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共蓄正能量 驱动锂电未来

钜大LARGE  |  点击量:1510次  |  2018年08月09日  

1、第一届G20-锂电峰会第1次CEO会议于2013年12月4日在深圳成功召开。18家峰会成员企业领袖围绕“共蓄正能量驱动锂电未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第一届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基本覆盖锂电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优秀领军企业代表。包括锂电池制造领先企业—天津力神、中航锂电、环宇赛尔、福斯特、天劲集团、中天储能,负极材料领先企业—江西正拓,隔膜领先企业—中科科技、沧州明珠、星源材质,电解液及上游材料领先企业—新宙邦、东莞杉杉、广州天赐,锂电设备领先企业—新嘉拓、正业科技、吉阳自动化,电动车制造领先企业—比亚迪、五洲龙。(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3、本次峰会是中国乃至全球锂电池行业发展到了最为关键的时间点,所进行的一次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与会成员企业一致认为,锂电产业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发展时期。

4、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新旧补贴政策的交接年,无论是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还是上游动力电池、材料及设备企业,都经历了政策真空期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挑战。

今年,电池上游材料与设备价格均出现快速下降趋势,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电池整体制造成本;另一面却是造成低端产品泛滥、阶段性低端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竞争激烈。

对于现阶段行业政策不明朗、产能过剩、专利侵权、毛利率下滑,应用发展缓慢等行业焦点问题,与会成员企业一致认为:

随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活跃阶段,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包括参与企业的数量过多,产业投资过热、产能结构性过剩以及终端市场需求低于预期等不利问题仍然突出。

尤其在锂电池的市场准入方面,电网、市政轨道交通以及大型储能市场的集中度较高,这就需要业内企业正确引导政府的市场行为。

5、对于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三角债问题,与会成员企业一致认为:

应收账款问题一直困扰着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呼吁行业自律以及政府调整产业扶持思路,对于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与形式都要进行创新。

6、应用市场的利好驱动仍是未来几年锂电池产业步入快速成长期的关键因素,移动电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需求市场催生数码类锂电池不断出现新机会,尽管数码类锂电池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正式出台以及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支持等政策利好,驱动动力锂电行业未来几年市场前景日趋明朗。

7、2014年将是锂电池尤其是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启动的关键年,2015年将是行业真正获得收获的一年。考虑到政策及市场波动性风险因素仍然存在,成员企业一致对于未来三年的行业发展趋势保持谨慎乐观。

8、根据G20-锂电峰会智库—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13年中国本土锂离子电芯产值达到328亿元,同比增长21.5%。预计到2014年,国产锂离子电芯产值将达到395亿元,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9、与会成员企业领袖分别就今年各自所在细分领域的市场表现、格局变化以及2014年产业发展趋势做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锂电设备领域

市场竞争逐步从过去的价格竞争向性能、技术竞争过渡,对于企业来说,新工艺及差异化设备定位将成为设备领域市场分化的主要趋势。

国产设备的优势不能仅仅从性价比上体现,在售后服务上面也必须具备竞争力。锂电设备行业仍处于市场波动性因素较多的阶段,设备企业更应该谨慎经营,稳定自身产品性能及品质,把握好市场节奏。

同时,电池厂与设备厂围绕工艺、制造安全、制造质量、制造效率提升的紧密合作将成为行业提升制造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以锂电技术的发展带动设备的创新,以设备的创新带动锂电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密切的配合才能使国内锂电行业产生本质上的改变。

同时,未来几年国产设备行业将受到下游市场利好带动,保持30%左右的稳定年均复合增速,并逐步挤压进口设备的市场空间。

正极材料领域

近几年,正极材料领域资本投入规模超前,行业产能过剩危机凸显,产业技术升级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等方面亦不可忽视。

大规模的投资热潮直接导致了阶段性的产能过剩,GBII预计,到2015年,巨大的规划产能释放意味着至少够50亿部iphone5或者300万辆纯电动车一年的使用量。

随着产能的大幅释放,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各种材料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投资过热的后果就是造成大部分企业的负债率、库存高企,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

负极材料领域

常规石墨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已经难以满足HEV、PHEV等动力电池的功率要求,硬碳及钛酸锂等材料可能是新的发展方向。

