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氢燃料电池产业及技术目前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钜大LARGE  |  点击量:1031次  |  2019年02月14日  

1月20日,2019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副秘书长王菊、岩谷产业株式会社井上吾一、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焕恩、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何广利、德国林德气体王煜武等五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以“氢燃料电池产业及技术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主题的沙龙,并对氢的制取、运输、储存、加注各环节的技术路线等相关问题各抒己见。


主持人陈勇:


请问各位,以您的企业所处行业位置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具有产业化的能力?您所在的企业能为汽车产业化提供哪些支撑?


王煜武:从制氢角度来看,我们非常乐观的认为是可以产业化的,原因有这么几点:燃料电池技术也起步是蛮早,过去像宝马等企业都做过这方面的研发,只不过走的路径可能不一样。最初的时候走的是内燃机,当时是由林德提供的液氢,当然发展到现在直接通过燃料电池的转化效率会更高一点。另外一个,从我们这个气体公司角度来看,氢气现在在中国对商品化的比率是非常低的。有很多氢气工业领域当中氢气是被烧掉,或者是直接释放掉,没有被利用起来,所以我们国家氢气的资源现在是很丰富的。从工业尾气当中的提纯获得是完全能支撑这个产业的起步。至少从源头——气体公司来说,我们认为是非常乐观的。


何广利:我觉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国内举例来说,以前大家关注非常多的是纯电动的路线,现在大家开始关注燃料电池这个路线,这两个路线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两大路线。那么,为什么在这两年开始关注燃料电池路线呢,我觉得除了商业上的原因、补贴上的原因之外,另外非常关键的,就是这几年推广纯电动的时候一些实际的问题。实际的例子是纯电动汽车在北京还算可以,如果到东北,冬天这个问题其实解决不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需要另外一个路线支撑或者是来补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会有他特定的市场。另外前端供应这部分,氢能和电是很类似的。从大的能源角度来讲,很多国家的政策,甚至外交的政策都是能源石油进口。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纯电动路线用的电,还是我氢能源路线用的氢气,都是二次能源,且有丰富的制取原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能够保障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的路线。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所以我觉得从这两方面来看,氢能路线肯定能成为一个大趋势,逐步发展起来。


徐焕恩:我说一下,首先对目标我们是乐观的,前景是充满期待的,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一定会发展。但是这里面要强调几点,如果把氢能源作为一些吃饭的东西,这个恐怕不现实,当前状态还是要手里拿着,慢慢往嘴里送。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是对的,但是如果是根据国家政策,为了利益补贴,仓促上马,那么这个角度就是错的。之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愿景,既然是终极目标,说明这个路途一定是很长很远,这期间有很多基础设施、基础条件,需要我们去公关。长远问题,没有基础测试的条件,只能拿着国外的零部件来做,所以就没有定价权。这个事情对于一个行业发展,必然会有很多的障碍。所以,我觉得当前重点应该是对于一些零部件的开发、建设和储备,把目标放到长远一点,有计划有步骤。比如说,现在看国外所有的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的发展都能看见一个词——demo,也就是指示范运营单位。千万别说这个地方计划发展多少车,那个地方也要发展多少车。没有演示实验,就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这个行业我建议稳步前进做好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一定会成功!


王菊:前三个专家更多的是从能源供给的角度来谈,我从整车的角度来谈一下,我认为量产、产业化这个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其实从技术路径来说,燃料电池汽车的路径比纯电动复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大家有看到是纯电动先出来,大概到现在已经示范十年左右。也就是说,过去十年的一些积累,走到了燃料电池汽车该发展的时机,这是从技术层面;仔细谈燃料电池汽车,它和纯电动的不同是,发动机这块不太一样。其他的零部件包括一些整车,都是可以用传统的车辆。另外燃料电池系统很多的零部件都是可以传统升级改造的。在比较典型的两个企业,丰田和现代,他们两个整车企业,虽然在燃料电池领域做了一二十年,但是在这个产业过程中,他们培育了整个产业链。比如丰田的空压机,就是丰田旗下做纺织的企业,不断的改造到现在做空压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产业链需要很多的基础,在政府支持下,部分企业都已经明确了产业化的目标。所以我想,既然明确了目标,接下来稳扎稳打就能真正的实现量产。


井上吾一:我说一下日本的情况,简单的一个介绍,日本现在有101所加氢站,但是即使是101所,也达不到普及的状态,也需要国家的补助在里面。除了加氢站的运营之外,制氢的成本要下降,或者说只有加氢的成本下去,才能推广这个业务,才能谈到普及这一说。


主持人陈勇: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刚才您在讲,日本有三个液氢的加氢站,都是岩谷产业,其他的工厂没有参与。这个是技术难度问题,还是投资问题?还是没有必要呢?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井上吾一:日本别的工厂是有这个能力、技术和金钱来建设液氢工厂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参与呢,也许是岩谷产业占夺了这个先机。现在日本整个市场的需求没有那么大,现在三所加氢站基本可以满足供应了。要等到后期,液氢需求量增加了之后,才有第四所第五所这样的加氢站。


主持人陈勇:


请问王秘书长一个问题,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燃料电池汽车额示范运营,您认为这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怎么能够互相衔接?技术路线怎么能更清晰?


