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03次 | 2021年09月17日
锂离子电池业界的垂直整合效应
众所皆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是极具诱人的蛋糕,在刚开始之初,每个公司都是磨刀霍霍无不希望能在这战场上逐鹿中原,希望能够在初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无不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有关投入的公司出台了许多诱人的政策。但,这蛋糕如何切,就是门学问了。许多老板看到动力锂离子电池营业额与利润不错,纷纷投入项目开始大干一场。没多长时间发现原物料毛利更高,心里盘算如此一来可以降成本,同时肥水不落外人田,找了一帮技术就开始投入原物料的生产。若是老板再有钱些,新能源汽车的车厂一个个也都设起来,一时大家雄心壮志,好不得意。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烧钱的速度就不是心里所预期,而当大环境一个风吹草动,政府支持没到位,立马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哪里能再生点资金出来应急,好不辛苦!
其实整个产业链在其分工的过程当中,无非就代表一个风险的分散。我们以产业链中的电池厂来说,许多有电池厂投资方在看到材料的毛利率有30%-40%时,就开始贸贸然的开始砸钱设材料厂。但殊不知几大问题是当初没想清楚的:
实质整体仍是亏损:没错材料的毛利率是有30-40%,但是否有考虑过材料厂要达到多少的生产规模才能营利呢?一个年产一亿安时的电池厂折下来是能够勉强让附属材料厂勉强能够打平营利,但这个基础是这个电池厂得要能够每个月都满产啊!有投资方会说,我虽然材料没赚到钱,但是我能够从电池上节省成本啊!但若以正极材料来说,约莫占电池成本的20%-30%左右,就算整个材料不赚钱,成本节省的极限就是12%,这个省下的钱是否能填补设材料厂的亏损,所有的老板的算盘得好好的算笔帐了。
实际产品无法进步:一个设有材料厂的电池厂家,许多材料供货商来拜访时,有可能会把自己最好的家底供应给客户使用吗?我想供货商大多的心态还是保留许多才是。但很大一部分电池的进步,都是来自于材料的提升,除非确定找到一个无可比拟的技术团队,一般来说电池厂所投资的材料厂,技术水平就是这样了,要能够有再进一步的提升,不是易事,回过头来考虑,能期待有好的电池出台吗?
上游材料没有出口:很多有材料厂的电池厂老板的盘算,我材料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属于上品也可以往外卖。但试想你这些同行会买你原物料的可能性有多高?若是材料真的很好,再市场好的时候大家在抢料的时候,事先满足你的生产需求还是我的生产需求?这样一盘算就了解同行测不测试你的材料了。同理可证,若是开了车厂的,其他车厂会选择这个的供货商吗?我看也难!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承受更大市场风险:市场好的时候,电池厂挣钱而材料厂小赚小赔,这是老板一般可以接受的,但万一景气开始变差,电池厂运转困难,附属材料厂则就十分难过了,原本只要承担投入电池厂的亏损,现在连材料厂的亏损都要一同承担,这样的压力可是不小。
是不是垂直整合的模式就意味着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商业模式呢?就观察来看还是有的,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几种:
有独门的技术:若在往上的产业链当中,有独到或者是有专利的技术是其他人无可取代,使得这个产品做出来有着独到的竞争特性,是可以考虑做垂直性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