同时,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数码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迫切要求,亟待以Si-C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型高容量负极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未来几年新型负极材料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锂电企业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新进入者较少,多以现有企业产能扩张投资为主。

隔膜领域

目前国内涉足隔膜的企业已近接近40家,规划的产能达到8亿平米,已经远远超出2013年全球的实际用量7.5亿平米,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GBII预计2013年中国锂电池隔膜的实际出货量达到2.65亿平方米。在目前已经量产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采取干法双拉的工艺,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占据很大的比例,国内高端隔膜市场份额大部分还是进口产品的天下。

由于隔膜的技术含量高并且主要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国产隔膜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大量企业涌入隔膜行业,造成价格竞争激烈,隔膜企业毛利率不断下滑,已经从过去的“暴利产品”降到了“平民产品”。

对于那些优秀的坚持走中高端市场的隔膜企业,可以说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国产隔膜仅占到全球市场总份额的20%,相对占全球三分之一锂电市场的中国来讲,未来国产化替代的市场空间巨大。而对于其他的企业,将会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步消亡。

电解液领域

电池要做好很大一部分在于电解液,作为电池的血液,电解液企业必须注重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提升客户价值。

然而,过去几年由于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于电解液行业认识不够,低端生产工艺造成市场供应产品出现安全隐患,品质控制不过关,进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低端市场产能过剩。

由于电解液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10年之前的暴利时代回归到常规毛利时代,国产电解液企业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产品竞争的核心并不完全是价格,而是在保持合理价格基础之上的品质稳定性和售后服务。

同时,电解液行业是一个注重配方优化、原料品质控制以及产品品质的领域,包括对新型添加剂或者新型溶剂,新型盐类添加剂等辅助类材料的创新。

锂电池应用市场

在电动汽车市场,现有的锂电池与整车制造技术已经不再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困难,技术方面的难题可以通过更好的商业模式予以规避。

事实上,即使面临过去几年电池与整车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内的整车企业仍然在过去数年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推广成果。尤其是在市政公共交通领域,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这些新能源汽车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稳定可靠的运行,在商业盈利方面也同样证明了其相对低廉的使用成本。

锂电池储能市场同样也有极其可观的市场前景,并且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GBII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规模为15.6亿元,同比增长46%,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通信储能锂电池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而电网储能和家庭储能锂电池市场表现相对平稳。

预计到2016年中国储能锂电池规模将达到45亿元,比2012年增长321%。

同时,一批在通讯、光伏及电力领域拥有强势客户资源的企业,正逐步通过产业横向整合方式,积极探索开拓储能市场。

供应链优化及管理

这几年锂电行业变化快,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供需情况和价格变化成为企业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就要有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就是技术和成本的结合体,营销模式、内部成本品质管理和技术研发三个方面的创新是体现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产品要有竞争力,对供应链的要求就非常高,材料、设备等等要做到最优化。同时,通过企业之间的开放联合以及竞争合作,在成本控制和综合解决方案方面要针对客户需求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提升将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会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以及降低库存。

10、与会成员企业领袖还就如何在锂电市场处于混乱格局之下,通过行业自律、充分利用G20-锂电峰会这个平台对行业健康发展形成“无形”规范。

只有通过各个细分领域优秀企业的自身产能提升,来不断挤压低端产能,从而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危机。

成员企业必须做出标杆示范,积极引导建立行业良性竞争秩序,培育市场在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制造成本控制以及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正确理念,改变目前行业所遇到的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11、在产业链深度合作层面,与会成员企业一致认为:

成员企业亟需从下至上有效传递终端市场需求,并基于供应链战略考虑,形成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深度合作。电池企业应该和上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用合理的机制保护合作双方的利益。

成员企业将充分利用G20企业共同规范和高工锂电媒体平台两只无形的手,在供应渠道、企业生产及消费者层面树立市场标杆。

成员企业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氛围、胸怀去进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探讨、相互配合开发相关联的产品。以开放、务实的态度,研究制定更详细的行业规范。

根据大会时间表,明年初,成员企业的CTO代表将牵头率先采用成员企业的上中游配套产品,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设备等领域做出达到G20-锂电产品规范要求的产品。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