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98次 | 2018年10月28日
换电池赶上买车价 新能源市场热情背后却是刺骨寒冬
这段时间全国天气正逐渐变凉,加之双十一活动提前到来,大家都在选购更厚的衣物,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但是,对于一些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来说,他们所遭遇的售后寒冬,可就不是双十一或几件简单的厚衣裳可以解决的。
不少车主抱怨,自家的新能源汽车遭遇到了电池或电机维修方面的难题。就以电池来说,家住上海的张女士向我们表示:“所购买的某品牌电动车电池衰减问题严重,从购买时的续航200公里,到现如今的四五十公里,仅仅行驶了三年时间,由于电池衰减并不在厂家所提供的质保范围之内,所以若想更换电池只能自己花费高达7,8万元的费用,几乎占到了车价的一大半。”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而“电池比车贵”这一现象也发生在了许多补贴后十万左右的电动汽车中。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显然已成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厂家质保范围窄,豪言壮语成文字游戏?
当然,或许更多消费者想知道的是,当我们遭遇到衰减情况以及电池意外损坏的情况,到底该如何解决?很抱歉的告知您,目前并未有有效的方案对“天价”电池进行有效的保障。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这是因为,根据厂家现有质保政策,大多数车企仅对电池本身质量问题进行负责。如日产美国对同样遭遇电池衰减的美国消费者解释:“电池衰减算是正常损耗,而不属于“故障”,所以不予提供免费质保服务。”
而在国内,这样的质保策略同样存在,如吉利汽车、江淮新能源、长安等诸多车企均不提供电池衰减保障,且只对电池本身质量负责,另由于碰撞、进水等所造成的电池故障问题也需要我们自己进行买单。而根据编者对车企客服进行的咨询,目前对电池衰减进行保障的只有上汽、广汽新能源以及北汽新能源三家。
所以,虽然在不少新车发布会现场我们曾听到不少厂家宣布,将保障消费者利益,对电池进行十几万公里以及数年的质保。但实际上,这些看似维护我们利益的产品策略,很多时候却最终成为了他们的保护伞。
保险公司不受理,动力电池成雷区
在部分厂家不作为或保障范围较窄的现实条件下,第三方即保险公司对此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汽车有智慧记者就此问题以购车者身份专门致电了平安保险工作人员,他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并不在投保范围之内,且国内暂时没有保险公司专门受理该项业务。”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目前能够解决的仍然仅有电池本身质量问题。而一旦碰到电池衰减以及碰撞、进水等所造成的电池故障问题,要么我们只能自己花费高额代价更换电池,要么只能放任车辆成为一块废铁。
而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在高额的成本之下,电池显然成为了“两不管”的雷区——无论是厂家还是保险公司,均对此聪明地选择了“闭而不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媒体人表示:“新政向高续航里程倾斜,这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售后问题,80%因动力电池引发,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实现技术巩固与突破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加之没有更好的售后服务保证,高续航里程也只会让消费者面临更多烦心事。”
所以说,电池问题的出现既与售后有关,也与技术研发有关。但在技术无法跟上发展脚步的时候,我们更多时候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售后进行弥补,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更具有信息。而非竭泽而渔,谋图短暂的利益,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误解,让行业无法等到良性的发展。
保有量已达221万辆,热情背后却是刺骨寒冬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截至2018年9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2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7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53%。
另根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需达500万辆。从数据来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整个行业,均对新能源汽车有着极大的热情。
但在热情背后,新能源汽车随之暴露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尤其在售后领域,除了之前提及的“天价电池”外,新能源汽车在维修保养、充电等方面均遇到了诸多难题: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售后供应链不完善、维保处理周期长、维修费用高等难题,成为了阻碍行业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北京闲置充电桩达70%)、功率低下(国内大多数为40kW、欧美国家所建充电桩的功率已经达到350kW)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不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会是带病前行,长此以往,更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在这个用户即资本的年代,用户体验即口碑的年代。虽目前中国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我们实则更需注意的是,若只在乎产品与数据销量的光鲜,而忽视了售后以及新能源汽车背后的更多难题的话,那么到时候,不仅是品牌面临重新洗牌,而且整个行业也会受到重击。
上一篇:特斯拉:成也中国 败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