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78次 | 2018年08月14日
日产汽车找到了新买家 将电池业务控股权出售远景集团
刚刚宣布取消与金沙江创投的交易,日产汽车又为其电池子公司找到了新的买家。
日前,外媒报道称,日产汽车宣布将把电池业务控股权出售给中国远景集团。远景集团将控股日产汽车旗下电动电池业务和生产基地AESC,同时收购日本电气旗下的电池电极生产业务公司NEC能源元器的全部股权。
根据协议,收购重组后,日产将在远景能源科技公司成立的新公司中拥有20%的股权(也有说法称日产汽车保留了AESC25%的股份)。该协议涵盖日产在美国田纳西州和英国的电池工厂,预计收购将于2019年3月完成,但并未披露交易价格。
回看此前日产汽车与金沙江创投的收购协议,远景集团与日产在收购AESC方面的步骤和条款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一次日产对于AESC的业务似乎有所保留,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AESC作为日产旗下动力电池核心业务部门,创造了为30余万台聆风电动车提供动力电池,没有出现一起重大电池安全事故的记录,这是AESC在电化学技术、工艺和结构设计、热平衡和能量管理方面卓越能力的综合体现,凸显其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从而获得了众多资本方的青睐。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然而,在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其它电池技术快速崛起的压力下,日产自2015年开始外购LG化学的电池,并在2016年做出了出售AESC股权的决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靠的买家。
其中,中国买家在这场AESC的收购活动中表现的最积极,日产对AESC进军中国市场也非常感兴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AESC对接中国资本以及开拓中国市场却并没有那么顺利。客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1、标的交易价格高企资金方承压明显
尽管此次远景集团与日产汽车并没有披露收购AESC的具体价格,但参考日产汽车与金沙江创投约定的10亿美元收购价格,此次的收购价格估计不会太低,这对收购方而言是个极大的压力。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当前锂电企业的估值越来越高,这给收购方产生极大的资金压力。此前,金沙江创投拉上*ST尤夫(002427)、骆驼股份(601311)、宁波华翔(002048)、大港股份(002077)等多个队友,通过成立投资基金的方式共同集资收购AESC,但最终却失败了。
7月2日,日产汽车宣布已经取消了将其电池业务出售给中国金沙江资本(GSRCapital)的计划。原因是金沙江资本缺乏足够的收购资金,无法在6月29日最后期限之前完成该项交易。
据了解,在这个收购活动中,原本计划出资1亿美元的*ST尤夫(002427)、骆驼股份(601311)、宁波华翔(002048)等上市公司都没有实际出资。唯一真正出资15.3亿元与其它企业设立AESC(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大港股份(002077),也因金沙江资本无力完成收购AESC,最终宣布终止投资设立AESC中国。
这意味着日产汽车将AESC出售给中国企业并推进AESC国产化的布局失败了。
金沙江创投是否真的因缺钱而无法收购AESC不得而知,但从该收购事项多次延期以及其它收购企业没有实际出资等情况来看,中国企业收购AESC的确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这对远景集团在资金筹集能力方面也是一大考验。
事实上,随着去杠杆背景下融资受限、新能源产业补贴退坡、动力电池降价、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徘徊等因素影响,泛滥的跨界并购后,大批锂电企业现金流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而上市公司和资本方也囊中羞涩,由此看出,资本运作方以没钱的理由来停止一系列运作,恰恰说明想完全拿下AESC并没有那么不容易。
2、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快速崛起
锂电池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电池技术水平确实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近两年的国家政策扶持、动力电池技术规范逐渐完善以及企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等多重原因,中国本土也涌现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技术、产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并已构建起较为稳固的产业链配套系统,稳定地占据着国内相应市场。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15.54GWh,同比增长168%。其中,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企业合计达13.52GWh,占整体的87%,较去年同期占比上升近12%,行业集中度日渐凸显。而且,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约9.86GWh,占整体的63.48%。
在此情况之下,AESC尽管在电池产品性能和品牌、客户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但根据协议,交易完成后已有工厂、生产线将继续运作,已有员工将继续受雇,电池业务的总部和研发中心将继续留在日本。
这就意味着AESC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正、负极片等搭载核心技术的电池制备材料等依然在日本,或将导致AESC动力电池生产以及开拓中国市场的成本居高不下,从而抵消其部分竞争优势。
在补贴金额与能量密度挂钩的倒逼之下,动力电池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另一方面还承受着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主机厂大幅压价的双重压力。在此情况下,AESC想要开拓中国市场存在不小的难度。
GGII数据显示,尽管AESC已经进入了新年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可以获得补贴,但2018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仅为江苏常隆客车实现装机电量9945Kwh,市场影响力较小。
这也引发了业内对中国企业收购AESC在价值方面争论探讨,而远景集团拿下AESC之后能否掌握其电池技术以及实现AESC的国产化以降低成本,也有待观察。
3、中国市场布局明显落后三星/LG/松下
事实上,AESC进军中国市场除了要面对中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的围剿之外,还直接与其拥有同样属性的如三星SDI、LG化学和松下等外资电池企业存在竞争,并从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来看,AESC明显落后上述企业。
从产能布局来看,三星SDI、LG化学、韩国SK创新等电池已经都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大型合资公司建设电池产能,甚至已经实现了投产。上述企业都加快在中国本土领域的产业布局及产能扩张,意图凭借自身领先优势掘金中国新能源汽车无补贴时代。
例如,目前三星在国的合资公司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下称“三星环新”)已经投产;LG化学南京工厂与2015年竣工投产之后,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电池项目在今年7月又签约落户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SK创新也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5.18亿元人民币)重启在华合资企业计划,同时电控爱思开亦准备重启封停已久的生产线;2015松下投资4.12亿美元在大连成立方形电池工厂,2017年投入生产,2018年3月正式开始生产供货。
至此,三星SDI、LG化学、SK创新和松下都已经在中国设立了电池工厂并已经开始投产,而AESC落地中国的项目却失败了,这对其开拓中国市场而言是个极大的阻碍。
在市场开拓方面,当前AESC在中国市场仅为江苏常隆客车一家主机厂提供配套,而南京乐金化学、三星环新、三洋电池、FMC、DAU等电池企业则为一汽大众、豪情汽车和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北京奔驰等合资车企提供电池配套,一旦进入推荐目录即可获得新能源补贴,这给AESC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在政策层面,三星环新、南京乐金、北京爱思开等三家合资电池企业入围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AESC却缺席,这对上述企业而言或将是一个松绑的信号,有利于其开拓中国动力电池市场。
当前,远景集团收购AESC的事项还没有最终落地,期间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还有待观察,对此,高工锂电将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