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450次 | 2023年05月09日
价格飞涨下动力锂电池新博弈:预付款成常态,有车企提出"价格红线"
"最近电池公司的日子很难过,尤其是受到原材料价格问题的影响。"孚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秘张峰三月二十七日在2022年百人会论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碳酸锂价格从年初5万元一吨上涨到年底的50万元一吨,一年时间价格上涨了10倍,这使电池公司和新能源车企承压。我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百人会上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动力锂电池材料价格快速上升,已经背离了供需,出现了非正常的上升。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上升引爆了动力锂电池的需求,而锂矿等扩产周期较慢,供需错配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部分电池厂商出现恐慌心理,提前锁定产量,供应链的踩踏效应明显。原材料价格上涨使电池公司不得不抬高价格,而伴随着动力锂电池这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话语权的增强,车企和电池厂之间的博弈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价格谈判的规则已经改变。
"有客户已提出价格红线"
"目前除了极个别的大客户,涨价都已经完成了,基本上是一口价。"张峰对记者表示。从涨价时间节点来看,从今年一月一日开始涨价,价格谈判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月就已经完成了。"现在的原材料价格又进一步上涨,所以我们也在跟个别客户磋商,针对从今年一月份到三月底的价格涨幅和客户进行分摊,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涨价的磋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目前,包括CATL、孚能科技、比克电池等在内的多家电池厂已经完成了价格调整。不过,各家电池厂价格调整的节奏并不相同。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材料价格上涨更快了,当时希望能够把价格快速波动的方式平缓下来,所以并没有快速地去做涨价的安排。但经过分析,这样的价位仍会稳定一段时间,所以正在积极地和重要客户进行价格的讨论且已经达成了共识,重要客户的价格在三月份就会完成调整。
有关涨价的具体幅度,张峰表示不方便透露,但他表示都在25%以上。近日,一家新能源车企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至今,CATL动力锂电池涨价两次,按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算,上次涨了1万元,前不久又涨了1万元。
"2020年底磷酸铁锂的价格是0.68元/Wh,现在的价格是1.4元/Wh,涨了一倍。一般电池成本在整车中的占比为40%左右,这意味着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整车成本上涨了4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自去年以来,电池供应紧张的现象就开始出现,这也导致多家新能源车企延迟交付。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电池厂的产线排产都是满的,电池供应依然紧张。张峰告诉记者,今年要锁定电池产量难度比较大,因为目前基本上产供非常紧张。以孚能科技为例,今年的产量已经全部包掉了,多一个都没有,明年也非常紧张,孚能科技的电池产量刚刚满足戴姆勒和广汽,都不太够。
"到这个阶段,我们非常显著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包括储能电池,有一些重要的客户明确地提出来价格红线,超过了一定的价格就做不下去了。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供应端的价格应该是到了高点附近。"刘金成对记者表示。
从头部电池公司CATL以及电池原材料公司的业绩来看,多家公司在2021年利润大幅新增,赚得盆满钵满。以CATL为例,其公布的业绩预报显示,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40亿元-165亿元,同比上升150.75%-195.52%。但反观新能源车企,目前尚未出现真正能够盈利的公司。
而从2021年的情况来看,电池原材料价格就开始不断上涨,但彼时电池公司并未将成本压力传导给车企,大多数都选择了自我消化。"现在价格涨得太快,我们也要向客户适当地传递涨价的压力,毕竟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我们也没有办法,已经无力把这个价格全部消化掉。"深圳比克动力锂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樊文光对记者表示,现在和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强对回收材料的利用,未来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同时加速替代体系的研发,也在开发一些新的供应商或者新的技术路线。此外,观察适当的时机通过对外的股权投资,或者说收购、合资这些方式谋求更安全的供应链。
"碳酸锂涨到50万元左右水平的时候,储能用户的采购已经有些分歧、有些动摇,供求关系,最终端消费者的行为可能限制了材料的涨价涨幅,所以我认为材料的价格到现在这个阶段就应该是在高点附近了。"刘金成表示。
价格谈判规则改变,预付款成常态
樊文光认为,此轮涨价重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需求端的大量释放推高了原材料的价格,全球疫情的紧张也对原材料市场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这使供应链出现了一定的踩踏效应,一些电池厂出于恐慌的心态去锁定产量。二是个别玩家囤积居奇、推波助澜,造成了原材料价格疯涨,且已经传递到整个产业链。"我们在和上游供应商紧密协作,合理地去调整采购的节奏,比方说在价格高点放慢节奏,缓买缓卖,不去做推波助澜或者助力踩踏效应,大家前期有库存或者是支撑,把价格高点避开。"樊文光对记者表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过于离谱,2021年年中的时候,有碳酸锂生产商跟我说,他的预期价格是12万元/吨左右,现在价格都到50万元了,这中间肯定有人投机取巧,从中牟取暴利,但这种非理性涨价是难以持续的,最近,我们看到,下游公司有关高价锂盐的接受度不高,政策层面有关上游材料价格也会进行相关调控。"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动力锂电池这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越来越重要。从目前市场来看,CATL仍然一家独大,这使零部件和主机厂商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主机厂较为强势,在和零部件公司的关系中掌握着话语权。但由于电池供应链紧张且头部效应集中,电池厂的话语权不断增强。目前,为了保证稳定的供应,很多车企向电池厂预付款。而此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些车企也承担了相应的成本。
"去年开始,供求关系矛盾下,矿产、隔膜、正极材料、锂电设备、尤其六氟磷酸锂锁单现象很明显,但根据公司公布,合作双方并不会明确锁定产品销售价格,最终订单价格需双方协商。并且,据我们了解到的,价格谈判规则也有所改变,比如说电池公司有些都是季度定价,并有价格开口。同时,付款方式也变化较大,预付款已成为常见现象,像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在去年就收到海外车企预付款锁单。"于清教对记者表示。
目前,虽然CATL仍然一家独大,但主机厂的合作商不再局限于一家。从近期来看,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均投资了电池公司欣旺达。
"曾有一家造车新势力要求定制化生产,但定制化生产不太好操作,双方谈判没有契合好。所以这家造车新势力找其他电池公司去谈了,而且有一定的进展。公司得到相关消息后怕被抢走订单,然后又去找这家造车新势力的团队谈,最终给他们做了一些定制化的方法。"一家头部电池公司的内部人士李猛(化名)对记者表示,在以往的供应链关系中,车企比较强势,它们不想让电池供应商一家独大,所以宁愿拿钱出来去扶持其他的电池公司,这样在和电池公司进行价格等方面的谈判时也会有一些比较。
李猛表示,电池公司在和电池厂磋商价格时,是根据不同厂商的订购情况来调整的,有些厂商签订的长单,价格就会低一些。不过,假如是签订长期订单,价格也不是一次性敲定的,一般来说是分阶段的,以量为单位。
"随着电动化的提速,整零关系变得很微妙,各方利益博弈肯定少不了。具体分摊比例未做了解,但车企涨价会考量各种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对电池成本进行调整,为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肯定会给上游供应商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间。"于清教对记者表示。
下一篇:固态电池方面的思考和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