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10次 | 2022年07月14日
我国动力锂电池"大锅饭"时代终结
很多年后,假如复盘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历程,2018年绝对是一个分水岭的年份。
这一年,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拐点降临,动力锂电池公司"吃大锅饭"的日子正式画上了句号。
前三季度的装机量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GGII数据显示,1-九月国内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合计约为28.78GWh,同比上升95%,其中,前十公司占据了装机量87%以上份额,而在前十公司总装机量中,前五名公司又占据了90%的份额。
这意味着,能真正给乘用车公司实现配套并大规模供货的公司基本集中在前五名之内,过去几年里,涌现出的超200家动力锂电池公司,要么只能另谋出路,找寻其它生存机会,要么就面对着被洗牌被淘汰的命运。
而作为头部公司,CATL和比亚迪两强确定,CATL上市之后一骑绝尘,开启了全球扩张之路,比亚迪开放应战,通过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快速的合纵连横建立自身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竞争力。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在第二梯队,格局仍未完全确定,国轩、孚能、亿纬锂能、力神、万向一二三、比克等多家公司都在积极拼抢,在卡位战上,他们有的引入更为强大的资本背景,有的联手强有力的车企客户,有的则和日韩电池公司"联姻"……无论何种路径,目的只有一个,在市场格局稳定前能在前十中让自己有一席之地。
对手不止国内友军,还有虎视眈眈的日韩"宿敌"。
经历了前几年的政策挤压后,包括松下、三星、LG、SK等日韩巨头在2018年卷土重来,相比于上一轮的疯狂和冒进,这些巨头新一轮进攻更为低调,不仅做好了政策背书,底气也明显更足。
考验我国动力锂电池公司的,除了强劲的对手,还有来自政策和客户的压力,补贴的下降、车企的价格压力,让公司供应链账期加长、应收账款高企,整个行业危机重重。
可以确定的是,大锅饭时代结束之后,行业的不确定性将会在2019年延续,新势力车企、合资车企、自主品牌车企……不同势力车企将在明年迎来产品交付大潮,谁将会更受市场青睐,将直接决定了背后的动力锂电池配套格局的起伏变化。
未来几年,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格局将会如何演变、技术路线会如何调整、补贴政策以何种形式退出、供应链上下游还将潜藏怎么样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