王菊: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做了示范,但是从产业未来长远来说,这个产业链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短板,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整个产业链中关于燃料电池的膜,国内只有一个企业在做研发,目前状态还是全球都买戈尔的膜;还有空压机方面,虽然我们国家科技部支持了一些企业的研发,但是整体的性能还是比车辆的需求差距了很多。另外,国内之前没有很多的企业在做氢气循环泵,可能现在有一两个企业在做,上面都是从整车的角度来说。从制储氢这块,我们国家氢气压缩机基本上全是进口。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的短板。很多企业,包括示范城市也在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很多现有的国有企业也是在投资自主研发。从去年来看,我们整体技术是有很大的提升的,比如说双极板就是在去年获得了产业的一些奖项,确确实实是进步比较大,相信未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一定会越来越完善的。


主持人陈勇:


下一个问题是给徐总的问题。请问从技术方面看,燃料电池发展的这十几年,具体进步体现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更多关注?


徐焕恩:我们从2003年开始做这个系统,当时跟着美国跑,到了2008年以后美国不搞燃料电池了,搞插电式的,课题就停了没有发展。2008年以后,我们就把精力放在上汽集团,开始潜心做车载数模。实际上这么多年下来,由于当时零部件没有大发展,所以零部件级别的都没有开发,全都是用国外的。但通过与上汽合作制作几百辆车,如何去做,依据什么标准,怎么去批产,工艺怎么定型就都了解了。还有一点,其实做产品特别忌讳看似简单马上上,这是个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做,不要着急。保证不出事,实际上就已经发展了,这是我最大的体会。我们作为宇通的标配企业,当时进宇通客车的时候,就是因为前面那一家出事了。一旦出了事就回不来了,出一次事你就over了,规则就这么简单。


主持人陈勇:


下一个问题请何博士分享一下,现在35兆帕的储氢瓶用的比较多,2017年北京市70兆帕的瓶子也开始招标了,不知道现在到了什么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吗?


何广利:2018年的5、6月份的时候,国标也出来了,70兆帕的Ⅲ型瓶是可以用的。从国内主流的做车载系统的这些家企业,相信包括徐总应该已经开始着手了。Ⅳ型瓶这块目前还是处于禁止的状态,有消息透露今年气瓶委员会那边有一点松口,也就是说Ⅳ型瓶的LPE的瓶子可以使用,但其压力比较低,在5兆帕左右。短期看,70兆帕的Ⅲ型瓶现在没有问题,Ⅲ型瓶相对于Ⅳ型瓶的储氢密度低一些。何时能使用70兆帕的Ⅳ型瓶,这个时间不好判断。


主持人陈勇: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请问王总,请您谈谈我国的产业链哪块需要完善?哪些有优势,哪些有劣势?


王煜武:我觉得这块产业链国内是比较有优势的,第一我国氢气量是比较富裕的,第二中国沿海地区几个工业城市基本上都有氢气源,同时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是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高,现在人均GDP是达到了这样一个消费水平。但是这个产业链上呢,确实有一些瓶颈。如果归根到底来看,其实中国就有两个比较困难的瓶颈:第一个是材料的研发和制作,第二个是加工精度。这个是我们最缺的,我们不缺设计理念,中国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设计,但是图纸画出来,我们做不出来,因为材料和加工精度。但这两个东西要想去突破,靠一年两年、靠一个企业两个企业是做不到的,所以,应该是要有比较高的规划或者是有其他的方案,逐步逐步的去完善、去缩短这些瓶颈。当这两个最大的瓶颈突破以后,无论是燃料电池也好,燃料电池的粘结剂,双极板也好,氢气压缩机也好,这些都是可被突破的。


主持人陈勇:


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今年风声已经透露出——国家补贴要退坡,希望各位简单的说一点要求。


王煜武:我就提一条,国家的顶层设计要清晰,各个部委要协同,现在遇到的问题多是在地方与部委之间不知道该找谁负责。


何广利:我想提的是顶层设计的政策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我个人还有一个看法,制定补贴政策关注的更多的是车,这个是通常汽车行业的一个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参照一个能源领域的做法,比如说鼓励风电光伏的时候并不是你上了一个100兆瓦的风电,就给你补贴多少,而是你发了多少电,才给你补贴多少钱。在退坡的情况下,能够把这个补贴分散,目的是让你用。现在车的补贴政策是规定了运营两、三万公里,实际上运营了两万公里拿到补贴就没有人再运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建议补贴应该分散,这样才能真正的产生环境效应。


徐焕恩:去年国家中央部提出:抓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认为燃料电池最根本的牛鼻子在于我国缺少标准规范。没有的标准规范时候,不要自己找一些专家闭门造车,先把国际最先进的买过来制订一套体系。国家根据这套体系,制定政策,把加氢站尽快建起来,该示范的示范,把补贴政策给真正能脚踏实地沉下心的企业。


王菊:首先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今年可能不退坡,第二个即使退坡也不会太多,国家还是比较扶持这个产业的发展。最近我们替财政部做政策,就提了这个方案——不建议退坡。如果国家决定退,我们觉得也不会太多。


我比较同意王总和何博士,我觉得一定要把氢气作为一个能源。这是一个痛点,只有把这块打通了,氢能才能作为一个能源技术革命。从整个产业链燃料电池汽车的角度出发,我希望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当核心技术的水平上去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痛点也就没有了。


井上吾一:简单说一下关于日本国家补助政府补助这个事,不管是车厂也好,还是加氢站的运营公司也好,都会有补助。最近这个补助也往下降了,不管是哪一个部门,都是希望从国家那拿到补助,把这个事情来好。现在来讲,日本的加氢站和燃料电池汽车还没有被普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就考虑不能总是依赖国家和政府,最终抱团取暖,各自拿出自己的力量投入进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主持人陈勇:


这个产业链太长了,环节太多了,各方面的约束也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谈这么多,谢谢各位嘉宾,谢谢。谢谢各位代表,圆桌会议到现在就结束。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