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92次 | 2023年04月27日
吉利汽车牵手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
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竞争和厮杀有多厉害?画面太美不敢看。这次是比亚迪的两个"老对手"联手:吉利汽车牵手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之间可能并不一定成立。但是,如果是跨产业就不一定了。近日,在动力电池端,比亚迪的“老对手”——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又一次得到扩充;在新能源汽车端,比亚迪的“老对手”——吉利汽车的朋友圈也得到一次扩充。更为悲催的是,这次是比亚迪的两个“老对手”联手:吉利汽车牵手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小编真是不得不替比亚迪着急!!
12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官微发布消息称,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吉润”)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将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以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双方以现金方式出资,其中宁德时代出资5.1亿元,持股比例为51%,浙江吉润持股比例为49%。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可充电电池包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锂电池及相关产品的技术服务、测试服务以及咨询服务。
吉利汽车表示,合资公司将实现吉利电气化车型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助推吉利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同时双方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提升规模效应,共同为新能源“后补贴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宁德时代总裁、CEO周佳认为,通过与吉利汽车组建合资公司,能够结合自身的电池技术优势与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经验积累,加快研发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动力电池产品,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3.53GWh,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巨头占据了63%的市场份额,其中宁德时代以17.86GWh的装机量占41.03%的市场份额,比亚迪以9.57GWh的装机量占21.99%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装机量被宁德时代超越以后,如梦初醒的比亚迪就开启了奋力追赶的模式。据电池中国网统计,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投产、在建和规划的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GWh,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市场欲重新夺回冠军宝座的雄心可见一斑。但无奈,宁德时代朋友圈不断扩充,而比亚迪电池业务尚未完全拆分、剥离,对外供货的车企数量与宁德时代不能相提并论,动力电池装机量仍处于跟跑的状态。对此,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日对外称,比亚迪计划在2022年年底前让电池子公司进行IPO,以筹集资金扩大发展。
同样值得担忧的是,在汽车领域,比亚迪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吉利汽车以1397084辆的销量位居我国汽车销量排行榜第7位,而比亚迪382630辆的销量无缘前十。数据也可以看出,比亚迪在汽车销量上与吉利汽车仍有不小的差距。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细分领域,比亚迪今年1-11月的销量仅为83348辆,而吉利汽车为55216辆,但另外一组数据却显示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构成的威胁不容小觑:今年11月份,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已达到10575辆,环比增长31%。2018年是吉利汽车全面迈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元年,由此也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发力。
不过,更值得担忧的还在后面。吉利汽车表示,到2020年,吉利汽车将有30多款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全球车企巨头也都在积极推进电动化战略,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竞争和厮杀有多厉害?画面太美不敢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气化转型的浪潮下,吉利汽车迅速行动,稳定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供应。此次,吉利汽车牵手宁德时代,吉利汽车通过与宁德时代携手共进,不仅能保证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还将持续提升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的技术性能和价格优势。此外,与其他车企和宁德时代“联姻”不同,吉利汽车也在积极自建电池厂。今年9月,吉利汽车投资80亿元在湖北荆州市洪湖新滩经济合作区建设动力电池项目见诸报端,据悉,该项目将建设电池及模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预计在2020年建成投产。
对于比亚迪来说,在动力电池领域,外有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内有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力神电池、国轩高科等一众动力电池企业的多面夹击;在汽车领域,则面临着国内外车企巨头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步紧逼,压力不可谓不大。面对“群狼环伺”,比亚迪这个动力电池领域的“老牌劲旅”和向新能源汽车进军的“先行者”,能否通过电池拆分“破釜沉舟”扭转不利局面,实现它的新能源宏伟蓝图?仍需要时间去检验。
上一篇:智能制造,中国锂电装备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