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2415次 | 2018年12月19日
福斯特动力电池已通过新国标检测认证
6月3日,智慧能源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对公司产品技术及未来布局情况进行了披露,如下:
1、福斯特在电芯的系统设计上,是怎么保障高安全性的?
答:福斯特电芯选型为世界单一型号产销量最大、生产工艺、设备最成熟的18650,其正极材料选型为最适合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的NCM/NCA体系,安全可控性强;电池系统设计以系统内任何一个单体电芯发生事故时系统内的熔断、隔热、散热、排放、缓冲、包覆等手段同时作用,确保电池包/电池系统的整体安全为基本要求;电池成组工艺以模块生产自动化、可追溯化、生产过程管控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系统集成以关键工序自动化、检测工位自动化和信息化为要求。福斯特确保任意一个单体电芯着火、爆炸都不会酿成整包的安全事故。
2、福斯特在国家动力电池的新国标(2015新国标)的测试情况怎样,是否能通过测试?
答:福斯特已于2016年5月按照新国标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测试要求通过了检测认证,取得了检测报告。
3、贵公司生产18650型的锂电池,为何要用韩国生产线,是国内设备无法满足吗?
答:生产设备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段和后段差距较小,但在中段,国内外的设备在SPC管控、在线检测上、精度上和稳定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生产1GWH的电池,上国内设备需投资2亿元左右,国外设备则高出至少50%。
4、请阐述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释放节奏?
答:新能源汽车是适合我国国情发展路线的:既有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实质作用,又符合我国的能源战略,有效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针对我国内燃机技术长期落后国外的客观事实,避免重复投资,实现新型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实际上,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达到36万辆,2016年有望达50-60万辆,我们对未来非常看好。
5、请阐述下福斯特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答:(1)产品优势:福斯特多年来专注于18650型锂电池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在产品的生产、技术、研发方面具备多年的积累,在电池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上掌握的水平较高,生产的产品性能较好。
(2)成本优势:福斯特电芯规模在成本方面具有很强的规模优势,规模化生产带来了单支产品固定成本的大幅降低,大规模原材料采购带来的议价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低成本的采购优势。另外,福斯特产品分型号专线生产,大幅减少了因频繁切换产品型号而造成的附加成本。同时,福斯特将自主研发的夹具、工装设备等运用到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依托产品的低成本和高性能,与竞争对手相比,福斯特产品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为市场拓展和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奠定了良好的产品基础。
(3)研发优势:福斯特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江西省唯一一个锂电池电芯行业的“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批以博士、硕士和资深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形成研发、生产、院校为龙头的科研平台。
(4)区位优势:福斯特地处江西省宜春市国家锂电工业园,宜春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锂矿山基地,氧化锂的储量达到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可开采百年以上,有“亚洲锂都”的美誉。宜春市锂电工业园是国家级锂电产业工业园,福斯特代表着国家战略前沿实体承载该平台的主要基础之一。
(5)客户优势:福斯特针对下游新能源汽车客户的需求,通过独立及与汽车厂商联合开发、试验的模式,设计与汽车厂商配套的电池组产品。福斯特已与江铃、陕汽、众泰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实现了产品联合开发及销售。由于电动汽车对电池的一致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电池供应商一般会趋于稳定,对新进入企业形成客户壁垒。未来,福斯特将持续开发新的下游客户,进一步巩固自身在下游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及壁垒。2016年,福斯特动力电池组产能有望达4万套。
6、与车厂的合作情况?
答:目前与福斯特合作的车厂主要有众泰、莱特、凯马、陕汽、江铃五家,同时正与国内多家知名车厂处于技术洽谈阶段。福斯特全面拓宽了动力电池产品应用领域,向乘用车、物流车、邮政车、环卫车、电动客车等领域延伸。
7、企业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答:未来,福斯特的目标致力于成为国内顶尖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围绕公司“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系统服务商”的产业链,定位有三点:第一,做精做强现有业务,争取实现18650锂电池全球第一的目标;第二,通过与智慧能源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协同整合,发展BMS(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云业务,抢占交通用户的数据流量入口;第三,发挥电池的梯级利用效应,发展储能业务,抢抓全球未来趋势,投入研发布局缆储一体化业务。
上一篇:江特电机:碳酸锂产能3-5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