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803次 | 2018年10月13日
为何大众不用中国锂电池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5年1~11月,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累计完成产量同比增长-0.57%。其中:11月份完成产量同比增长-3.4%。中国空前火爆的锂电池市场引得国际巨头纷纷侧目。据日媒最新消息,全球排名第一的动力锂电池供应商松下将在中国大连投资建厂。加上之前全球锂电池巨头LG化学和三星SDI的在华工厂纷纷竣工,国内空前火热的锂电池市场将形成中日韩“三国杀”的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日韩锂电池巨头纷纷进军中国,一方面将对国内锂电池厂商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将对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由美国向中国转移,松下开始瞄准快速崛起的中国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1.72万辆,同比增长3.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30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9.01万辆,同比增长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89万辆,同比增长9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今年实现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几无悬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动力锂电池供不应求。今年以来,锂电池产业链成为募投最为密集的领域,比亚迪、杉杉股份、德尔家居、大东南、赢合科技等上市公司纷纷定增投入锂电池产业链。
大众似乎并不愿意向中国本土企业采购动力电池,其倾向的供应商正是三星和LG。海兹曼坦言,目前没有一家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疯狂的锂电池追逐着疯狂的新能源汽车,受到市场的百般宠爱。不过在狂热的背后,也有业内人士开始担忧,如此密集疯狂的投资,可能会使锂电行业重蹈当年光伏产能过剩的覆辙,同时也可能诱发原材料涨价。另外,技术落后也是国内锂电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硬伤。相比日韩同行,国内企业电池生产技术实力仍然远远落后,特别是在电池一致性上。而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和原材料短缺正是业内人士对锂电项目投资的三重担忧。研究机构EVTank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企业拟投产锂动力电池产能大约为59.6GWh,预计到2018年,锂电池的需求量为42.4GWh左右。不少从业人士担忧,锂电一旦出现投资过热,不排除重蹈当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由于锂电项目一般都需要一年乃至数年的建设期,近期密集上马的锂电池项目,在未来投产完成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一方面锂电池大量密集生产,尤其是低端锂电池的生产,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未来整个锂电池行业或将面临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工艺效率的提高,现有锂电池产能将会进一步增加,也将激发供过于求的局面。第二重忧虑在于国产锂电池技术的落后。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去年的天津论坛上指出,中国与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差距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大型电池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生产一致性上还有极大的改善空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曾对外表示,未来4~5年,大众汽车会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但遗憾的是,大众似乎并不愿意向中国本土企业采购动力电池,其倾向的供应商正是三星和LG。海兹曼坦言,目前没有一家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三星SDI三元体系的循环寿命可以做到5000次以上,而国内目前最好的电池也只能做到3000次。与此同时,由于日韩企业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因此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远在国内企业之上。面对技术硬伤,亿纬锂能正在做电池一致性这方面的突破。“公司定增中的全自动锂电池生产线就是由原日本三洋电池的核心高管团队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计建造的,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最先进的锂电池生产线,强化国产锂电池的实力。除此之外,国内锂电池生产商还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的风险。由于下游需求大幅提速,行业上游碳酸锂、草酸亚铁及磷酸铁等原材料都开始出现严重短缺现象,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高工产研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近3万吨,2016年不少于5万吨需求,而磷酸铁锂主要原材料磷酸铁为1.2倍需求,进而推算出2016年的市场需求为6万吨。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主要磷酸铁供应商有湖北万润、沧州锐星、唐山林科、合肥亚龙等10多家生产商,所有厂家产能累计不过2万吨/年,与预计的需求量竟然相差近3倍。而被视为“锂电池电解液灵魂”的六氟磷酸锂价格,由2015年年初的8.5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4万/吨左右,业内预计明年有可能超过20万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