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61次 | 2022年11月22日
我国电驱动行业能否跳出"墨菲"怪圈
2019年4月3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无偿提供丰田持有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约23740项,这意味着作为世界混动霸主的丰田将开放其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专利。
尽管在四个月前的2018年12月12日特斯拉宣布开放所有专利,尽管在四年之前的2015年1月丰田宣布开放燃料电池技术专利,但都没有这次的消息更令中国汽车圈激荡波澜,议论纷纷。
截止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不含混动,含插电,下同)全部累计销量550万辆,中国占比超过53%。
这样的成绩单,与我们巨大市场同时起跑的“弯道超车”,面对丰田混动,还是显露出巨大差距:丰田混动乘用车从1997年发展至2018年底,累计销量达1300万辆。
凭借骄人业绩,丰田反而在这个特殊时间宣布开放混动技术,这不得不引起国内同行深思。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这是一个什么特殊时间呢?
近一年以来纯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氢燃料汽车大范围推广时机仍未成熟,而且中国政府刚刚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休止时间。
长期以来,业内一直有种不公开的共识: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不包括混动,原因之一是领先的混动技术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于是,避开混动的中国纯电动汽车,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而在中国广阔市场的带动下,全球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产销节节攀升,势头越来越强劲。
但从2021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由政策驱动市场,以后基本上是由市场说了算,而作为车企,从此以后也要遵照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由市场主导,重新做出技术选择:纯电or混动……
有着80年历史的丰田汽车,怎么能放过这样的时机?
毕竟,通过技术开放推动混动市场扩容,最终受益的仍旧是王者之尊的丰田。
而在丰田混动碾压优势之下,中国动力总成企业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业内专家告诉汽车总站,在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中,电机(电控)其实是一种通俗说法,它更应该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而动力总成准确地说,涵盖传统发动机系统、混合动力的发动机与电机系统、纯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燃抖电池车的燃料电池发动动机与电机系统等,它掌握着车辆的能耗及运行状态,可以看作是车辆的心脏。
中国新能源汽车十年的发展,我们拥有了一系列优秀的动力总成企业,包括潍柴、包括精进、包括亿华通……还包括比亚迪、北汽、中车等具备动力总成的全产业链车企,这些企业都是在政策和市场双效激励之下,潜心研发,不断改进,最终成就了当下我们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虽然丰田开放专利能够加速国内相关企业的研发进程,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几年之内,我们混动或其他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丰田同类产品相比,还是会有很大的鸿沟。
而且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和考核依据,往往仅停留在车辆销售数量方面。业内人士预计,当补贴退坡完毕,站在终端消费者的角度,混动需求量必然会有所放大。
此外,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时间的限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节油标准的时间限制,都会对造车、买车、用车几方面造成影响,即使在双积分的要求之下,混动依然能帮助车企改善总体能耗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能力的造车新势力和三线车企,很有可能直接采购丰田混动产品,这势必要侵占国内动力总成企业的市场份额。而我们这些企业,能够抗衡丰田技术的,实在不多……
在企业管理和心理学领域,“墨菲定律”常常指如果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而要想跳出“墨菲”怪圈,就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实施:
我们的车企、我们的动力总成企业,在紧跟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顶层设计,更应该从国家层面鼓励企业投入核心技术研发,要从“质”的根本上解决我们国家技术落后的现状,而不应该一味鼓励造车和造车数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技术变革,需要整个社会来支持,需要产业链每个企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这当中,会有很多过程。毕竟,一般认为,混动只是一项“过渡”技术……
上一篇:寒冬之下,钴产品毛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