于自身及外部种种限制,可能让其一战成名的机会不再。

并购AESC没了声响之后,金沙江资本今年2月又玩了个看上去大得多的局:与土耳其最大的钴矿公司Zorlu签约,至2023年,双方在土耳其共同进行总额达45亿美元的投资,新建专供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基地。按照协议,双方各自出资50%,完全建成后将为50万辆电动车提供电池。按照50%出资计算,金沙江资本未来将掏出22.5亿美元——而在金沙江资本脱胎的金沙江创投,从2005年创立至今,也一共才募资15亿美金。金沙江资本本身,显然不太可能掏得出这么钱,收购AESC的四两拨千斤手法会不会再度上演,还不得而知。

除了投资动力电池制造商,金沙江资本还投资下游的新能源车制造商。2016年,金沙江资本先后投资艾康尼克与国能新能源两家新造车势力。在对国能的投资中,金沙江资本是42亿元中的领投方。今年3月,金沙江资本又宣布,对国能加码5亿美金投资。另外,金沙江资本也曾参与竞购菲斯克(Fisker),不过最终被万向集团拿下。

金沙江资本的手也伸到了产业链最上游。与土耳其Zorlu合作动力电池工厂时,金沙江资本还准备在后者的镍钴工厂参股50%。在2017年,金沙江资本还试图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三大锂矿巨头之一智利SQM两成股权。不过最终SQM被天齐锂业拿下。

结语:金沙江资本的新能源车梦还能行吗?

在新能源车领域,金沙江资本在试图构建一个涵盖产业上下游的布局,打通产业链,颇有一番抱负。

但从结果来看,金沙江资本投中的项目,在如今的产业竞争中大多都是二线乃至三线开外的玩家,并没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存在。反倒是金沙江资本相中的头部项目如SQM与AESC,均未能拿下。结合伍伸俊此前大力投资光伏的经历来看,在新能源的浪潮中摸爬滚打两个风口,他最终还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当下,新能源车领域投资的资本越来越集中,资金量越来越大,战略性越来越强。战略投资方纷纷圈定头部项目。作为一家投资机构,留给金沙江资本表现的机会不多了。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