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01次 | 2023年03月01日
电动汽车极速狂飙,CATL、LG和松下等电池厂商扩张再扩张!
极客网·极客观察十月二十八日照估计,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约为250万辆,到了2030年将会上升12倍,达到3110万辆,占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因为电动汽车快速扩张,电池制造商不断建厂,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电池短缺问题。
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比较积极的有我国、美国和欧洲,汽车电池重要来自5大制造商,让我们看看它们的扩张计划:
——CATL
到六月底时,CATL的年产量约为65.45GWh,正在建设的产量约为92.5GWh。大众、通用汽车、宝马、戴姆勒都是它的客户。八月份CATL发表声明称,将会在上海建一个生产基地。
——LGES(LG能源解决方法)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到了2021年年底时LGES的产量将会达到155GWh,到了2025年新增到430GWh,它能为720万台电动汽车供应电池。LG准备投资45亿美元在美国建厂,项目一直持续到2025年。计划中包括两座新厂,一旦完工,2024年之前每年LG可以在美国生产70GWh电池。
在美国密歇根LG已经拥有一座电池厂,年产量约为5GWh。在我国LG也为TSLA生产柱状电池,它已经投资48亿美元,还准备投资1.5万亿韩元。在波兰LG自2016年以来已经投资6.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0亿元),年电池产量达到70GWh。
七月份LG和现代汽车发表声明称,将会投资11亿美元在印尼建电池厂。
——松下
松下在美国和日本生产镍钴铝电池,基本上全部供应给TSLA。松下没有披露产量到底有多少,不过五月时它曾说会扩建美国内华达35GWh厂,因为TSLA需求新增。内华达厂投资16亿美元,2014年投入运营。
今年松下会在日本试产新柱状电池,降低成本。松下还和丰田、PrimePlanetEnergy&Solutions合作生产方形电池。不只如此,松下还会在挪威建汽车电池厂,只是目前还不了解细节。
——SKON
在我国,SKON的电池产量约为27GWh,匈牙利有7.5GWh,总计40GWh,其它在韩国。2025年之前它准备将产量提升到220GWh,扩张重点重要在美国。SKON准备在美国建两座电池厂。
——三星SDI
三星SDI在匈牙利、我国、韩国生产电池,它已经宣布和StellantisNV合作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2025年上半年三星SDI美国厂将会投入运营,最初年产量为23GWh,未来新增到40GWh,足以供67万辆汽车使用。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出,现在的电池生产被中日韩掌控,韩国是我国最大的对手。这里的统计信息来自路透韩国分社,所以会偏向韩国。实际上比亚迪、沃玛特两家我国公司的汽车电池产量也很高,但外媒一般会故意忽视。
很多国家的政府、汽车制造商都有野心勃勃的计划,全力向零排放汽车挺进,但大多其实并没有明确路线,不了解电池从哪里来。
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储能科学合作中心高管VenkatSrinivasan认为:"今天许多电池原材料的供应链是不可持续的……回收可能是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不能快点实现回收,就会碰到一连串问题。"专家警告说,假如不改变供应链,不革新回收技术并投资于替代电池研究,供应将迅速减少。
电池用完如何处理?在美国大约99%的铅电池会回收,但回收的锂电池只有不到5%。锂电池里面有很多高价金属,比如钴、铜、铝、镍、锂,但现在的回收技术不成熟,要大量人力,无法形成规模。
VenkatSrinivasan谈到美国时说:"美国其实有很多锂,全世界也有很多。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可能会新增产量,只是美国的镍或钴不太够。看看锂电池商业化历史,就会了解供应链问题值得思考。"
一辆电动汽车大约有5000枚电芯。以前行业用过镍钴铝和磷酸铁电池,但现在重要用的是锂电池,因为它的能量密度高,重量轻。
德州农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JodieLutkenhaus说,锂的效率很高,开发替代材料很难,想打破锂电池的"甜蜜点"不是易事。
在开采锂时还要重视环保,假如想让电池行业持续发展,减少钴的用量可能很重要。
目前欧盟、美国等国家想降低对亚洲供应商的依赖,我国占了全球精炼的80%,是原材料市场的掌控者。科学家想用钠甚至镁电池取代锂电池,他们的目标是制造低钴或无钴阴极。
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深海采矿也许是条出路,但这条路是不是通畅还不了解。锂不是无限的,钴和镍更稀缺。国际原子能机构年初时曾说过,假如想达成2040年清洁能源汽车生产目标,要的原料至少要新增30倍,矿物的产量要翻两番,达到现有产量的4倍。
早在2018年科学家就曾警告说,必须重新设计锂电池,因为钴和镍的储量无法满足未来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时间不多了,只剩下10年。必须开发出用通用材料制造的电极,比如用铁和硅制造。想为锂、镍、钴找到替代材料可能要几十年,而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可能又要15-25年,留给世界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总之不难看出,锂电池供应会很紧张,短时间内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