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254次 | 2023年04月13日
共享充电宝市场风云突变,聚美要如何走好下一步棋?
今年上半年的共享充电宝市场可谓风云突变。
四月初,怪兽充电赴美上市,五月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怪兽充电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4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62.5%。
同样在四月街电和搜电宣布正式合并,成立"竹芒科技"公司,国内市场由"三电一兽"格局演变为"小竹兽"的主导态势。伴随资本强势入局,共享充电宝头部玩家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面对步步紧逼的对手,聚美要如何走好下一步棋?
转换赛道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聚美投资街电,更像一场剑走偏锋的赛道转换。
尽管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身上一直带着"伪需求"、"盘子小"、"门槛低"的标签,陈欧在主营电商业务急剧缩水、股价承压的情况下,仍力排众议投资3亿在街电项目上。这一举动,令业内人士纷纷不解。
但毫无疑问,陈欧押对了。
凭借对国内共享经济行业的敏锐嗅觉,结合电池储能技术突破遥遥无期的现状,聚美在投身共享充电宝事业的第二年,街电就已经开始盈利,2019年更以28.6%的市场份额登上把交椅。
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以街电为首的"服务和其他"部分收入,帮助公司实现营收9.29亿元人民币,在集团业务总营收中占比达21.7%。
2021年四月,街电和搜电宣布合并,新公司注册用户数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达到300万单/天,凭借科技研发、自建厂、渠道销售及运营支持的360°全产业体系,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据悉,新公司下一步探索的"直营+代理"的直代模式,也将彻底颠覆行业格局,为共享充电宝找到凸显其成长价值的商业模式。
不再死守垂直电商业务,在多元化赛道蓄力奔跑,令聚美实现了一次逆风翻盘。
出手同样漂亮的,还有宝宝树的投资。2015年,聚美以3.72亿强势加入线上母婴市场,投资布局宝宝树,以供应流量和新消费的核心场景入口搭建合作平台,依靠阿里建立完善的新零售基础设施及生态体系,伴随着二胎政策放开,母婴消费细化升级。
此前净利为负的宝宝树在2016年扭亏为转,实现净利润1.28亿,2018年更以150亿美元的高身价在港股上市。
根据聚美集团公布的数据,这项投资的最高价值一度超过10亿元,增值超过6亿元。Trustdata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宝宝树用户日均启动次数为7.6,使用频次和用户黏性领跑行业。
从美妆电商到多领域投资,聚美的赛道转换迅疾突然,"不务正业"的标签一直伴随陈欧左右,早在2014年,聚美就通过IPO融资2.8亿美元,用超过5900万美元投资非主营业务,布局多元化格局。
聚美主营业务的低迷,除了和自身陷入质疑风波有关,也是垂直电商市场份额被挤压、流量向综合型电商转移的必然结果。
如此看来,聚美所谓的"不务正业",现在看倒是一件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是"退",亦是"进"
为摆脱资本市场掣肘,更加灵活自由地建立多元化业务格局,转身后的聚美,也必然要途径私有化退市的道路。
在此过程中,街电和宝宝树的成功,也为聚美私有化供应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2016年二月,聚美曾拟用每ADS7美元的价格开展私有化要约,此举遭到股东的强烈抵制。
时隔四年,2020年一月陈欧及其买方团第二次发起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拟以每ADS20美元的价格收收购尚未持有的股份。四月十五日,聚美优品宣布完成私有化,历时六年正式辞别美股。
据媒体报道,聚美的两次私有化要约,都遭到中小股东的抵制。争议点在于一部分股东认为收购价格不合理,聚美股价仍有上浮空间,过早退市只会损害股东利益。
不过,聚美推进私有化的决心从未动摇,伴随宝宝树、街电、影视剧IP等领域投资的成功,继续停留在美股关于聚美来说弊大于利。此前就因聚美股价长期承压,投资机构拒绝给旗下街电更高的估值。
上市公司身份带来的负面用途愈发突出,制约了聚美多元化业务的开拓,融资能力也受到股价影响。
就在聚美和股东们僵持不下之时,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对资本市场造成了极大冲击,美股持续多次熔断,中概股难逃下跌命运。基于避险情绪的高涨,大部分股东开始倾向接受收购要约,而聚美给出了相对合理的价格,且供应了稳妥的退出渠道。
终于,在2020年四月十五日,聚美完成了私有化。
陈欧曾说过:"聚美优品在美股市场被严重低估了,私有化意味着公司再次进入创业的过程。"私有化退市,一方面能够让聚美彻底摆脱资本市场掣肘,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接下来多元化业务布局铺路。
从创业者到创业者,陈欧身份未变,他本人却自显到隐,拥有4000多万粉丝的微博账号设置半年可见,最近一条动态则是一月前宣布街电和搜电合并的消息,从风靡全网为自己代言,到如今审慎低调的投资人,解除个人IP和公司的捆绑,或许这是上一次创业带给他的良性启发。
不得不说,由陈欧执掌的聚美优品,正默默搭建一个深耕多元业务的集团公司。
未来,聚美能否应对主营业务尚不明晰带来的压力,再次精准捕捉下一个风口行业?在人工智能、跨界融合等领域押中头部?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