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470次 | 2022年01月17日
汽车产销量"入冬" 动力锂电池行业或面对洗牌危机
"整个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面对着极其艰难和严峻的挑战,最近几个月的车市发展中,面对着巨大压力。压力在哪儿呢?就是整个汽车产销量目前进入了严峻的负上升周期。"近日,在相关活动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十月,我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售1812万辆,同比下降2.1%。截至今年十月,乘用车市场已经持续第5个月出现销量负上升,且降幅一度刷新历史纪录。
在汽车产销量出现负上升的大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上升迅速。今年1~十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累计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56.9%和62.3%。有专家表示,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上百万辆几成定局。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依赖于补贴政策的支撑。2018年以来,随着补贴新政实行,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后补贴时代",双积分政策接棒,而资本寒冬也正蔓延至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产业链公司面对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空前压力,包括汽车动力锂电池等在内的全产业深度洗牌已开启。
欣旺达集团副总裁兼动力锂电池板块总裁梁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要求降价的"双重夹击"下,动力锂电池公司假如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只有出局,必须要练好"内功",推动产品技术升级,才能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汽车消费进入负上升周期
"汽车是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龙头产业,也是唯一没被满足的高端消费品。"崔东树表示,汽车消费目前处于极其严峻的上升压力之中。据其介绍,从今年五月份开始,汽车消费已经进入了负上升周期。
据乘联会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全年汽车批发销量约2820万辆,同比下降2%;乘用车销量约2350万辆,预计同比下降2~3%。从单月销售数据来看,形势更加严峻。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十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195万辆,同比下降13.2%,比乘联会此前预测的下降近20%表现略好。
"车市销量出现接近20%的负上升是很严峻的。"崔东树表示。不过其同时认为,明年一月份销量会"拉回来",车企现在拼命为今年底的收官战做准备,"汽车行业不能为经济的发展拖后腿"。
和整个汽车行业产销量快速下降相比,新能源车依旧保持着较高的上升率。据了解,纯电动乘用车的上升速度表现是超前上升,同比上升达到80%,电动客车和专用车的上升速度则分别为40%和-10%。
"从这几个数据来看,纯电动乘用车和客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崔东树表示,这些良好的上升态势,重要核心推动因素在于我国政策的正确导向和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导向就是抑制柴油车,发展新能源车。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动力锂电池产销量也以绝对优势跃居全球第一位。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新能源汽车大国地位是10年的"高温"政策支撑起来的。
有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国家和地方两级补贴总额已经达到1600亿元。
根据乘联会对行业的预测,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的规模,明年预计达到160万辆,重要上升点还是乘用车板块,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块都有较好的空间,但是明年插电混动会有较好的发展推动力。
"假如今年和明年的销量目标如期实现,2020年实现销售200万辆的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崔东树表示,所以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在良性轨道上正常运行,对行业发展总体看是充满信心的。
动力锂电池行业洗牌加速
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保持较快上升,但在参会的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来,包括动力锂电池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正面对着深度洗牌。
有专家表示,2018年以来,随着补贴新政实行,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后补贴时代",双积分政策接棒,而资本寒冬也正蔓延至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产业链公司面对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空前压力,全产业深度洗牌已开启。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随着"钱荒"蔓延,行业内重要上市公司股价下挫,IpO监管政策趋严,多家新三板锂电公司冲刺IpO失利;公司高估值泡沫开始破裂,并购重组失败的案例增多;银行放贷全面收紧,融资扩产规模萎缩。
具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受补贴退坡及技术门槛提升影响,新能源汽车领域多数主流车公司绩出现下降;电池行业产量结构性过剩,"上挤下压"状态下,公司普遍营收高利润低,且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诸多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亏损。
"在政策监管趋严、补贴退坡、外资卷土重来的背景下,动力锂电池行业整合也将加速。"一位汽车动力锂电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20年动力锂电池厂商数量将锐减已成业内人士的共识,特别是2017年以来,整个动力锂电池行业从暴利回归微利,行业整合加速。
在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倪少勇看来,这么多年来,国家在新能源行业的推动过程中,一直是通过高补贴换取产业发展。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补贴退出是必然的。行业的自我提升和充分竞争,并且得到精简也是必然的。
2017年,我国公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2025年成为"汽车强国",培养多家跻身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球前10名的公司。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将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推领域,规划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别。
据了解,目前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重要来自财政补贴、牌照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补贴的支撑。补贴退坡乃至取消,新能源电池及储能行业如何做大做强?在补贴新政下,公司如何选择新的市场路径?
"我认为作为大规模制造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不论是车厂还是电池厂,都不能靠补贴活着。"倪少勇表示,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的一两年里,国家补贴终将会取消,我们终将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对终端用户的投票。假如我们做不到最好,最终用户就会用脚投票。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则认为,我国公司的生产量力和创造力从来不容低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如今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升级,向世界展示新能源的"我国力量"。这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来说,更是最好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