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17次 | 2022年06月22日
85天,中航锂电武汉项目全面封顶
二月二十八日,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内,武汉市首个大型新能源电池公司基地——中建三局中航锂电武汉项目现场,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
85天完成13栋单体建筑全面封顶
中航锂电武汉生产基地是湖北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重点项目之一,规划产量20GWh,按照一台纯电动汽车平均装配50Kwh的动力锂电池计算,中航锂电武汉基地达产后,每年生产的动力锂电池可装配40万台纯电动汽车。
入场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建设伊始,中建三局中航锂电武汉项目二标段面对着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品质要求高的巨大挑战。为加快项目建成投产,全力助推湖北新能源产业布局,自去年十二月六日进场以来,项目立即开启加速模式,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集结到位,18天完成第一块底板浇筑,43天完成第一栋单体封顶,85天完成13栋单体建筑全面封顶。
充分发扬"三局速度",项目在快速推进施工进度和移交工作面为目标的引领下,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计划管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排定白班、夜班值班交替施工,优化工期工序、加强施工衔接,根据节点倒排各工序施工计划,实现品质管理。经过近3个月的艰苦奋斗,顺利完成13栋单体建筑全面封顶,为后续履约打下坚实基础。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高峰时期1300余人同时作业
"项目高峰期作业达人员1300余人,到主体结构封顶阶段,完成近20万平方米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过程中盘扣总使用量9000余吨,钢筋总使用量9200余吨,钢结构总使用量1600余吨,实现总产值1.5亿元。"项目经理赵忠表示,"整个施工阶段面对冬季严寒、持续降雨、疫情停工、春节放假等多重影响,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今年的目标是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业主交付满意的答卷,为湖北的新能源建设出一份力。"
全力推进施工进度,项目全员攻坚,每周召开专题会议,每日通报工程进度,及时总结相关相关经验和不足。全力保障物资和人员调配,项目组织14支实力强劲的队伍和物资设备供应商,根据现场施工作业面需求,筹备冬季施工物资,克服疫情管控,在20天的时间内达到千余人的用工高峰。
"项目单体建筑多,分布面积广,16栋楼体南北方向距离700多米。结构施工时,共投入盘扣式脚手架近9000吨,内架工人300人,确保结构施工资源供应充足。"项目总工夏鹏元介绍,"项目采用48系列盘扣式脚手架,在架体支撑时,横向和竖向斜杆的每个单元使用固定的三角形格构式结构,有效保证了架体稳定和工人的施工安全。同时兼具用量少重量轻、搭建和拆除速度快等优点,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有效缩短了主体结构施工工期。"
"拉森钢板桩+内支撑"基坑支护
作为项目单层建筑面积最大、结构施工最复杂的单体建筑,C1动力车间施工难度为项目之最。C1动力车间是厂区工程动力中心,位于整个厂区工程的中心位置。共有两个深基坑,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最大开挖深度6.2米,开挖泥土1万余立方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C1动力车间基坑直接关系到主体结构能否按期顺利封顶。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在不影响工期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节约,C1动力车间经深化设计,采用"拉森钢板桩+内支撑"的基坑支护形式。
实行后,该车间共使用拉森钢板桩600余根,最大入土深度18米。基坑施工作业中,为确保过程精品,项目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及时穿插,完成底板结构施工、内支撑拆除、地下水池侧壁和顶板施工、外墙防水、基坑回填、钢板桩拔除、±0结构板等一系列施工工序,为C1动力车间顺利封顶打好了基础。
筑牢疫情防控和施工安全两大关卡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春节前后,全国疫情呈现"点式"爆发的态势。项目作业人员数量大,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每周组织1次全员核酸检测,并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每日更新人员名单,第一时间掌握每个人的行程信息和健康信息,筑牢防疫红线。
厂房类建筑跨度大,结构构件尺寸大。项目W3成品库平面面积近10000平,长160米,宽60米,其中高支模区域达到100米*60米,且高支模区域叠加,更是增大了结构施工的安全管理难度。
为顺利保证高支模结构施工安全,项目部提前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法,经专家论证、审核审批通过后,严格按照方法组织落实。施工前,项目部组织高支模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巡视和旁站、监督,架体搭设完成后经联合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严把安全关,确保施工安全。
据悉,中建三局中航锂电武汉项目是武汉市首个大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工程,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含办公楼、来料车间、拆解车间、NMP库房、导热油及蒸汽锅炉房等16栋单体建筑。该项目重要配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等应用领域,是湖北省市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将全力推动湖北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公司集聚、规模提升和示范应用,为武汉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效应。
上一篇:万亿赛道炸锅,超级电池即将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