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19次 | 2022年06月15日
ST盐湖恢复上市将加速改革转型 锂电池赛道竞争持续白热化
暂停上市15个月的*ST盐湖今日重回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锂电板块再次引发关注。
八月二日晚间,*ST盐湖通告称,恢复上市的首个交易日为八月十日,当日股票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自恢复上市次一交易日(即八月十一日)起,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10%,同时证券简称自恢复上市之日起变更为"盐湖股份"。
近段时间的资本市场可谓"沾锂必涨"。在*ST盐湖停牌期间,锂电行业站上了风口。其中,盐湖提锂概念股的股价更是一路高歌猛进,西藏矿业、西藏城投、久吾高科等公司股价至少翻了一倍以上。*ST盐湖恢复上市后表现如何,受到市场各方密切关注。
*ST盐湖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实行市场化改革后,将继续推动改革脱困和转型升级工作,进一步做优做强现有锂板块主营业务,同时科学培育新的锂板块业务上升点。
盐湖提锂迎大规模产业化时机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停牌一年多的*ST盐湖在去年就已经恢复了盈利能力。
根据财报显示,*ST盐湖2020年实现营收140.1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上升104.45%;公司净资产41.19亿元。
近日,*ST盐湖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亿元-22亿元,同比上升44.69%-59.15%。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氯化钾产销稳定,子公司蓝科锂业2万吨项目部分装置已投入运行,碳酸锂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新增。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报告期内氯化钾及碳酸锂产品价格上涨,公司业绩提升。
*ST盐湖有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接下来将重点在锂产业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以优质电池原料碳酸锂为补充性业务,以氢氧化锂、金属锂为衍生性业务,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盐湖提锂行业迎来发展良机。五月二十日,《建设专家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法》通过国内专家评审,为加快建设专家级盐湖产业基地供应了依据。
我国锂资源储量丰富,盐湖提锂有望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青海省盐湖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当年我国碳酸锂自给率上升到40%,*ST盐湖所在的海西州碳酸锂产量占比达到全国的27.8%。
*ST盐湖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钾肥生产每年按产量500万吨测算,每年排放老卤量约2亿立方米,其锂离子的浓度在200毫克-250毫克左右,该原料液为锂产业发展供应了可靠的资源保障。蓝科锂业依托察尔汗盐湖丰富的锂资源及公司工业园区的公共设施,生产成本具有相对优势,也适合进行锂产业大规模布局。
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结合技术、成本、资金、政策等几方面因素来看,国内盐湖提锂已站在大规模产业化的拐点上,未来有望成为国内锂资源供给的最大来源。
锂电池赛道竞争持续白热化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态势下,锂电相关公司积极扩产。
近日,*ST盐湖在接受8家机构调研时提到,目前随着气温升高,公司碳酸锂生产进入高产季节,蓝科锂业公司碳酸锂产量已提升到单日100吨。此外,蓝科锂业公司新建2万吨产量先行利用扩产项目中的部分装置和现有1万吨/年碳酸锂车间进行融合生产,生产情况稳定。预计新建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装置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并释放产量。
由于*ST盐湖具有较为确定的碳酸锂产量,随着公司恢复上市,业内对其预期积极。中信证券在近日公布的研报中给予*ST盐湖"买入"评级,估计公司总市值1800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3元。而在停牌前,*ST盐湖收盘价为8.84元/股,对应市值480亿元。
实际上,盐湖提锂的发展只是今年锂电池板块的一个缩影。卓创资讯分析师韩敏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多重利好支撑,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板块在需求方面都比较火热。
"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板块的火爆。"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120万辆,基本和去年持平,发展趋势大大高于预期,上游电池供应商的订单上升较多,整个电池行业都在扩张产量。
虽然目前资本市场"沾锂必涨",但有不少上市公司的锂电业务仍处于布局或建设阶段。
八月八日晚间,川能动力、江特电机、沧州明珠等多家锂电相关上市公司公布交易异常波动通告,并提示风险。
江特电机通告称,今年以来,公司股票价格涨幅巨大,截至八月六日收盘,累计涨幅达594.37%,未来公司股票可能面对大幅波动风险;虽然公司锂矿资源储量较丰富,但受采选能力受限、储量较大的矿山"探转采"工作周期长以及市场原材料采购紧张等因素影响,公司达成今年碳酸锂产量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川能动力也公布通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能投锂业有限公司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尚未投产。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锂电赛道竞争很激烈,虽然有不少公司参和进来,但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公司参和进来就能分得一杯羹,假如没有技术积累,最终可能落得一地鸡毛。
动力锂电池供应紧张和产量过剩并存锂电行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
本报记者龚梦泽
智能电动汽车正以一往无前的态势发展。相应地,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也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迎来了业绩上涨和投资热。
"从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明显提升,但目前来看,全产业链的产量供给相对较慢,有效供给不足。"CATL董事长曾毓群认为,动力锂电池需求爆发式上升,全供应链的产量供给将面对挑战。
