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67次 | 2018年10月21日
新能源车需要的电池是怎样的?
最近,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关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和现阶段各项标准的提升问题也成为热点。已经有业内人士发声,我国现阶段不宜过度追求电池能量密度,也不能为续航指标的提升忽略安全隐患。
针对这个焦点话题,不少专家都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动力电池发展势头迅猛,而产业链仍不够完善,市场供应品质良莠不齐,所以无论是设计、制造、管理还是监督都要有更为细致的规范标准,强化对长远效益的追求。
总的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也正处于边推进边补短板的时期,电动汽车置换期的临近更是催热了新一轮产业洗牌战。不乏有人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出发,表示了对其使用的担忧,也或许会导致更多人短期内的观望。
动力电池多维度探寻革新
但不能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升,是节能减排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下的必然结果。业界也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将是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两分天下,短期内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分一杯羹。
循着这样的规划路线,新能源汽车直接带火了动力电池市场。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部位,可想而知动力电池发展多令人关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续航问题,也就是俗称的“里程焦虑”,这就很大程度依赖动力电池技术革新。
如上述,革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安全要摆在第一位,而能从什么方面实现突破则是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实验和探寻的答案。例如从材料入手,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公开了一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
高电压钴酸锂、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氟磷酸钒锂电池、高纯石墨、极薄铜箔、硅碳负极材料、锂电池超薄型高性电解铜箔、锂离子电池无纺布陶瓷隔膜、锂电池隔膜涂布超细氧化铝粉体、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双氟磺酰亚胺锂盐和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等均上榜。
由此也能部分反映出,我国对动力电池的研发相当重视,开发新型材料的脚步从未停滞。在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我国尝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将加快科研成果落地和创新产品应用实践的进程,也是对企业研究动力电池新材料的鼓励和保障。
动力电池加速挖掘降本增值空间
另外,动力电池开辟新战场对拓展产品输出渠道,延伸产业生态链也有更大的助推作用。例如目前已经成为新置换对象的卡车,尤其是重卡。众所周知,蓝天保卫战打响后,我国对汽车尾气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柴油卡车,尤其是重型柴油卡车是废气排放大户,成为道路监管和清洁化改造的头号目标。有机构曾解析过,1辆重卡的污染物排放规模差不多抵得上150辆到200辆小轿车,可见纯电动卡车的普及能带来多大的效益。
而这也正是动力电池企业在私家车市场之余能够开辟的新增值空间,就连世界第二大卡车制造商沃尔沃也在计划销售电动卡车,市场需求释放没有悬念。在这样的全球趋势下,进军电动卡车领域,加码动力电池生产线很有必要。
更何况,动力电池成本有望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跳水”,替代浪潮或将来得更猛烈一些。专业机构预测,三元电池价格可能在未来1年内最高下降20%,降价的阻力基本来自于材料,一旦新材料突破成本命题,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价格有望实现双降。
资本热情不减,静待技术破壁
综上来看,动力电池产业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关键在于市场化在正向效应下如何引导关键技术破题。虽说,有专家保守预计,未来10年内动力电池技术都不会有重大突破,但资本市场的热情却添加了更多变数。
按照最新数据,2018年前8个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03%,前三季度动力电池领域出现了20多个投资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000亿。细数可以看到,亿纬锂能惠州三元电池工厂投产、比亚迪价值100亿的20GWh项目落户重庆、韩国LG约137亿三元电池项目10月开建……比比皆是。
所以说,动力电池市场依旧会看到很长一段时间的高走状态。可见的,技术的软实力较量,产品的硬实力争锋,都会更加激烈。
下一篇:关于电动车电池修复的一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