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79次 | 2018年10月20日
电池供不应求,新造车都有机会
北京秋高气爽,结果段子手就把自然气候称为“非洲蓝”,那意思是如果没有中非论坛,北京天天雾霾,这种扯淡逻辑在社交媒体上最能吸引眼球,可见要降低乌合之众的智商税难度有多大。
类似的逻辑,过去几年新造车企业层出不穷,媒体热衷讨论谁能活到最后,从业者也声称只会有几家活到最后,毫无疑问,所有企业都将死亡,人类也会灭绝,如果不设定一个时间点,信口开河说几家生死,这也是把自然规律当作自己洞察的二货逻辑,中国汽车产业过去20年都在增长,几十家活跃的车厂哪家也没死掉,原因不就在于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庞大,一个局部市场都够养活一家车企。更何况中国汽车市场高度统一,任何车厂都可以在全国开展销售,但凡用心做,都不致于活不下去。未来5年燃油车企业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淘汰赛确实会开始,但这么多搞房地产、搞金融的,这部分资金都疯狂要进入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最上游,日子不好过也还是受政府鼓励的产业,总好过政府打压的产业。
传统车企媒体不敢轻易唱衰,因为广告利益都在那边,车企死了,媒体也没有活路了,要制造话题,新造车企业一不投广告,二会和传统车企竞争,怎么折腾都政治正确,所以接下来新造车企业的PR不好做,这么多媒体等着你出事儿,没事也得给你找事儿。但毫无疑问,电动车目前仍然供不应求,不用降价,只需要造出来能拿到补贴,就有的是人买。目前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关键瓶颈是价格合适、品质可信的电池供应不足,如果电池供应充足,电动车的销量还能大增。但诡异之处就在于,一方面电池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资本都集中在新造车,对电池、电池材料以及电池基础技术的研发是严重不足的。
我此前曾经召集过一次超级电容的研讨会,别看中国几十家车企在搞电动车的,有几个在搞电池,搞电池的有几个知道什么是超级电容?这种认知状况下,我搞超级电容研讨会就显得曲高和寡。媒体喜欢抱怨,车企不懂装懂,这就是产业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得直面这种现实,坚强地活下去,靠什么?不就是靠我们有一帮你怎么折腾都不离不弃的人民群众么?我们的车企,造出一堆会经常自燃的破铜烂铁,人民群众也得用,不然就没得用。等什么时候人民群众认知能力提高了,认出来破铜烂铁的真面目了,我们才会真找专家去提高自己的供给能力。
最近社交媒体比较火的段子都是围绕税务局征收社保的,大家都嚷嚷减税,问题是连征税和缴纳社保都不公平的情况下就减税,那不还是给NB的人减税,那怎么搞供给侧改革?大家都活下去能叫供给侧改革?先保障征税和社保公平,然后再定向减税,这样政府鼓励谁才有力度。政府这样的套路当然会招来骂娘的,但这就是现实,哪有大家吃吃喝喝就产业升级的,就供给侧改革的。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对电动车而言,政府通过补贴已经带来庞大需求,这种需求就在那里,目前这波供给根本就不够,不是造车的不够,是连电池都不够用,能造出来多少电池,就能造出来多少电动车,能造出来多少电动车,就少卖多少燃油车,唱衰电动车的人很多,但每况愈下的是燃油车企,唱衰电动车的媒体仍然得从传统车企那里拿广告费,电动车企是话题,燃油车企没有话题,这就是现实。
无论媒体怎么唱衰电动车和新造车势力,庞大的需求就在那里,政府鼓励的政策就在那里,各地产业升级的需求就在那里,大量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就在那里,只有蠢货才不去吃这么显而易见的政策红利——新造车企业都有机会,短期内能拿到资质的会非常火爆,拿不到资质有本事卖车的也不会死,拿不到资质,又不懂怎么卖车的,至少能带出来一个懂行的团队,公司会死,但团队永生,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都不懂的,根本没有必要在汽车行业混。
下一篇:废电池行情的“幕后推手”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