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详解Tesla公布超级电池工厂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93次  |  2018年08月12日  

电动汽车厂商Tesla今天公布了外界期待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的细节,并宣布发行可转换优先票据以筹集至少16亿美元(最高18.4亿美元)资金,用于其计划中的Gigafactory,以及继续研发第三代低成本电动汽车。

Gigafactory项目的建造成本达40-50亿美元之间,Tesla计划直接投入20亿美元,它的合作伙伴将支持其余部分的资金,包括昨天报道中提及的松下、三洋以及其他合作方。

Tesla汽车产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全球电池产能,按照公司CEOElonMusk的说法,其第三代电动汽车每年50万台的产量,将需要一个超级电池工厂来支撑,这个工厂每年的锂电池产能几乎相当于与目前全球的产能总和。Tesla将在2017年开始这个生产进程,在2020年达到50万台的年产量。

Tesla表示,电池工厂将使得其电池成本降低30%,到2020年,每年的总产能约为50吉瓦,输出电池组将为每年35吉瓦。

Tesla还未选择在具体哪里建造这座面积500-1000英亩的工厂,但该公司表示,目前的竞争者将包括内华达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工厂建成之后将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并创造6500个工作机会。

关于本次可转债融资更多细节,可以在Tesla官网上找到。

接下来要解答的问题是,Tesla为什么要自己创建电池工厂?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现在Tesla产能的一大制约因素是电池的供应,因此自建工厂能够缓解这一问题。随着ModelS销量的攀升,ModelX的上市以及ModelE等大众车型的推出,Tesla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自给自足,才是最佳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控制质量,还能够确保产量。

所以,Tesla自建电池厂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做到自己自足,摆脱对于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对于电池组这样的核心元件的制造,Tesla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与传统汽车企业自建发动机工厂的道理是一样的。

说起Tesla现有的车型,即ModelS与ModelX,其均价都在7万美元左右。其实这些车型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一部分精英人群。而汽车企业要想独立发展壮大,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是不行的。所以,Tesla必须要推出“买得起”的大众车型来。现在,ElonMusk已经确认在未来3-4年内会有一款定价在3,5000美元的车型问世,或命名为ModelE。

据悉,ModelE的续航里程将达到200mi,约合321km.不过,像是日产Leaf这样的搭载24kWh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其现实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也只有150km左右。要想实现300km以上的续航表现,电池组理论上要加大一倍不止(考虑到增加电池组也会增加整车质量)。对于ModelE来说,应该装配60kWh的电池才行,也就是当前最低配ModelS的标准。但这样一来,整车的制造成本就会增加,即便把售价压缩到3,5000美元,相信也不会有多少利润空间了。

要解决电池的成本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大规模化生产。据ElonMusk透露,进行大规模量产后,电池组的成本能降低30%-40%.这样,ModelE的价格才有可能实现。所以,Tesla自建电池工厂的第二个原因,是降低电池制造成本,为将来的大众车型最好准备。

除了给Tesla做供应商,这个Gigafactory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能--为SolarCity提供电池组。对于这家公司想必大家不会陌生,ElonMusk就是其董事长,也是主要的投资者。作为一家太阳能解决方案提供商,SolarCity需要大量的电池组来存储光伏电能。而“兄弟企业”Tesla自然就承担起了供应商的角色。

其实,Tesla的电池组都是模块化设计的,每一个电池组的容量为10kWh,可以自由拼接。既可应用在ModelS上,也可以安置在房顶。所以,如果仅仅依靠松下的供应,Tesla自己还不够用,更无法将电池组输出给SolarCity。

除了SolarCity,Tesla还要为合作的汽车企业供应电池。比如丰田的RAV4EV,奔驰的B级电动版,采用都是Tesla的电动总成,包括最核心的电池。所以,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为SolarCity、合作的车企供应电池。

说到这里,又引出一个话题来,那就是Tesla是否会成为一个电动汽车领域的零部件供应商。现在,在电池、电机与电控这三个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上,Tesla均已有自己的独家知识产权和成熟的技术积淀。所以,在将来的Tesla财报里,DevelopmentServices收入所占的比重或许会进一步增大。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