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28次 | 2019年03月20日
动力电池格局走向三大点评
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NCM811的规模化应用对于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及正极材料企业而言,是一种多赢局面。结合市场需求,预计2018年将是NCM811量产元年。
点评:
从产品本身来讲,811三元体系肯定是优于622体系的,如果可能的话,直接采用镍酸锂,会更具竞争力。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但技术才是产品应用的前提,当前大量采用NCM523是因为只有这款产品达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水平,而622甚至811还只具备小批量应用的能力。2018年确实有很多电池企业传出量产NCM811电池的消息,完全可以称之为量产元年。
但笔者个人对811在2018年甚至2019年规模化应用都不抱希望。要知道,量产只是一个开始,保质保量的高效率量产才是商业化基础。曾经有专家分析过,当三元电池镍含量超过7成时,电池本身的高活性会对生产工艺要求极为苛刻,将不具备商业化意义。
当然,技术发展永远难以想象,过去的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不可作为结论,但目前的811体系确实谈不上商业化,即便是特斯拉也因为采用的NCA电池的供应不足而饱受诟病。
上汽集团(600104.SH)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探讨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上汽集团表示,通过合作,两家企业利用各自在新能源研发、制造、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点评:
“新能源的未来一定是材料企业、电池企业、整车厂、梯次利用企业、回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的生态发展圈。”这一行业观点,越来越站得住脚了。
毕竟汽车是一个对动力系统要求十分苛刻的产品,从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其实还具备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有没有梯次利用环节,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后的产物都是珍贵的战略资源,是任何企业都不愿意轻易放弃的。
另一方面,从技术上,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又必须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在其中,否则不仅利用价值大打折扣,回收成本也将大大增加。综合来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企业联盟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蒋卫平认为,长期来看,储能锂电池的市场潜力不一定会低于动力电池。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储能锂电池的发展空间巨大。
点评:
动力电池后劲十足是没错的,尽管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燃料电池的崛起会影响到锂电在电动车里的地位,但事实上,数十年内燃料电池也不太可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汽车动力还是锂电池的天下。
但储能电池蓄势待发就有些保守了,其实,储能已经从蓄势走向了爆发。当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储能还没有上升到和动力一个层次上,但在国外,欧、美、澳、东南亚等地区,储能市场的火爆程度远超想象。
而在国内,储能市场也已经崛起,未来,随着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国内储能热度甚至可能还在动力电池之上。
下一篇:固态电池如何继承液态锂电池的地位