在此背景下,几家主流锂电池上市公司均在加快产量布局步伐。然而,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动力锂电池炒作过热、产量结构性过剩、产量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已经出现。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动力锂电池供应紧张和产量过剩的现象并存。一方面高端优质产量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低端产品产量订货不足。从供给端来看,头部电池公司加速产量扩充,就是要提升高端产量的供给。
锂电行业公司
增资扩产进行时
2021年,是各大动力锂电池公司的产量扩张之年,建立新公司成为不少锂电池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
四月二十八日,CATL公布通告称,拟和ATL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两家合资公司,从事应用于家用储能、电动两轮车等领域的中型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其中一家为电芯合资公司,CATL出资70%,另一家为电池包合资公司,CATL出资30%。
七月六日,天齐锂业公布通告称,此前和澳大利亚上市公司IGO签署的增资扩股事项已完成。据公司此前通告,此次增资所获资金拟重要用于偿付内部重组所欠公司全资子公司款项,以及为其奎纳纳氢氧化锂厂运营和调试补充资金。
七月九日,亿纬锂能公布通告称,拟收购金昆仑28.125%的股权,并和金昆仑合作在青海省成立合资公司,分期投资不超过18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其中第一期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亿纬锂能将持有合资公司80%股权。
此外,还有多家锂电池相关上市公司通过增资配股加码锂电业务。《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国轩高科三月十六日公布通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和柳州投资分别以现金方式对柳州国轩进行增资,为柳州国轩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供应资金支持,加快布局柳州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赣锋锂业也于六月十日在H股配售4804万股新股,并计划将配售所得款项总净额预计48.55亿港元用于产量扩张建设、潜在投资、补充运营资本以及一般公司用途,其中产量扩张建设重要涉及海外锂资源项目,潜在投资可能包括矿石、卤水、锂黏土等。
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国内重要锂电池上市公司纷纷公布增资方法,锂电池行业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同时,在碳中和及锂电池梯次利用的双重指引下,不少公司也开始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
产品结构性产量过剩
动力锂电池安全问题突出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锂电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增资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动力锂电池面对供应不足的问题。"大家疯狂扩产,产量都不够,未来五年都属于高速扩产期。"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曾表示,今年某一时段蜂巢能源的订单曾达到8GWh,但当时却最多只能生产5GWh。
不过,一边是各家锂电公司疯狂扩产,另一边却是产量利用率备受质疑。以CATL为例,根据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公司产量利用率为89.17%,而2020年上半年产量利用率仅为52.50%。
"这一矛盾在于市场上不是简单的缺电池,而是缺高端电池。"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表示,真正能够满足整车公司性能要求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其产量并不过剩。近年来野蛮生长的、投机的电池产品看似产量高涨,但整车厂商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不过记者注意到,面对日益上升的汽车订单,有不少车企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一些低端车型上使用性能相对较差的低端电池,以满足动力锂电池缺口。但这也造成了当前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另一个问题——电池安全问题频现。近期,大量的召回事件让行业再次对锂电池安全问题展开讨论。
七月十六日,因部分动力锂电池的一致性和BMS软件控制策略存在匹配差异,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动力锂电池热失控,长城汽车召回1.62万辆欧拉IQ;七月二十三日,奇瑞汽车因动力锂电池内部分零件装配可能存在一致性波动,召回了1407辆艾瑞泽5e电动汽车。
合资车企方面,七月二十三日,通用汽车宣布,因电池模块存在缺陷具有起火的风险,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近6.9万辆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同日,丰田汽车宣布,因为埃尔法的怠速启停功能存在不完善且蓄电池隔热性能不足,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后车追尾事故,公司将召回12955台进口埃尔法。
下一阶段,锂电市场集中度还将提升,行业洗牌还会继续。方建华认为,2021年仍是利好锂电行业发展的一年,但并非所有公司都会迎来利好。"在产业发展初期,大家会一哄而上,但是最终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一定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技术方面,2021年在动力锂电池材料领域,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新型复合集流体材料及导电材料,都会有一些新技术导入甚至实现突破。方建华表示,"早期动力锂电池过度追求能量密度,而弱化其他方面的性能,如今上述新技术对提升动力锂电池的性能会发挥非常关键的用途。"
资本市场上看,"正极材料氢氧化锂、碳酸锂,负极材料六氟磷酸锂、隔膜、电机配件材料铜箔,以及锂电池检测设备均已在锂电概念的炒作路线之内。"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表示,有关目前已处于历史高位的锂电个股,投资者要警惕锂矿"探转采"工作周期长以及市场原材料采购紧张等变数带来的影响。甚至有基金经理表示,有关锂电池赛道炒作过热的股票,已有15%-20%跌幅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